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90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套设在套管与螺杆泵之间,包括相连通的过泵装置和加长油管,过泵装置的顶部与上油管相连通,过泵装置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连接设置的上接头、小套管和下接头,上接头的内螺纹与螺杆泵机组相连,加长油管通过下接头与过泵装置的底部相连通;过泵装置的顶部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扶正器,以防止过泵装置的上端接头内的螺杆泵机组摆动,过泵装置的底部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扶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掺稀或掺化学药剂等进行降粘的潜油螺杆泵的油井中,有效提高了稀稠油混配效果,降低了稀油用量,减少油井异常,改善运行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
本技术涉及石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潜油螺杆泵未配套尾管加深工艺技术,泵吸入口即为掺稀混配点,泵挂下深即为掺稀混配深度,结合螺杆泵排量大、举升扬程受限问题,泵挂下深在2000m左右,稠油井稀稠油混配效果提升不明显,造成稀油用量大,异常停机频次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了潜油螺杆泵稀稠油的混配效果的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套设在套管与螺杆泵之间,包括相连通的过泵装置和加长油管,过泵装置的顶部与上油管相连通,过泵装置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连接设置的上接头、小套管和下接头,上接头的内螺纹与螺杆泵机组相连,加长油管通过下接头与过泵装置的底部相连通;过泵装置的顶部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扶正器,以防止过泵装置的上端接头内的螺杆泵机组摆动,过泵装置的底部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扶正器。进一步,螺杆泵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锚定器,过泵装置位于液压锚定器的下部。进一步,过泵装置底端的下接头为倒锥形的导向头,第二扶正器位于导向头处,外缘固定在套管的内壁面上,用于防止过泵装置及过泵装置底部的加长油管摆动,以确保过泵装置的两端均处于固定状态。进一步,第二扶正器的底部与加长油管相连通,以提高稀稠油的混配效果。进一步,加长油管的底部通过筛管与沉降管相连通,通过筛管以防止稠油块进入螺杆泵内。本技术的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的优点在于:1)适用于掺稀或掺化学药剂等进行降粘的潜油螺杆泵、且需要提升混配效果的油井中;2)改变了现有技术条件下泵挂与掺稀混配点位于同一位置,通过过泵装置和加长油管实现泵挂与掺稀混配点相分离,泵挂位于2000m,加长油管下深可以达到4000m,改善了稀稠油混配的效果,降低了稀油用量;3)提高了潜油螺杆泵稀稠油的混配效果,掺稀混配点的深度由2000m提升至4000m,温度升高40℃,有效提高了稀稠油混配效果,降低了稀油用量,减少油井异常,改善运行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螺杆泵安装过泵装置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螺杆泵安装过泵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2所示,其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套设在套管1与螺杆泵5之间,包括过泵装置4和加长油管10,过泵装置4的顶部与上油管相连通,过泵装置4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连接设置的上接头、小套管和下接头,上接头的内螺纹与螺杆泵机组相连,加长油管10通过下接头与过泵装置4的底部相连通,通过长距离的加长油管10从而实现加深掺稀混配点,提高混配效果。进一步,由于螺杆泵5在运行时的振动较大,为了降低螺杆泵5的振动幅度,螺杆泵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锚定器2,即过泵装置4位于液压锚定器2的下部。进一步,过泵装置4的顶部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扶正器6,以防止过泵装置4上端接头内部的螺杆泵机组摆动。进一步,过泵装置4内设置有保护器8、电机,以实现机组不承重的目的。进一步,过泵装置4底端的下接头为倒锥形的导向头,第二扶正器9位于导向头处,第二扶正器9的外缘固定在套管1的内壁面上,用于防止过泵装置4及过泵装置4底部的加长油管10摆动,以确保过泵装置4的两端均处于固定状态。此外,第二扶正器9的底部与加长油管10相连通,以提高稀稠油的混配效果。加长油管10的底部通过筛管3与沉降管7相连通,通过筛管3以防止稠油块进入螺杆泵5内,以降低螺杆泵异常停机的风险。本技术的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适用于掺稀或掺化学药剂等进行降粘的潜油螺杆泵、且需要提升混配效果的油井中,改变了现有技术条件下泵挂与掺稀混配点位于同一位置,通过过泵装置和加长油管实现泵挂与掺稀混配点相分离,泵挂位于2000m,加长油管下深可以达到4000m,改善了稀稠油混配的效果,降低了稀油用量;提高了潜油螺杆泵稀稠油的混配效果,掺稀混配点的深度由2000m提升至4000m,温度升高40℃,有效提高了稀稠油混配效果,降低了稀油用量,减少油井异常,改善运行工况。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其特征在于,套设在套管(1)与螺杆泵(5)之间,包括相连通的过泵装置(4)和加长油管(10),过泵装置(4)的顶部与上油管相连通,过泵装置(4)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连接设置的上接头、小套管和下接头,上接头的内螺纹与螺杆泵机组相连,加长油管(10)通过下接头与过泵装置(4)的底部相连通;过泵装置(4)的顶部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扶正器(6),以防止过泵装置(4)的上端接头内的螺杆泵机组摆动,过泵装置(4)的底部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扶正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其特征在于,套设在套管(1)与螺杆泵(5)之间,包括相连通的过泵装置(4)和加长油管(10),过泵装置(4)的顶部与上油管相连通,过泵装置(4)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连接设置的上接头、小套管和下接头,上接头的内螺纹与螺杆泵机组相连,加长油管(10)通过下接头与过泵装置(4)的底部相连通;过泵装置(4)的顶部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扶正器(6),以防止过泵装置(4)的上端接头内的螺杆泵机组摆动,过泵装置(4)的底部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扶正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螺杆泵的泵下混配管柱,其特征在于,螺杆泵(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压锚定器(2),过泵装置(4)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吴文明夏新跃邱振军梅胜文刘青山冯轶蒋磊睢芬王磊磊梁志艳涂东程婷姜建华黄静珠赵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