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43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8:54
提供以不增加部件数量就容易组装的构成防止两张上下风向板陷入不能旋转状态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背面侧安装于室内墙壁的框体;设于框体的吸入口及吹出口;配置在吸入口至吹出口的风路的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送风机;以能转动方式配置于吹出口,在吹出口下部形成从吹出口吹出的吹出风的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吹出风方向的上下风向板;转动而位于比上下风向板靠框体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在从吹出口的下端向下部突出的位置形成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吹出风方向的上下风向辅助板。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旋转轨道与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轨道交叉,上下风向板在末端具备具有半径尺寸(R)的曲面的棱线部,上下风向辅助板在上下风向板的末端可接触的面具有突出了突出尺寸(P)的突起部,突起部的突出尺寸(P)小于半径尺寸(R)。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 indoor unit is provided that is easily assembl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to prevent two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plates from falling into a non-rotating state. The in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rame body mount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indoor wall; a suction port and a blow outlet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n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n indoor air blower arranged on the air path from the suction port to the blow outlet; a blow outlet arranged in a rotating manner, and a blow-out form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blow outlet. The wind outflow path changes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up and down the wind dire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board; rotates and is located in the position of the front surface side of the frame body closer to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board than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board; forms the blowing out flow path from the lower end of the blowing outlet to the lower protruding position, and changes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up and down the wind direction of the auxiliary board. The rotating track at the end of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plate intersects the track of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auxiliary plate.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plate has the edge line part of the curved surface with radius size (R) at the end. The surface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auxiliary plate can contact at the end of the upper and lower wind direction plate has the protrusion part of protruding size (P), and the protrusion size (P) of the protrusion part is less than (P). Radius size (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尤其涉及吹出口的上下风向板。
技术介绍
以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配置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流路中的送风风扇;配置在送风风扇的周围的热交换器。并且,具备:从室内机的前方朝下方自如地控制自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同时设计成防止在制冷运转过程中结露的上下风向板。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框体的下部具备吹出口。在吹出口设有两张上下风向板,能够相互独立驱动,同时形成为以下构造:当两个上下风向板的相位处于规定关系时,一方束缚另一方的旋转而不能旋转。由此,由于可防止不经意的旋转,所以即使在手动操作上下风向板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陷入不能旋转状态的情形。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93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而言,使用两张上下风向板以外的多个部件,因复杂构成而由一方的上下风向板限制了另一方的上下风向板的活动。因此,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存在构成部件增加以及制造时组装工时增加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空调装置具备两张上下风向板,形成为不增加部件数量就容易组装的构成,两张上下风向板不会陷入不能旋转状态。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框体,该框体的背面侧安装于室内的墙壁;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该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设于上述框体;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该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配置在从上述吸入口至上述吹出口的风路中;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以能转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吹出口,在上述吹出口的下部形成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吹出风的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以及上下风向辅助板,该上下风向辅助板转动而位于比上述上下风向板靠上述框体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在从上述吹出口的下端向下部突出的位置形成上述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上述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旋转轨道与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轨道交叉,上述上下风向板在上述末端具备具有半径尺寸R的曲面的棱线部,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在上述上下风向板的上述末端可接触的面上具有突出了突出尺寸P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的上述突出尺寸P小于上述半径尺寸R。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时,上下风向板以及上下风向辅助板独立地转动,能够使吹出风的方向改变。并且,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旋转轨道与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背面侧的端部的旋转轨道相互交叉,上下风向板的末端与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背面侧的面可接触,但由于只有比设在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棱线部的半径尺寸R的圆角小的突起,故而上部风向板的末端不会钩挂上下风向辅助板而停止。由此,可获得构成部件少且制造时能简单组装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室内机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图2的室内机的运转停止状态下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图1的室内机的吹出口构成部的外观的图。图6是图4的吹出口周边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上下风向板与上下风向辅助板接触的状态的室内机的剖面的说明图。图8是图7的吹出口周边的放大图。图9是进一步放大了图8的上下风向板与上下风向辅助板的接触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关于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表示的是相同的或者与之相当的设备,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另外,说明书全文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终究不过是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定于说明书内的记载。尤其是构成要素的组合并不仅限定于各实施方式的组合,能够将其他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要素应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进而,关于以下标区别等的多个同种设备等,在无需特殊区别或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有时会省略下标进行记载。另外,在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的大小关系不同。实施方式1.<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3的构成>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那样,空调装置1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3利用气体侧连接配管11以及液体侧连接配管12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3。室内机2在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在室内热交换器4连接有与室内机2的外部相连的制冷剂配管。室外机3在内部设有四通切换阀9、压缩机8、室外热交换器6和膨胀阀10,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起来。如上所述,制冷剂回路13利用制冷剂配管将室内热交换器4、四通切换阀9、压缩机8、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10连接起来,构成制冷循环。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附近配置有室内送风机5,在室外热交换器6的附近设置有室外送风机7。<室外机3的构成>在室外机3的内部,膨胀阀10、室外热交换器6和四通切换阀9利用制冷剂配管串联地连接。四通切换阀9与室外热交换器6、压缩机8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同气体侧连接配管11相连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四通切换阀9通过切换排出口以及吸入口的连接端口,能够切换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在为图1中由实线示出的四通切换阀9的路径的情况下,同气体侧连接配管11相连的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8的吸入口连接,压缩机8的排出口与室外热交换器6连接。此时,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另一方面,在为图1由虚线示出的四通切换阀9的路径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6与压缩机8的吸入口连接,压缩机的排出口与同气体侧连接配管11相连的制冷剂配管连接。此时,空调装置1进行制热运转。<室内机2的构成>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室内机2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室内机2处于运转状态下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说明图。另外,图3是室内机2处于运转停止状态下的说明图。在图2中,顶棚面T是设置有室内机2的室内的顶棚面。壁面K是设置有室内机2的壁面。在室内机2中,将位于壁面K侧的面称为室内机2的背面。在室内机2的构成外观的面中,将与背面相向的相反侧的面称为前表面。将室内机2的处于顶棚面T侧的面称为顶面,在室内机2的构成外观的面中,将与顶面相向的相反侧的面称为下表面,将图2的右侧的侧面称为右侧面,将与右侧面相向的相反侧的面称为左侧面。另外,对于室内机2的内部构件也进行同样的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室内机2具有形成为横长的长方体状的框体60。框体60的前表面由前表面面板63覆盖,左右侧面由侧面面板64覆盖,背面由背面面板65覆盖。前表面面板63构成为与壁面K平行,除了形成有成为吸入口21的凹部以外,从顶面至下表面成为平坦的一个平面。另外,前表面面板63的下端63a构成框体60的下表面的前表面侧的端部。下表面由背面面板65、下表面面板66和上下风向板27覆盖。顶面由顶面面板68覆盖,顶面面板68具备格子状的开口部,其成为吸入口21a。在前表面面板63的框体60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也形成有狭缝,成为吸入口21b。下表面面板66与室内的地面平行。另外,室内机2的框体60并不限定于横长的长方体状,只要是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框体,该框体的背面侧安装于室内的墙壁;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该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设于上述框体;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该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配置在从上述吸入口至上述吹出口的风路中;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以能转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吹出口,在上述吹出口的下部形成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吹出风的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以及上下风向辅助板,该上下风向辅助板转动而位于比上述上下风向板靠上述框体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在从上述吹出口的下端向下部突出的位置形成上述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上述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旋转轨道与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轨道交叉,上述上下风向板在上述末端具备具有半径尺寸(R)的曲面的棱线部,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在上述上下风向板的上述末端可接触的面上具有突出了突出尺寸(P)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的上述突出尺寸(P)小于上述半径尺寸(R)。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框体,该框体的背面侧安装于室内的墙壁;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该吸入口以及吹出口设于上述框体;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该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室内送风机配置在从上述吸入口至上述吹出口的风路中;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以能转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吹出口,在上述吹出口的下部形成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吹出风的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以及上下风向辅助板,该上下风向辅助板转动而位于比上述上下风向板靠上述框体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在从上述吹出口的下端向下部突出的位置形成上述吹出流路,朝上下改变上述吹出风的方向,上述上下风向板的末端的旋转轨道与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的轨道交叉,上述上下风向板在上述末端具备具有半径尺寸(R)的曲面的棱线部,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在上述上下风向板的上述末端可接触的面上具有突出了突出尺寸(P)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的上述突出尺寸(P)小于上述半径尺寸(R)。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以上下风向辅助板旋转轴为中心转动,并具备:从上述上下风向辅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田光宏山下祐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