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969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包括支撑架、中心轴、行走装置及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设置在支撑架上,其前后两端伸出支撑架。支撑架的后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的前侧部分为螺杆部分。螺杆部分设置有螺母,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螺杆部分的前端。行走装置有三个,呈环形均匀布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每个行走装置均通过调节机构与支撑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口径的机井,可进入井底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为地面救援人员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还可以作为救援装置将落井者右井底拉出,节约人力物力,极大地缩短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还会零星分布着一些废弃的机井,这些废弃的机井缺少井盖,或被地面生长的织物覆盖,缺少安全措施导致出现人员落井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夜间,由于这些地区缺少照明设施,行人经过时也会落入机井内。由于大多数机井直径较小,且深度多达十几米或几十米,对于救援带来较大的困难,国内对于机井救援的措施相对匮乏,完全依靠大型机械进行挖掘,对于十几米深度的机井,难以弄清井底的情况,无法制定出最佳的救援方案。使用大型机械挖掘进度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救助效果不佳,容易对落井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样我国的管道机器人主要涉及到的是平行管道的清洗等问题,不适用于在垂直的管道内行走,因此针对国内近几年机井救援案例的增加,综合考虑现有的机井救援设备的不完善,需要一种专用于在垂直机井内直上直下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解决机井救援落井者时,难以为制定救援方案快速获取井底信息,以及机械挖掘耗费人力物力,救援时间长,且容易对落井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包括支撑架、中心轴、行走装置及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设置在支撑架上,其前后两端伸出支撑架。支撑架的后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的前侧部分为螺杆部分。螺杆部分设置有螺母,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螺杆部分的前端。行走装置有三个,呈环形均匀布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每个行走装置均通过一个调节机构分别与支撑架和螺母相连,调节机构由一个驱动杆和两个连杆组成。优选地,每个调节机构的两个连杆平行布置,每个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其对应的行走装置铰接。各驱动杆位于其对应连杆的前侧,其一端与对应的连杆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螺母铰接。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为光杆部分,所述光杆部分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相连。伺服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时,螺母沿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运动,各驱动杆同步驱动其对应的连杆,实现行走装置与中心轴的距离调节。优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履带单元,两个履带单元平行相对布置,且通过呈一前一后的两个铰接座固定相连。两个铰接座分别与其相连的调节机构的两个连杆一一对应,各连杆分别与其对应的铰接座相连。优选地,所述履带单元包括履带梁、橡胶履带,履带梁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履带轮,橡胶履带设置在履带轮上。各履带轮的其中一个为主动轮,其余均为从动轮,主动轮上设有永磁直流电机,所有永磁直流电机同步驱动与其对应的主动轮。优选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有电源,所述电源为伺服电机和信息采集装置供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口径的机井,可进入井底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为地面救援人员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还可以作为救援装置将落井者右井底拉出,节约人力物力,极大地缩短救援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本技术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支撑架及相关部件。图3是图1中本技术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行走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3,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包括支撑架1、中心轴2、行走装置3及信息采集装置4,所述中心轴2为直金属杆,其后侧部分设置在支撑架1上,中心轴2的前后两端伸出支撑架1的外侧,中心轴2的后侧部分为光杆部分,其前侧部分螺杆部分,所述中心轴2的光杆部分,通过轴承与支撑架1转动相连。支撑架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与中心轴2的后端固定相连并驱动中心轴2转动,所述中心轴2的螺杆部分设置有螺母21,信息采集装置3固定安装在中心轴2的前端,其包括配置有光源的摄像头及信号发射器,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传输至地面终端设备。所述伺服电机5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电源6,电源6为可充电的蓄电池,电源6分别为伺服电机5和信息采集装置4供电。行走装置3有三个,三个行走装置3呈环形均匀布置在中心轴2的外侧,任意相邻两个行走装置3与中心轴2呈120°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述行走装置3包括两个履带单元31,两个履带单元31平行并列相对排布,两个履带单元31之间通过呈一前一后的两个铰接座32固定相连。所述履带单元31包括履带梁311、履带轮312、橡胶履带313,所述履带梁311沿其延伸方向上依次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履带轮312,各履带轮312中的其中一个履带轮312为主动轮,其余的履带轮312均为从动轮,橡胶履带312套在各履带轮312的外部,各履带轮312转动可驱动橡胶履带312实现履带单元31的行走。每个主动轮上均设有永磁直流电机314,所有永磁直流电机314同步驱动与其对应的主动轮,各永磁直流电机314均由电源6为其供电,所述永磁直流电机314配置有信号模块,通过地面终端设备对永磁直流电机314进行控制。每个行走装置3均通过一个调节机构7分别与支撑架1和螺母相连21,三个调节机构7环形均匀布置在支撑架1的外围,每个调节机构7均由一个驱动杆71和两个连杆72组成。每个调节机构7的两个连杆72呈一前一后平行布置,每个行走装置3两个铰接座32分别与其相连的调节机构7的两个连杆72一一对应,两个连杆72的一端分别与行走装置3两个铰接座32转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架1前后两端的外壁转动相连。调节机构7的驱动杆71位于其连杆72的前方,驱动杆71的一端与前侧的一个连杆72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螺母21的外壁铰接。螺母21与三个驱动杆71的一端相连,伺服电机5驱动中心轴2转动时,螺母21沿中心轴2的轴线方向运动,各驱动杆71同步驱动其对应的连杆72,实现行走装置3与中心轴2的距离调节,对行走装置3准确控制,可使本技术位置移动精确。救援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在本技术上加装固定装置,将落井者从井底竖直向上拉至井口,极大地缩短救援时间,减少落井者的等待时间。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包括支撑架、中心轴、行走装置及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设置在支撑架上,其前后两端伸出支撑架;支撑架的后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的前侧部分为螺杆部分;螺杆部分设置有螺母,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螺杆部分的前端;行走装置有三个,呈环形均匀布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每个行走装置均通过一个调节机构分别与支撑架和螺母相连,调节机构由一个驱动杆和两个连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包括支撑架、中心轴、行走装置及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设置在支撑架上,其前后两端伸出支撑架;支撑架的后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的前侧部分为螺杆部分;螺杆部分设置有螺母,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螺杆部分的前端;行走装置有三个,呈环形均匀布置在中心轴的外侧,每个行走装置均通过一个调节机构分别与支撑架和螺母相连,调节机构由一个驱动杆和两个连杆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其特征在于,每个调节机构的两个连杆平行布置,每个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其对应的行走装置铰接;各驱动杆位于其对应连杆的前侧,其一端与对应的连杆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螺母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井救援探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后侧部分为光杆部分,所述光杆部分通过轴承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亮薛蕊苏航郭旭段劲松范茂源程晓宇丁开放宫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黄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