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86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填充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第二端及一冷凝段位于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一回路;至少一热交换器,内部具有一热交换腔室,并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供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贴设;及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至少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腔室及至少一散热器,且供一第二工作介质流动以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一回路。

Vapor liquid flow heat transfe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apor-liquid flow heat transfer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evaporator with a first chamber filled with a first working medium, and at least one evaporator tube body with a first end, a second end and a condensing section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t least one evaporator. The first chamber of the generator forms a primary circuit of the first working medium; at least one heat exchanger has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inside, and the at least one heat exchanger has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for the condensing section of the evaporator tube body to be mounted; and at least one radiator tube body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at least one heat exchanger. The chamber and at least one radiator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working medium flow to form a primary loop of the second working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液相流热传模块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指一种可缩小换热面积及缩短传热路径且增加换热效率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的散热技术是风扇和散热鳍片,然而现行电子设备随着效能提高,其中作为处理信号及运算的电子元件相对的也较以前的电子元件产生较高的热量。汽液相流热传技术开始被应用在高热通量的产品或环境散热,由于相变化的理论热通量可以达到50W/cm2以上,且不需额外电力,所以汽液相流热传技术有热移及节能的特性。目前的汽液相流热传技术有回路式热管(LoopHeatPipe,LHP)、毛细泵环路系统(CapillaryPorousLoop,CPL)与汽液相热虹吸回路系统(Two-PhaseLoopThermosyphon,LTS)等,汽液相流热传技术的装置通常包含有一蒸发器结合一散热器并两者间由一管体连接组成一封闭式回路,凭借该管体将热从该蒸发器传递至远端的散热器以达到散热目的。然而,目前的汽液相流热传技术的散热器以一风扇冷却降温,而风扇冷却降温除了所需要的换热面积较大而必须占据系统内的较大空间,现有的管体的传热路径也较长,管体内的工作介质无法快速回流,导致换热效率不佳。因此,如何应用系统空间来满足散热器的换热需求或者超越风扇的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可缩小换热面积或缩短蒸气管及冷凝管传热路径的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可增加换热效率的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位于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的冷凝段,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而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一回路;至少一热交换器,内部具有一热交换腔室,并且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贴设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及,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至少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腔室及至少一散热器,且供一第二工作介质流动以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一回路。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还具有一相邻该第一端的蒸气段及一相邻该第二端的液体段,该冷凝段连接于该蒸气段及该液体段之间,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凹槽,该至少一凹槽对应于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设置,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至少一凹槽。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一散热器管体及一第二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具有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第二散热器,该第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一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二散热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凹槽。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蒸发器具有一第一蒸发器及一第二蒸发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蒸发器管体及一第二蒸发器管体,该第一蒸发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二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该至少一热交换器还具有一第三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器,该第三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三散热器及该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该至少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分别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二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该至少一凹槽,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三热交换器的该至少一凹槽。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散热器是一水冷排并具有一第二腔室及一泵浦,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二腔室、该泵浦及该热交换腔室而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回路。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蒸发器具有一第一蒸发器及一第二蒸发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蒸发器管体及一第二蒸发器管体,该第一蒸发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二蒸发器的第一腔室。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二凹槽,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凹槽。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是一水冷头。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中: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凭借本技术此设计,通过集中在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的一个热交换器,或多个热交换器彼此相互堆叠组合,并通过该散热器管体快速将热传递至散热器进行散热,可达到缩小换热面积及缩短传热路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的功效。下列附图的目的在于使本技术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附图,以详细解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专利技术的作用原理。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C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与蒸发器管体剖视图;图1D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与散热器管体剖视图;图2A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A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C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A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附图标记说明: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第一腔室11;第二蒸发器11a;蒸发器管体、第一蒸发器管体2;第一端21、21a;第二端22、22a;冷凝段23、23a;蒸气段24、24a;液体段25、25a;毛细结构26;第二蒸发器管体2a;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3;热交换腔室31;第一侧面32、32a、32b;第二侧面33、33a、33b;凹槽34、34a、34b;第一凹槽341;第二凹槽342;入水口35;出水口36;第二热交换器3a;第三热交换器3b;散热器管体、第一散热器管体4、4a;第三端41;第四端42;第二散热器管体4b;散热器、第一散热器5;第二腔室51;泵浦5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考图1A、图1B、图1C及图1D,是本技术汽液相流热传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及蒸发器与蒸发器管体剖视图及热交换器与散热器管体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液相流热传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位于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的冷凝段,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而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一回路;至少一热交换器,内部具有一热交换腔室,并且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贴设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及,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至少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腔室及至少一散热器,且供一第二工作介质流动以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一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位于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的冷凝段,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的第一腔室而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一回路;至少一热交换器,内部具有一热交换腔室,并且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贴设该第一侧面或该第二侧面;及,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至少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腔室及至少一散热器,且供一第二工作介质流动以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一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还具有一相邻该第一端的蒸气段及一相邻该第二端的液体段,该冷凝段连接于该蒸气段及该液体段之间,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凹槽,该至少一凹槽对应于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设置,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至少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一散热器管体及一第二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具有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第二散热器,该第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一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连通该第二散热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液相流热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蒸发器具有一第一蒸发器及一第二蒸发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蒸发器管体及一第二蒸发器管体,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百龄陈旦军李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