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719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属于乙烯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精制乙烯共聚单体投放与一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并加入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气相法冷凝聚合;步骤二,通过气流循环系统对物物料进行循环转换,并通过一回流混合室对气体混合以及散落颗粒回流;通过三,对聚烯烃树脂进行脱挥工艺处理;步骤四,进行树脂造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乙烯的聚合反应器进行改进,有效的使得反应器底部和内壁的液滴重新雾化和固体颗粒在读悬浮,并且实现导流器中冷凝态和非冷凝态的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乙烯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气相法流化床工艺是生产聚乙烯(Polyethylene,PE)的主流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低、操作灵活、产品范围广等优点,在聚乙烯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非冷凝态操作由于受循环气体移热能力的限制,流化床时空产率较低。采用冷凝态操作后,因循环气体中含有冷凝液,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反应热通过流化气体的升溫显热和冷凝液体的蒸发潜热共同移除,从而提高流化床反应器的时空收率。现有的流化床反应器所使用的立管或锥帽式导流器中极其容易在反应器的底部产生集流,不适合冷凝态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通过过对乙烯的聚合反应器进行改进,有效的使得反应器底部和内壁的液滴重新雾化和固体颗粒在读悬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精制乙烯共聚单体投放与一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并加入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气相法冷凝聚合;步骤二,通过气流循环系统对物物料进行循环转换,并通过一回流混合室对气体混合以及散落颗粒回流;通过三,对聚烯烃树脂进行脱挥工艺处理;步骤四,进行树脂造粒。进一步地,如步骤一中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所添加催化剂为茂金属,其中茂金属负载在硅胶上,并且冷凝液为α-烯烃或惰性饱和烃类物质的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压在1.8-2.2mpa。进一步地,如步骤二中所述回流混合室被气体分布板分割为混料室和混气室,所述混气室内的进气口处安装有一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锥形斗和半球壳,所述混气室的进气口所安装的导流器与一输气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输气管道为多孔管道;其中,所述半球壳的端口与柱形斗的细口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所述柱形斗通过支架安装在混气室的内壁上;所述混料室周侧安装有一给料机构,所述给料机构包括输料管和催化剂料斗和给气管道,所述混料室与一输料管贯通,所述输料管的一端安装有一催化剂料斗,输料管的另一端设有一斜口喷管,所述输气管道与一送气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送气管道的另一端通过一弧形管道与斜口喷管相贯通;其中,所述送气管道上安装有一电磁节流阀,所述输气管道上的气体流速在0.5-0.8m·s-1。进一步地,如步骤三所述聚烯烃树脂使用氮气进行脱挥处理,其中脱挥气体中还存在二氧化碳、饱和脂肪烃和气态烃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将混合室的循环流体分为两股,一股气流直接上升,带走循环气体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并通过半球壳将下落的液体和固体颗粒进行收集,防止液体和固体颗粒沿输气管道进入换热器中,另一股气流沿混气室薄壁上升,防止混合气体和固体颗粒在混气式底部聚集,并且通过多孔的输气管道对冷凝态和非冷凝态的气体进行切换避免干法操作时出现固体颗粒集聚的现象,工艺简单,流程短,操作灵活方便,反应压力在1.8-2.2mpa之间,反应条件温和,采用无容积回收处理和循环系统,无低聚物处理,大大的节约设备投资和费用操作,并且不产生污染物和处理可燃液体带来的危害。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聚乙烯冷凝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回流混合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输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回流混合室,2-气体分布板,3-回流凹槽,4-给料机构,5-输气管道,101-混料室,102-混气室,301-锥形斗,302-半球壳,401-催化剂料斗,402-电磁节流阀,403-斜口喷管,404-弧形管道,405-送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精制乙烯共聚单体投放与一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并加入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气相法冷凝聚合;步骤二,通过气流循环系统对物物料进行循环转换,并通过一回流混合室1对气体混合以及散落颗粒回流;通过三,对聚烯烃树脂进行脱挥工艺处理;步骤四,进行树脂造粒。其中,如步骤一中流化床反应器中所添加催化剂为茂金属,其中茂金属负载在硅胶上,并且冷凝液为α-烯烃或惰性饱和烃类物质的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压在1.8-2.2mpa。其中,如步骤三聚烯烃树脂使用氮气进行脱挥处理,其中脱挥气体中还存在二氧化碳、饱和脂肪烃和气态烃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如图2-3所示,其中,如步骤二中回流混合室1被气体分布板2分割为混料室101和混气室102,混气室102内的进气口处安装有一回流装置3,回流装置3包括锥形斗301和半球壳302,混气室102的进气口所安装的导流器与一输气管道5密封连接,输气管道5为多孔管道,送气管道405与输气管道5的中一支管贯通,其余支管一部分输送支管与导流器其中一进气口连接,另一部分输送支管与导流器的另一进气口连接;其中,半球壳302的端口与柱形斗的细口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柱形斗通过支架安装在混气室102的内壁上;混料室101周侧安装有一给料机构4,给料机构4包括输料管和催化剂料斗401和给气管道,混料室101与一输料管贯通,输料管的一端安装有一催化剂料斗401,输料管的另一端设有一斜口喷管403,输气管道5与一送气管道405的一端密封连接,送气管道405的另一端通过一弧形管道404与斜口喷管403相贯通,通过送气管道405的风力将催化剂均匀的带出斜口喷管403;其中,送气管道405上安装有一电磁节流阀402,输气管道5上的气体流速在0.5-0.8m·s-1。在将混合室1的循环流体分为两股,一股气流直接上升,带走循环气体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并通过半球壳302将下落的液体和固体颗粒进行收集,防止液体和固体颗粒沿输气管道5进入换热器中,另一股气流沿混气室102薄壁上升,防止混合气体和固体颗粒在混气式102底部聚集,并且通过多孔的输气管道5对冷凝态和非冷凝态的气体进行切换避免干法操作时出现固体颗粒集聚的现象。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精制乙烯共聚单体投放与一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并加入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气相法冷凝聚合;步骤二,通过气流循环系统对物物料进行循环转换,并通过一回流混合室(1)对气体混合以及散落颗粒回流;通过三,对聚烯烃树脂进行脱挥工艺处理;步骤四,进行树脂造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精制乙烯共聚单体投放与一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并加入催化剂,对乙烯进行气相法冷凝聚合;步骤二,通过气流循环系统对物物料进行循环转换,并通过一回流混合室(1)对气体混合以及散落颗粒回流;通过三,对聚烯烃树脂进行脱挥工艺处理;步骤四,进行树脂造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步骤一中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所添加催化剂为茂金属,其中茂金属负载在硅胶上,并且冷凝液为α-烯烃或惰性饱和烃类物质的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压在1.8-2.2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聚乙烯的制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步骤二中所述回流混合室(1)被气体分布板(2)分割为混料室(101)和混气室(102),所述混气室(102)内的进气口处安装有一回流装置(3),所述回流装置(3)包括锥形斗(301)和半球壳(302),所述混气室(102)的进气口所安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义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科富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