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轮船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447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轮船体,所述油轮船体包括有双垂直型船艏,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纵剖面线型包括有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与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艏垂线平行,所述第二垂直段位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4%~0.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轮船体,通过第一垂直段与第二垂直段之间距离的调整来选择适用于不同航速的油轮船体,降低兴波阻力。同时,双垂直型船艏的方形系数大,推进效率高,排水量大,易于制造,选择灵活,适应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轮船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轮船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营运的阿芙拉型油轮和LR2型油轮的船体中,其主要特征为:首部球鼻艏较大,明显突出船体,艏柱倾斜,与球鼻艏形成小于90度夹角。这种船体线型使其排水量较小,方形系数不高,推进效率较低,日油耗高,综合营运效益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排水量较小,方形系数不高,推进效率较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油轮船体。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油轮船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油轮船体包括有双垂直型船艏,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纵剖面线型包括有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与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艏垂线平行,所述第二垂直段位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4%~0.6%。较佳地,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纵剖面线型还包括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顶部,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角度呈0~20度。较佳地,所述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5%。较佳地,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横剖线呈抛物线。较佳地,所述第一垂直段的横剖线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横剖线均呈抛物线,且所述第一垂直段的横剖线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横剖线相交处与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1.5%。较佳地,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半进流角为50~55度。较佳地,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半进流角为53度。较佳地,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高度为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高度的一半。较佳地,所述油轮船体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连接有所述双垂直型船艏、进流段、平行中体段、去流段和尾部,所述平行中体段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45%,且所述平行中体段的舭部半径为2~2.5米。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油轮船体,通过第一垂直段与第二垂直段之间距离的调整来选择适用于不同航速的油轮船体,降低兴波阻力。同时,双垂直型船艏的方形系数大,推进效率高,排水量大,易于制造,选择灵活,适应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轮船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轮船体的双垂直型船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双垂直型船艏1第二垂直段11,连接段12,第一垂直段13,延伸段14,半进流角α进流段2平行中体段3去流段4尾部5,螺旋桨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油轮船体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连接有双垂直型船艏1、进流段2、平行中体段3、去流段4和尾部5。双垂直型船艏1的纵剖面线型包括有第一垂直段13、连接段12和第二垂直段11,连接段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垂直段13的底部和第二垂直段11的顶部,第一垂直段13和第二垂直段11均与双垂直型船艏1的艏垂线平行,第二垂直段11位于第一垂直段13的前方,且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的距离为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4%~0.6%。双垂直型船艏1采用上述线型形式,当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的距离较大时,可以适应于设计航速较高的情况,第二垂直段11处的兴波可以和船身产生的兴波互相抵消,降低兴波阻力。当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的距离较小时,可应用于设计航速较低的情况,此时油轮船体兴波阻力较低,减少双垂直型船艏1的使用,可以降低油轮船体建造的复杂程度。第二垂直段11作为双垂直型船艏1的一部分,可以灵活的根据油轮船体的目标航速,选择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之间的距离设置,降低兴波阻力。同时,第二垂直段11位于水下部分,使得双垂直型船艏1的方形系数大,推进效率高,排水量大,易于制造,选择灵活,适应性高。优选地,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的距离为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5%。双垂直型船艏1的纵剖面线型还可以包括有延伸段14,延伸段14连接于第一垂直段13的顶部,且延伸段14与第一垂直段13的角度呈0~20度。使得双垂直型船艏1的顶部可以向前倾斜,油轮船体的首部甲板区域可以获得更大面积,方便甲板设备的布置。双垂直型船艏1的横剖线可以呈抛物线,使得第一垂直段13的横剖线与第二垂直段11的横剖线均呈抛物线。第一垂直段13的横剖线与第二垂直段11的横剖线之间具有相交处,使得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合围成回旋镖型的双垂直型船艏1。其中,第一垂直段13的横剖线和第二垂直段11的横剖线相交处与双垂直型船艏1的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油轮船体的长度的1.5%。第二垂直段11的半进流角α可以为50~55度,对于在冰区航行的船舶而言,第二垂直段11的半进流角α较小,底部有所收缩,双垂直型船艏1面对前来的碎冰会在第二垂直段11的作用之下,高效的排开到油轮船体两侧,不会在双垂直型船艏1堆积,通过第二垂直段11的半进流角α可以以较高效率推开冰区航道的碎冰,第二垂直段11的半进流角α经过实际船模试验验证,可以很好的满足油轮船体在冰区碎冰情况下航行的要求。同时,第一垂直段13位于第二垂直段11的后方,且第一垂直段13的角度较为缓和,当第一垂直段13部分产生碎冰堆积时,可以依靠第一垂直段13与第二垂直段11之间的过渡部分避免碎冰大范围堆积,避免油轮船体阻力增大。优选地,第二垂直段11的半进流角α为53度。第二垂直段11的高度为双垂直型船艏1的高度的一半。平行中体段3由双垂直型船艏1的抛物线线型过渡而来,平行中体段3可以为油轮船体的长度的45%,且平行中体段3的舭部半径可以为2~2.5米。较长的平行中体段3提高了油轮船体的方形系数,也提高了油轮船体的装载量。优选地,平行中体段3的舭部半径为2.2米。尾部5位于水下部分的线型以螺旋桨51的轴线为中心,螺旋桨51的轴线周围线型从平行中体段3过渡而来,在螺旋桨51的轴线附近汇聚成梨形,在螺旋桨51的上部线型呈现U型。有效增大了尾部5的尾轴轴线高度,使得油轮船体可以安装更大直径的螺旋桨51。同时,尾部5和去流段4的设计则改善了油轮船体流场,使尾部5流场更加均匀,提高了螺旋桨51的推进效率。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轮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轮船体包括有双垂直型船艏,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纵剖面线型包括有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与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艏垂线平行,所述第二垂直段位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4%~0.6%;所述油轮船体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连接有所述双垂直型船艏、进流段、平行中体段、去流段和尾部,所述平行中体段由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抛物线线型过渡而来,所述平行中体段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45%,且所述平行中体段的舭部半径为2~2.5米,所述尾部位于水下部分的线型以螺旋桨的轴线为中心,所述螺旋桨的轴线周围线型从所述平行中体段过渡而来,在所述螺旋桨的轴线附近汇聚成梨形,在所述螺旋桨的上部线型呈现U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轮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轮船体包括有双垂直型船艏,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纵剖面线型包括有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均与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艏垂线平行,所述第二垂直段位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前方,且所述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距离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0.4%~0.6%;所述油轮船体自船首至船尾依次连接有所述双垂直型船艏、进流段、平行中体段、去流段和尾部,所述平行中体段由所述双垂直型船艏的抛物线线型过渡而来,所述平行中体段为所述油轮船体的长度的45%,且所述平行中体段的舭部半径为2~2.5米,所述尾部位于水下部分的线型以螺旋桨的轴线为中心,所述螺旋桨的轴线周围线型从所述平行中体段过渡而来,在所述螺旋桨的轴线附近汇聚成梨形,在所述螺旋桨的上部线型呈现U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轮船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玺高爱华李嘉宁刘刚陈骞吴兆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