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38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8:38
提供一种配线片,具备用以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包含电绝缘的第一配线与第二配线;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分别包含在第一方向伸长的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在由所述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构成的配线直线区域内部,形成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配线片
本技术有关配线片。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1262号公报),使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作为太阳能电池。在专利文献1记载:具备形成在半导体基板一方的面侧的第一导电型用电极与第二导电型用电极,且在半导体基板一方的面侧,也就是形成第一导电型用电极与第二导电型用电极以外的区域具备配线片,所述配线片具备具有至少四个对准标记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用以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的配线,也就是配线具备多个同形状的同形状部,且由至少具备两个如同欠缺该同形状部的一部分的异形状部的配线片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12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今,期望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更加提升。现况是,在由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配线片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中,未提案使发电效率更提升的合适的对准技术。另外,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配线片重叠的时候,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配线片,经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暂时固定。在配线片,为了从配线片侧对该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照射紫外线,设置开口部。通常,如图19所示,开口部30是配置在配线片上的梳形状的配线部的外侧。开口部的位置改变时,由于对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照射的紫外线量有变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硬化过程不充分,相反地,则产生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过硬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硬化不充分时,容易发生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错开的短路不良。另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过硬化时,产生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裂痕或缺口。由此,通过使开口部的位置变化,变得容易与附有配线片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产率降低有关。因此,开口部的位置,被限制成无法自由移动。因此,为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发光效率,即使有电池电极的长度变长、或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面积变大的情况,也无法移动配线片的开口部的位置,由于无法在较开口部更外侧的区域配置配线部,会有在此区域中产生集电损失的问题。在此,本技术是有鉴于所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用以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的配线的配线片,也就是能提升集电效率的配线片。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技术,是一种配线片,具备用以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包含电绝缘的第一配线与第二配线;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分别包含在第一方向伸长的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在由所述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构成的配线直线区域内部,形成开口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是成为能提升集电效率的配线片。附图说明图1是从受光面侧观看实施方式一之太阳能电池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之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配线片的配置关系的概略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一之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以V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4的以VI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实施方式一的配线片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图7的以XV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从背面侧观看实施方式一之附有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以XI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图解实施方式一之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二之配线片的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图,是图7的以VI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二之附有配线片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配线片的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图,且是图9的以X表示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三之配线片的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之配线片的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之附有配线片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配线片的开口部附近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五之配线片的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五之附有配线片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配线片的开口部附近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9是现有的配线片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关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另外,在以下,说明作为在用以配置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配置部(对应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配线片上的区域)设置的配线片上,在行方向及列方向矩阵状排列单个或多个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构成。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仅以「太阳能电池」记载的情况下,也包含由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配线片构成的附有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与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该附有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表现。<实施方式一>(附有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图1是从受光面侧观看使用实施方式一的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附有配线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在此,配线片通过在绝缘性基材11的一方的面侧设置配线16,形成用以配置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配置部的构成,太阳能电池100是通过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的配线16,通过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电连接而构成。此外,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外周形状,如例如后述的图4所示,在使用从剖面呈大致圆形的单晶锭切断的晶圆(Wafer,单晶半导体基板)的情况下,具备两组切除圆形的一部分获得的大致平行的两边,与这些连接的角部(角落部)成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弧状的形状。另外,此外周形状,在使用从剖面为大致矩形的多晶锭切断的晶圆(多晶半导体基板)的情况下,成为大致矩形。在如以上的构成的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100中,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在配线片的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通过使在行方向串联的太阳能电池串列在列方向多个配置,太阳能电池串列的端部彼此连接,可举出以通电路径为蜿蜒的方式直列地电连接为例子。在图2表示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与配线片的配置关系。图2是相当于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100的列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配线片10的配线16,由用以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一导电型用电极的第一配线12、与用以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二导电型用电极的第二配线13构成,以相当于梳形状的第一配线12梳齿的部分即配线直线形状部、与相当于梳形状的第二配线13梳齿的部分即配线直线形状部,逐个互相咬合的方式分别配置第一配线12及第二配线13。其结果,使第一配线12的配线直线形状部与第二配线13的配线直线形状部,分别逐个互相地空出已定间隔而配置。另外,第一配线12及第二配线13还具备与多个配线直线形状部连接的配线连接部。在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100中,在行方向互相相邻的单元配置部之间,一方的第一配线12的配线直线形状部与另一方的第二配线13的配线直线形状部,经由配线连接部成为电连接,在以图1的虚线包围的行方向互相相邻的列L1端部的单元配置部、与列L2端部的单元配置部之间,一方的第一配线12的配线直线形状部与另一方的第二配线13的配线直线形状部经由配线连接部成为电连接。然后,配线片10的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第一配线12与第二配线13的组合即单元配置部19,是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排列。在此,在图2,虽然是以三个单元配置部19构成表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线片,具备用以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包含电绝缘的第一配线与第二配线;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分别包含在第一方向伸长的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在由所述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构成的配线直线区域内部,形成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2 JP 2015-1189691.一种配线片,具备用以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包含电绝缘的第一配线与第二配线;所述第一配线及所述第二配线,分别包含在第一方向伸长的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在由所述多个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多个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构成的配线直线区域内部,形成开口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交互地配置;所述开口部,包含: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其分别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相同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交互地配置;所述第一配线直线形状部及所述第二配线直线形状部,其分别至少一部分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嶋田纯也矶野伸之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