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166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知阻火器是否成功阻火,也就无法对阻火器的有效性进行及时掌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包括阻火器外壳、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信号处理单元、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绝缘介质,所述阻火器在阻火元件上、下游各设有一道探测网,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分别加在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上,且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绝缘介质位于阻火元件、探测网与阻火器外壳之间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阻止火焰传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
技术介绍
阻火器是一种用于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火焰传播的装置,通常安装在装置的进出口或者管道上,其作用是允许介质流通,但必须能熄灭火焰。阻火器的关键是阻火元件,其熄灭火焰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传热作用快速降低火焰温度,同时通过器壁效应减少火焰中活性自由基浓度,从而使得火焰中化学反应减缓直到停止,阻止火焰蔓延。现有阻火器多采用波纹板阻火元件,由不锈钢制成,带有多孔结构,当火焰通过不锈钢孔洞时,火焰温度降低。目前阻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无法获知阻火器是否成功阻火,也就无法对阻火器的有效性进行及时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获知阻火器是否成功阻火,也就无法对阻火器的有效性进行及时掌握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具有能获知阻火器是否成功阻火,能对阻火器的有效性进行及时掌握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包括阻火器外壳、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信号处理单元、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绝缘介质,所述阻火器在阻火元件上、下游各设有一道探测网,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分别加在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上,且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绝缘介质位于阻火元件、探测网与阻火器外壳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与阻火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3cm-1.0cm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与阻火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4cm-0.9cm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与阻火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5cm-0.8cm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与阻火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6cm-0.8cm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共用电极为加在阻火元件上的电极,其上加有电压;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为加在探测网上的电极,极性与共用电极相反;加在共用电极与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之间的电压为12v-36v。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游探测网为位于阻火器可能有火焰一侧的一层不锈钢丝网,下游探测网为位于阻火器需要阻止火焰传递的、受保护端一侧的一层不锈钢丝网。本技术在阻火元件前后增加了探测网,利用火焰的导电性,可监测阻火单元是否成功阻止了火焰的传播,从而为阻火器有效性监测提供可靠手段;探测网还可以起到粗滤管道中杂质、减轻阻火元件阻塞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阻火元件、探测网的截面图。图1、图2中,1阻火器外壳、2阻火元件、3上游探测网、4下游探测网、5信号处理单元、6共用电极、7上游探测网电极、8下游探测网电极、9绝缘介质。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阻火器,它包括阻火器外壳1、阻火元件2、上游探测网3、下游探测网4、信号处理单元5、共用电极6、上游探测网电极7、下游探测网电极8、绝缘介质9。所述阻火器在阻火元件上、下游各设有一道探测网,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分别加在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上,且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绝缘介质位于阻火元件、探测网与阻火器外壳之间。上游探测网3、下游探测网4与阻火元件2之间的间距为0.3cm。加在6共用电极与7上游探测网电极、8下游探测网电极之间的电压为36v。阻火元件具有多孔结构,起到熄灭火焰的作用。阻火元件材质选自不锈钢。当火焰从上游传递至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时,由于火焰具有单向导电性,从而在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构成回路,由于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发出火焰传递至阻火器的信号指示。当火焰穿透阻火元件2、到达下游探测网4时,就会在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构成回路,由于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判断火焰到达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从而确定火焰穿透了阻火元件,阻火过程失效。实际应用中由于火焰可能从上游或者下游传递至阻火单元,可设定如下逻辑结构:当一侧测定到火焰而另一侧没有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从有信号一侧传递至阻火器且阻火器成功阻火,当两侧均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击穿了阻火器,根据两侧报警信号的前后,可判断火焰是从哪一侧传递到阻火器的。【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条件,上游探测网3、下游探测网4与阻火元件2之间的间距为1.0cm。加在6共用电极与7上游探测网电极、8下游探测网电极之间的电压为12v。阻火元件具有多孔结构,起到熄灭火焰的作用。当火焰从上游传递至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时,由于火焰具有单向导电性,从而在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构成回路,由于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发出火焰传递至阻火器的信号指示。当火焰穿透阻火元件2、到达下游探测网4时,就会在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构成回路,由于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判断火焰到达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从而确定火焰穿透了阻火元件,阻火过程失效。实际应用中由于火焰可能从上游或者下游传递至阻火单元,可设定如下逻辑结构:当一侧测定到火焰而另一侧没有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从有信号一侧传递至阻火器且阻火器成功阻火,当两侧均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击穿了阻火器,根据两侧报警信号的前后,可判断火焰是从哪一侧传递到阻火器的。【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条件,上游探测网3、下游探测网4与阻火元件2之间的间距为0.6cm。加在6共用电极与7上游探测网电极、8下游探测网电极之间的电压为12v。阻火元件具有多孔结构,起到熄灭火焰的作用。当火焰从上游传递至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时,由于火焰具有单向导电性,从而在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构成回路,由于上游探测网3与阻火元件2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发出火焰传递至阻火器的信号指示。当火焰穿透阻火元件2、到达下游探测网4时,就会在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构成回路,由于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有电压,整个回路就会有电流产生,信号处理单元5探测到这一电流,就可判断火焰到达阻火元件2与下游探测网4之间,从而确定火焰穿透了阻火元件,阻火过程失效。实际应用中由于火焰可能从上游或者下游传递至阻火单元,可设定如下逻辑结构:当一侧测定到火焰而另一侧没有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从有信号一侧传递至阻火器且阻火器成功阻火,当两侧均测定到火焰时,可认为火焰击穿了阻火器,根据两侧报警信号的前后,可判断火焰是从哪一侧传递到阻火器的。【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条件,上游探测网3、下游探测网4与阻火元件2之间的间距为0.8cm。加在6共用电极与7上游探测网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火器外壳、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信号处理单元、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绝缘介质,所述阻火器在阻火元件上、下游各设有一道探测网,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分别加在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上,且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绝缘介质位于阻火元件、探测网与阻火器外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火器外壳、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信号处理单元、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绝缘介质,所述阻火器在阻火元件上、下游各设有一道探测网,共用电极、上游探测网电极、下游探测网电极分别加在阻火元件、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上,且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绝缘介质位于阻火元件、探测网与阻火器外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探测网、下游探测网与阻火元件之间的间距在0.3cm-1.0c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其特征在于阻火元件具有多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监测阻火失效的阻火器,其特征在于共用电极为加在阻火元件上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安峰姜雪饶金燕张杰东党文义韩中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