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8433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47
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隧道内一侧靠近掌子面处设置至少两根逃生管,相邻两根逃生管的断面之间设置逃生舱体,逃生舱体为上下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逃生舱体的顶部设置逃生舱顶,逃生舱顶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逃生舱体和逃生舱顶构成逃生舱,逃生舱体的远离掌子面的一面上部中心设置逃生窗,逃生窗为长方形,逃生舱体两侧下部均设置椭圆形孔,所述的两个椭圆形孔分别与所述相邻两根逃生管的断面对应套合,逃生舱体的内壁靠近掌子面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下位置均匀分布两个短板,逃生舱体的内壁靠近掌子面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上的位置均匀分布三个长板,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抗冲击性好等优点。

A mobile rescue device in the field of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bile rescue device in the safety field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which at least two escape tubes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tunnel near the face of the tunnel, an escape cabi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tions of the adjacent two escape tubes, and the escape cabin is a hollow cuboid structure with an upper and lower opening, the top of the escape cabin is provided with an escape cabin roof, and the side view knot of the escape cabin roof is arranged. The escape cabin is composed of an isosceles trapezoid, an escape cabin and an escape cabin roof, an escape window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center of the escape cabin far from the palm surface, an escape window is rectangular, and an ellipse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both sides of the escape cabin. Two short plat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iving cabin near the face of the face below 900 mm from the ground, and three long plat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escape cabin near the face of the face above 900 mm from the ground.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ength, light weight and good impact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导致支护失效,开挖段山体垮塌,造成施工通道堵塞,重者造成生命伤亡、家庭破碎的沉痛悲剧。该专利技术大大保障了在事故中施工人员的存活率。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必须设置逃生通道,随着掌子面不断前移,逃生通道离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20米,逃生通道的刚度、强度、冲击能力应满足安全要求,逃生通道不易小于0.8m。根据以往经验教训,逃生管式逃生通道只适用于当隧道内掌子面后方发生坍塌事故时施工人员被困在洞内的理想状态下,逃生管为被困人员输送空气、食物及救援物资或自行从通道撤离。但是实际软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失稳坍塌的概率远大于掌子面后方失稳坍塌的概率,而这种情况下在掌子面操作的人员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施工人员如果无法及时逃离则会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抗冲击性好等优点。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是由:逃生舱体、逃生舱顶、逃生窗、把手、逃生管、短板、长板、掌子面构成;隧道内一侧靠近掌子面处设置至少两根逃生管,相邻两根逃生管的断面之间设置逃生舱体,逃生舱体为上下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逃生舱体外壁长边的长度为1800mm,逃生舱体外壁的高度1800mm,逃生舱体外壁短边的长度为1250mm,逃生舱体的顶部设置逃生舱顶,逃生舱顶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等腰梯形的上底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和逃生舱顶构成逃生舱,所述的逃生舱主体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通过金属连接件连为一体,逃生舱体的远离掌子面的一面上部中心设置逃生窗,逃生窗为长方形,逃生窗的长度为1400mm,逃生窗的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两侧下部均设置椭圆形孔,所述的椭圆形孔的长半径为450mm,所述的椭圆形孔的短半径为430mm,所述的两个椭圆形孔分别与所述相邻两根逃生管的断面对应套合,逃生管的半径为800mm,逃生舱体的内壁靠近掌子面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下位置均匀分布两个短板,逃生舱体的内壁靠近掌子面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上的位置均匀分布三个长板,长板的侧视结构为倒L形,长板的长边和短板均与水平面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移动式救助站,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抗冲击性好等优点。包括整体结构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构成的外壁,由连接件进行连接。内部结构为木质结构与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管的两端与配套的逃生管道相连接。当事故发生,施工通道被掩埋切断,逃生管道成为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施工人员迅速进入逃生管道逃离事故现场,以防二次事故发生。若有伤员,该移动逃生站内有简易包扎工具和运输伤员工具,可协助救助人员快速救出伤员。不幸的,逃生管道在事故中被切断,救助站内有光源,氧气,食物,水,以及其他救生用品,可帮助被困人员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内部的医疗用品可用于伤员的简易包扎,救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逃生舱体1、逃生舱顶2、逃生窗3、把手4、逃生管5、短板6、长板7、掌子面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隧道内一侧靠近掌子面8处设置至少两根逃生管5,相邻两根逃生管5的断面之间设置逃生舱体1,逃生舱体1为上下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逃生舱体1外壁长边的长度为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的高度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短边的长度为1250mm,逃生舱体1的顶部设置逃生舱顶2,逃生舱顶2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等腰梯形的上底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1和逃生舱顶2构成逃生舱,所述的逃生舱主体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通过金属连接件连为一体,逃生舱体1的远离掌子面8的一面上部中心设置逃生窗3,逃生窗3为长方形,逃生窗3的长度为1400mm,逃生窗3的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1两侧下部均设置椭圆形孔,所述的椭圆形孔的长半径为450mm,所述的椭圆形孔的短半径为430mm,所述的两个椭圆形孔分别与所述相邻两根逃生管5的断面对应套合,逃生管5的半径为800mm,逃生舱体1的内壁靠近掌子面8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下位置均匀分布两个短板6,逃生舱体1的内壁靠近掌子面8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上的位置均匀分布三个长板7,长板7的侧视结构为倒L形,长板7的长边和短板6均与水平面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是由:逃生舱体(1)、逃生舱顶(2)、逃生窗(3)、把手(4)、逃生管(5)、短板(6)、长板(7)、掌子面(8)构成;其特征在于:隧道内一侧靠近掌子面(8)处设置至少两根逃生管(5),相邻两根逃生管(5)的断面之间设置逃生舱体(1),逃生舱体(1)为上下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逃生舱体(1)外壁长边的长度为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的高度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短边的长度为1250mm,逃生舱体(1)的顶部设置逃生舱顶(2),逃生舱顶(2)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等腰梯形的上底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1)和逃生舱顶(2)构成逃生舱,所述的逃生舱主体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通过金属连接件连为一体,逃生舱体(1)的远离掌子面(8)的一面上部中心设置逃生窗(3),逃生窗(3)为长方形,逃生窗(3)的长度为1400mm,逃生窗(3)的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1)两侧下部均设置椭圆形孔,所述的椭圆形孔的长半径为450mm,所述的椭圆形孔的短半径为430mm,所述的两个椭圆形孔分别与所述相邻两根逃生管(5)的断面对应套合,逃生管(5)的半径为800mm,逃生舱体(1)的内壁靠近掌子面(8)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下位置均匀分布两个短板(6),逃生舱体(1)的内壁靠近掌子面(8)的一侧距离地面900mm以上的位置均匀分布三个长板(7),长板(7)的侧视结构为倒L形,长板(7)的长边和短板(6)均与水平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的移动式救助装置,是由:逃生舱体(1)、逃生舱顶(2)、逃生窗(3)、把手(4)、逃生管(5)、短板(6)、长板(7)、掌子面(8)构成;其特征在于:隧道内一侧靠近掌子面(8)处设置至少两根逃生管(5),相邻两根逃生管(5)的断面之间设置逃生舱体(1),逃生舱体(1)为上下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逃生舱体(1)外壁长边的长度为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的高度1800mm,逃生舱体(1)外壁短边的长度为1250mm,逃生舱体(1)的顶部设置逃生舱顶(2),逃生舱顶(2)的侧视结构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等腰梯形的上底宽度为600mm,逃生舱体(1)和逃生舱顶(2)构成逃生舱,所述的逃生舱主体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王向好郭云飞李品武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国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