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04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及其入光面、反射片、光源LED、FPC、下框和中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与所述FPC电性连接,与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中框包括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所述侧框上放置所述FPC;在所述框主体和所述侧框的连接处设置空槽结构。其包括三个面,左面为所述侧框内表面,右斜面为所述框主体对应一侧的外表面,中面作为所述左面和所述右斜面的连接面。不增加背光模组的整体尺寸,满足客户对背光模组产品轻小化的需求;不增加新的部件,减少工序和成本;适当增加FPC的纵向尺寸,改善其散热效果,提升电板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3a(30a、31a、32a)、导光板1a及其入光面10a、反射片2a、光源LED6a、FPC7a、下框4a和中框5a;所述光学膜3a(30a、31a、32a)置于所述导光板1a正面,所述反射片2a置于所述导光板1a背面,所述光源LED6a置于所述FPC7a上,其与所述入光面10a相对;所述下框4a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5a包括框主体52a和由框主体52a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框(50a、51a)。如图1所示。随着市场的发展,对背光模组的尺寸提出了要求,例如要求其厚度越来越薄。在保证背光模组尺寸不增大甚至减小的前提下,放置FPC的空间有限,而长宽度不足的FPC不利于其自身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不增加背光模组的整体尺寸,满足客户对背光模组产品的轻小化需求;适当增加FPC的纵向尺寸,改善其散热效果,提升电板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及其入光面、反射片、光源LED、FPC、下框和中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与所述FPC电性连接,所述光源LED与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包括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所述侧框上放置所述FP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主体和所述侧框的连接处设置空槽结构。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中胶框上的所述空槽结构呈梯形,其包括三个面,左面为所述侧框内表面,右斜面为所述框主体对应一侧的外表面,中面作为所述左面和所述右斜面的连接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中铁框上的所述空槽结构呈方形,其包括三个面,左面为所述侧框内表面,右面为所述框主体对应一侧的外表面,中面作为所述左面和所述右面的连接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空槽结构中面的长度大于所述FPC的厚度。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框框主体的中部设置中空部。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中空部放置光学膜片,最下层光学膜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接触。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从下至上的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所述中框外表面涂覆遮光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背光模组中框上设置空槽结构,不增加背光模组的整体尺寸,满足客户对背光模组产品轻小化的需求;不增加新的部件,减少工序和成本;适当增加FPC的纵向尺寸,改善其散热效果,提升电板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另一种空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及其入光面、反射片、光源LED、FPC、下框和中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与所述FPC电性连接,所述光源LED与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包括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所述侧框上放置所述FPC;在所述框主体和所述侧框的连接处设置空槽结构。不增加背光模组的整体尺寸,满足客户对背光模组产品的轻小化需求;适当增加FPC的纵向尺寸,改善其散热效果,提升电板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2所示,其显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3(30、31、32)、导光板1及其入光面10、反射片2、光源LED6、FPC7、下框4和中框5;所述光学膜3(30、31、32)置于所述导光板1正面,所述反射片2置于所述导光板1背面,所述光源LED6与所述FPC7电性连接,其与所述入光面10相对;所述下框4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5包括框主体52和由所述框主体5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框(51、50);在所述框主体52和所述侧框51的连接处设置一空槽结构8,如图3所示。所述中框5采用胶框。做一步改进,所述空槽结构8呈梯形,其包括三个面,左面80为所述侧框51的内表面,右斜面82为所述框主体52对应一侧的外表面,中面81作为所述左面80和所述右斜面82的连接面。所述中框5的两个侧框(51、50)置于所述下框4内侧。做进一步改进,所述LED6安装在柔性线路板7上,所述柔性线路板7固定在所述侧框51的内表面上,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7,即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和翻折性好等特点。所述FPC7的长宽度不能过窄,以免散热效果不良。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FPC7较窄时,增加其纵向尺寸s3,增强其自身散热效果。所述中面81的长度s1大于所述FPC7的厚度s2,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所述FPC7。做一步改进,所述空槽结构8不局限设置在所述胶框的框主体52和所述侧框51的连接处。可视实际情况设置在所述框主体52和所述侧框50的连接处,为放置其他部件提供空间。做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框5为金属框,还可采用胶框。更优选地,在所述中框5外表面涂覆遮光材料,减小杂散光线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可采用遮光胶或者泡棉胶。做一步改进,所述中框5的框主体52的中部设置中空部53。在所述中空部53放置光学膜片3(30、31、32),最下层光学膜与所述导光板1上表面接触。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片2置于所述导光板1的背面,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到所述导光板1中,提高光的使用效率。所述光学膜3置于所述导光板1的正面,其包括扩散膜32、下增光膜31和上增光膜30。所述扩散膜32主要起到修正扩散角度的作用,使光辐射面积增大,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面积的光强度。所述下增光31和上增光膜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及其入光面、反射片、光源LED、FPC、下框和中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与所述FPC电性连接,所述光源LED与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包括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所述侧框上放置所述FP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主体和所述侧框的连接处设置空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导光板及其入光面、反射片、光源LED、FPC、下框和中框;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光源LED与所述FPC电性连接,所述光源LED与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下框作为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所述中框包括框主体和由框主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侧框,所述侧框上放置所述FP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主体和所述侧框的连接处设置空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中胶框上的所述空槽结构呈梯形,其包括三个面,左面为所述侧框内表面,右斜面为所述框主体对应一侧的外表面,中面作为所述左面和所述右斜面的连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