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35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涉及照明技术领域,该机动车前大灯包括:凸透镜、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远光部分包括远光光源、椭球反射面和平面反射面,远光光源和凸透镜设置在椭球反射面的同一侧;远光光源设置在椭球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平面反射面被设置成将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成像到凸透镜的焦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中,远光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椭球反射面反射后,向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汇聚,然而中途由于平面反射面的作用,实际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使得远光光源等效位于凸透镜的轴线上,这样避免了散热器厚度对光效的影响,提高了机动车前大灯的光效。

Headlights and motor vehicles for mot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tor vehicle headlamp and a motor vehicl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ighting technology. The motor vehicle headlamp comprises a convex lens, a near-light part and a far-light part, a far-light part including a far-light source, an ellipsoid reflector and a plane reflector, and a far-light source and a convex lens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ellipsoid reflector. The source is set at the first focal point of the ellipsoid reflector; the plane reflector is set to image the second focal point of the ellipsoid reflector onto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nvex lens. In the headlamps and motor vehicle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the beams emitted by the distant light source are reflected by the ellipsoidal reflector and converge to the second focal point of the ellipsoidal reflector. However,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plane reflector, the distant light source is actually converged to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nvex lens, so that the distant light source is equivalently located on the axis of the convex lens, thus avoiding. Th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radiator on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the headlamp of the motor vehicl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
技术介绍
前大灯包括近光灯和远光灯,装于机动车车头部两侧,用于夜间行车道路的照明。由于前大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夜间行车驾驶的操作和交通安全,因此各国交通管理部门以法律行式规定了其照明标准。现有技术中远近光一体式的前大灯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块散热器7的上下分别布置近光光源3和远光光源9及反射镜4和反射镜8,透镜1的焦点处布置有遮光板2。遮光板2、近光光源3和反射镜4构成前大灯的近光部分,遮光板2将一部分近光光源3射出的光线遮蔽,由未被遮光板2遮挡的近光光线6形成近光。远光光源9和反射镜8构成前大灯的远光部分,远光光源9发出的远光光线5从遮光板2的下方射入透镜1,并与来自近光光源3的近光光线6一起形成远光。上述前大灯的散热器7的上下都布置有光源,因此散热需要一定的厚度,但是光学设计希望光源尽可能布置于透镜轴线上以使光效最好,这两者矛盾,只能取相对平衡的设计。因此现有的前大灯无法实现光学设计中的最佳光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以提高机动车前大灯的光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包括:凸透镜、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所述近光部分和所述远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凸透镜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在所述凸透镜光轴的上方、下方;所述远光部分包括远光光源、椭球反射面和平面反射面,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同一侧;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所述平面反射面与所述椭球反射面连接,所述平面反射面被设置成将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成像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上;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远光光束先经所述椭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平面反射面上,再经所述平面反射面反射汇聚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最后经所述凸透镜准直形成平行光束,以与来自所述近光部分的经由所述凸透镜形成的近光一起形成远光。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远光部分还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所述第一散热器用于对所述远光光源进行散热。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远光光源包括卤素灯、放电灯、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近光部分在沿着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包括:近光光源、聚光元件和透明反光板;所述透明反光板和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的同一侧;所述透明反光板的下表面为全反射面,所述下表面的形状与近光光型的明暗截止线的形状一致;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透明反光板的距所述凸透镜最近的第一侧面的底边上;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近光光束经所述聚光元件聚光后射入所述透明反光板;未射向所述下表面的光线经所述透明反光板折射到所述凸透镜,射向所述下表面的光线经所述下表面全反射到所述凸透镜,以在所述凸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与所述近光光型对应的连续光型;所述连续光型经所述凸透镜成像形成所述近光光型。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聚光元件包括曲面反射镜或聚光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表面的靠近第一侧面且偏离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形成所述明暗截止线的凹陷形状。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凹陷结构上设置有减暗结构,所述减暗结构用于在所述近光光型的对应配光测试点上形成暗斑。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近光部分还包括第二散热器,所述近光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上;所述第二散热器用于对所述近光光源进行散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椭球反射面和所述平面反射面均集成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外表面上。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车本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所述机动车前大灯设置在所述车本体的头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动车前大灯包括:凸透镜、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设置在凸透镜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在凸透镜光轴的上方、下方;远光部分包括远光光源、椭球反射面和平面反射面,远光光源和凸透镜设置在椭球反射面的同一侧;远光光源设置在椭球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平面反射面与椭球反射面连接,平面反射面被设置成将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成像到凸透镜的焦点上;远光光源发出的远光光束先经椭球反射面反射到平面反射面上,再经平面反射面反射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最后经凸透镜准直形成平行光束,以与来自近光部分的经由凸透镜形成的近光一起形成远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中,远光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椭球反射面反射后,会向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汇聚,然而中途由于平面反射面的作用,实际会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使得远光光源等效位于凸透镜的轴线上,相对现有的前大灯结构,该机动车前大灯的远光光源实际不在散热器下方,避免了散热器厚度对光效的影响,因此提高了机动车前大灯的光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前大灯的近光光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与图3对应的一种机动车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反光板的立体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反光板的主视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反光板的仰视图;图5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反光板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4的机动车前大灯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4的机动车前大灯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远光部分的反射结构图。图标:100-凸透镜;201-远光光源;202-椭球反射面;203-平面反射面;204-第一散热器;301-近光光源;302-曲面反射镜;303-透明反光板;3031-下表面;3032-第一侧面;3033-凹陷结构;3034-减暗结构;304-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透镜、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所述近光部分和所述远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凸透镜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在所述凸透镜光轴的上方、下方;所述远光部分包括远光光源、椭球反射面和平面反射面,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同一侧;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所述平面反射面与所述椭球反射面连接,所述平面反射面被设置成将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成像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上;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远光光束先经所述椭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平面反射面上,再经所述平面反射面反射汇聚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最后经所述凸透镜准直形成平行光束,以与来自所述近光部分的经由所述凸透镜形成的近光一起形成远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透镜、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所述近光部分和所述远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凸透镜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在所述凸透镜光轴的上方、下方;所述远光部分包括远光光源、椭球反射面和平面反射面,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同一侧;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一焦点处;所述平面反射面与所述椭球反射面连接,所述平面反射面被设置成将所述椭球反射面的第二焦点成像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上;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远光光束先经所述椭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平面反射面上,再经所述平面反射面反射汇聚到所述凸透镜的焦点,最后经所述凸透镜准直形成平行光束,以与来自所述近光部分的经由所述凸透镜形成的近光一起形成远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部分还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所述第一散热器用于对所述远光光源进行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光源包括卤素灯、放电灯、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部分在沿着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包括:近光光源、聚光元件和透明反光板;所述透明反光板和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的同一侧;所述透明反光板的下表面为全反射面,所述下表面的形状与近光光型的明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