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动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98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限动器支架(10L、10R)在桥壳(3)上对板弹簧(8)的弹簧端部进行支撑,其包括:板金制的基座部(11),固定配置于桥壳(3)上且具有平面部(11a);以及焊珠堆焊部(12),以能够与载置在平面部上的板弹簧的弹簧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于基座部的平面部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限动器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悬架装置中介于板弹簧的端部与桥壳之间的限动器支架。
技术介绍
作为后轮二轴的车辆中使用的悬架装置之一,已知有平衡型后悬架。平衡型后悬架适于将车轴的驱动力可靠地传到路面,耐载荷性优异,广泛采用于大型卡车等中。平衡型后悬架一般具有:将后桥(后轮车轴)连结于车身骨架的V型杆及扭力杆、以及吸收后桥的上下运动的左右的板弹簧。后轮二轴的车辆中,后桥分为:具有分担车辆载荷的作用和将驱动力向车轴传达的作用的驱动桥(驱动车轴)、及仅具有分担车辆载荷的作用的非驱动桥(从动车轴)。例如,存在在二轴(前轴及后轴)中都使用驱动桥的车辆、和在前轴使用驱动桥而在后轴使用非驱动桥的车辆。这种平衡型后悬架中,平衡轴通过支架安装于车身骨架,在平衡轴的左右端连结左右的板弹簧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而且,板弹簧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保持于前轴及后轴的桥壳。通常,在前轴及后轴的桥壳的上表面设置对板弹簧的前后端部进行保持的铸件制的弹簧支架(相当于限动器支架),在弹簧支架的上部设置防止弹簧端部的弹起的回弹限动器。以往,在桥壳的上表面设置托架,在托架之上通过螺栓、螺母而固定有磨损垫(也称作弹簧座),在磨损垫之上载置板弹簧的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31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长期的车辆行驶,载置着板弹簧的端部的磨损垫磨损,在磨损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对磨损垫进行更换,在该情况下,除了需要用于更换的部件以外,还存在更换作业费工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进行部件更换而简单地进行磨损部分的补充的限动器支架。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限动器支架构成连接车桥和车身骨架的悬架机构,且在沿车轴方向延伸的桥壳上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弹簧的弹簧端部进行支撑,限制所述板弹簧的上下运动,该限动器支架包括:基座部,由固定配置于所述桥壳上的具有平面部的板金构成,能够在所述平面部上载置所述弹簧端部;以及焊珠堆焊部,以能够与载置在所述平面部上的所述弹簧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平面部的上表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仅通过焊接而使焊珠堆焊部再生,来简单地补充磨损部分。因此,与对磨损垫进行更换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更换部件,能够实现作业的简化。另外,与安装磨损垫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螺栓紧固的空间,所以能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另外,基座部由板材形成,因此与由铸件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从后方观察具备实施方式的限动器支架的非驱动桥壳的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具备实施方式的限动器支架的非驱动桥壳的图。图3是在图1及图2所示的非驱动桥壳上设置的悬架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在图1及图2所示的非驱动桥壳上设置的左侧的限动器支架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限动器支架的从上方观察的图。图6是图4所示的限动器支架的从后方观察的图。图7是图6的A-A箭视剖面图。图8是从后方观察具备另一实施方式的限动器支架的驱动桥壳的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具备另一实施方式的限动器支架的驱动桥壳的图。图10是在图8及图9所示的驱动桥壳上设置的左侧的限动器支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后方观察具备实施方式的限动器支架的非驱动桥壳的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该非驱动桥壳的图。以下的说明中,“左右方向”表示在朝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另外,“前后方向”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表示车辆前方,“后方”表示车辆后方。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非驱动桥2的主体的桥壳3呈细长的四边形剖面的筒形,且以长度方向为车轴方向而配置。此外,也将车轴方向及长度方向称作“左右方向”。在桥壳3的上表面中央部通过焊接而固定有悬架支架5。制动腔室支架6通过与悬架支架5一体地焊接而固定于该悬架支架5的左右两侧。另外,在比那些制动腔室支架6更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的桥壳3的上表面接合有限动器支架10L、10R。介于桥壳3与车身骨架1之间的该平衡型悬架(悬架机构)具备V型杆4,该V型杆4的前端部通过支撑支架1a连结于车身骨架1。如图3中详细示出的那样,在V型杆4的后端部设置轴套41,将轴套41设置成能够围绕销42旋转。在销42的两端部设置贯通孔43,使用那些贯通孔43并利用螺栓48及螺母49,将销42连结固定于悬架支架5的连结部51。由此,V型杆4的后端部的轴套41通过销42连结于悬架支架5。在行驶中,桥壳3承受相对于车身骨架1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载荷。桥壳3在承受上下方向上的载荷时,由于轴套41围绕销42旋转,从而允许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桥壳3在承受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载荷时,那些方向上的移动被V型杆4约束。悬架支架5的左右两侧的制动腔室支架6以从左右两侧夹着悬架支架5的方式,竖立设置于桥壳3的上表面。从后方将制动腔室7安装于制动腔室支架6。左侧及右侧的限动器支架10L、10R是分别保持左侧及右侧的板弹簧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弹簧端部)的部分,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左侧的限动器支架10L与右侧的限动器支架10R除了是左右对称形状以外,具有共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以左侧的支架10L为代表进行说明。图4是限动器支架的立体图,图5是限动器支架的从上方观察的图,图6是限动器支架的从后方观察的图,图7是图6的A-A箭视剖面图。限动器支架10L是构成连接非驱动桥2与车身骨架1的平衡型悬架(悬架机构)的部件之一。限动器支架10L是在沿车轴方向延伸的桥壳3上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弹簧8的弹簧端部进行支撑,并在该状态下发挥限制板弹簧8的上下运动的作用的部件,且通过焊接而接合于桥壳3的上表面。如图4~图7中详细示出的那样,限动器支架10L具备:固定配置于桥壳3上的基座部11;在基座部11的左右两侧配置的一对侧壁部13、14;以及被一对侧壁部13、14保持于基座部11的上方位置的回弹限动销15。回弹限动销15相当于防止板弹簧8的端部的弹起的顶棚部件。基座部11是将板金弯曲加工为剖面U字状而成的,具有平面部11a、和从该平面部11a的前后两侧缘向下方缓缓弯曲并下垂的一对下垂部11b、11b。平面部11a是在上表面载置板弹簧8的端部(弹簧端部)的部分。在此,将一对下垂部11b、11b的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形成的内侧面间的尺寸设定为,在将限动器支架10L放置于桥壳3的上半部时,下垂部11b、11b的内侧面与桥壳3的前后方向的对置外侧面抵接的尺寸。在平面部11a的上表面形成有基于焊珠的焊珠堆焊部12,来代替以往的磨损垫。焊珠堆焊部12的焊珠沿着前后方向平行地形成多条。该焊珠堆焊部12是与载置在基座部11的平面部11a上的板弹簧8的端部的下表面直接接触的部分,是预期会由于接触面的滑动等而磨损的部分。左右一对侧壁部13、14由大致相同形状的板金构成,在车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平行地配置,且在该状态下竖立设置于桥壳3上。对于各侧壁部13、14,下半部13a、14a形成为宽度较宽,上半部13b、14b形成为越靠近上方宽度越窄。侧壁部13、14的上半部13b、14b以分别支撑回弹限动销15的两端部的方式向上方延伸。另外,在侧壁部13、14的下半部13a、14a设置有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动器支架,构成连接车桥和车身骨架的悬架机构,且在沿车轴方向延伸的桥壳上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弹簧的弹簧端部进行支撑,并限制所述板弹簧的上下运动,该限动器支架包括:基座部,由固定配置于所述桥壳上的具有平面部的板金构成,能够在所述平面部上载置所述弹簧端部;以及焊珠堆焊部,以能够与载置在所述平面部上的所述弹簧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平面部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8 JP 2015-2564731.一种限动器支架,构成连接车桥和车身骨架的悬架机构,且在沿车轴方向延伸的桥壳上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弹簧的弹簧端部进行支撑,并限制所述板弹簧的上下运动,该限动器支架包括:基座部,由固定配置于所述桥壳上的具有平面部的板金构成,能够在所述平面部上载置所述弹簧端部;以及焊珠堆焊部,以能够与载置在所述平面部上的所述弹簧端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平面部的上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动器支架,其中,构成所述基座部的所述板金以包含所述平面部和从所述平面部两侧下垂的一对下垂部的方式,弯曲成U字状,在所述平面部配置于从所述桥壳向上方间隔开的位置、且所述下垂部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浩祐廿浦哲郎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