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46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涉及电机结构技术领域,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的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上设置所述冷却液流道,实现了对安装在电机端盖的轴承的冷却,使得用于轴承润滑的油脂始终处于最佳润滑状态,从而延长了所述轴承和所述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属于电机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导致驱动电机高速运转的轴承的温度过高,而传统的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的轴承一般为脂润滑滚动轴承,众所周知,油脂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油脂的润滑性能较差,导致轴承寿命降低,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在驱动电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轴承进行冷却降温,使得驱动电机的温度满足脂润滑的需求,提升脂润滑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用于轴承润滑的油脂的润滑效果差,使得轴承和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盖设于电机壳体上,其中,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的第一端面上的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的第二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形成为所述冷却液流道。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围绕所述电机端盖本体的轴承安装孔设置的第一冷却液流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和第三冷却液流道,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形成为与所述轴承安装孔同轴的环形流道。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均为直线型流道,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包括轴承和设置有冷却液流道的电机壳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端盖,其中,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所述轴承装配在所述电机端盖的轴承安装孔内。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电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机端盖上设置冷却液流道,通过流经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实现了对轴承工作环境的降温作用,使用于轴承润滑的油脂的润滑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延长了脂润滑轴承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所述电机端盖上设置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使得电机端盖上的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上的冷却液流道形成闭合的回路,使得冷却液循环流动,最终使得流经电机端盖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温度始终满足油脂的使用需求,提升脂润滑效果,延长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端盖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端盖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端盖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端盖本体,2-冷却液入口,3-冷却液出口,4-第一冷却液流道,5-第二冷却液流道,6-第三冷却液流道,7-轴承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对轴承进行润滑作用的油脂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润滑效果差,导致轴承和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从而使得油脂始终处于最佳润滑状态,提高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盖设于电机壳体上,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本体1;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一端面上的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2和冷却液出口3;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回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为设置有轴承室的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的端面。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电机端盖上设置冷却液流道,实现了对安装在电机端盖的轴承安装孔7内的轴承进行了降温,使得所述轴承所处的环境温度始终处于用于轴承润滑的油脂的最佳润滑效果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所述驱动电机的可靠性,增加了所述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其中,为了便于电机端盖的生产制造,且降低所述电机端盖的生产成本,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为在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的凹槽,当然,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形式并不限于上述形式,任何能够在轴承安装孔7周围形成冷却液流道的形式均可。具体的,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围绕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轴承安装孔7设置的第一冷却液流道4,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5和第三冷却液流道6,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5与所述冷却液入口2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6与所述冷却液出口3连通。较优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形成为与所述轴承安装孔7同轴的环形流道;将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围绕在所述轴承安装孔7设置,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孔7的外围的钢套实现了轴承与冷却液之间的热传递和热交换,从而确保所述轴承所处的环境温度不会因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导致油脂的润滑效果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5和第三冷却液流道6,实现了环形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的连通,便于形成闭合的冷却液回路。较优的,为了提高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的冷却液的循环速率,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5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6均设置为直线型,且将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5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6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的两侧,在提高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的冷却液的循环速率的基础上,还能充分保证所述冷却液能够充分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的各个位置,使得所述轴承周围的环境温度更加均匀和稳定。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冷却液入口2和所述冷却液出口3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上,且所述冷却液入口2和所述冷却液出口3均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边缘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入口2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3连通。从而使得所述冷却液入口2、所述冷却液出口3和所述冷却液流道形成为直上直下型,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流动速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壳体通过螺栓装配后,所述冷却液入口2和所述冷却液出口3分别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的出口和入口对应连通,从而实现了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通路,便于所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并与整车的冷却系统配合,使得所述轴承的工作环境始终处于满足润滑油脂的最佳润滑效果的温度。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一端面上设置冷却液流道,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上的所述冷却入口2和所述冷却液出口3,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了冷却液回路,通过与整车冷却系统的配合,使得所述冷却液为轴承进行了降温,保证所述轴承的周边温度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端盖,盖设于电机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本体(1);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一端面上的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2)和冷却液出口(3);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盖设于电机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电机端盖本体(1);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一端面上的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第二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2)和冷却液出口(3);其中,所述冷却液流道与电机壳体的冷却液流道形成冷却液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形成为所述冷却液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围绕所述电机端盖本体(1)的轴承安装孔(7)设置的第一冷却液流道(4),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4)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道(5)和第三冷却液流道(6),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5)与所述冷却液入口(2)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6)与所述冷却液出口(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利刘婷游涛吴卫楠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