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469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55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外壳和安装绝缘板,每一电芯模组包括中间绝缘板、两个电芯组及两个汇流铜排,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绝缘凸起部与隔离绝缘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结构,通过中间绝缘板,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在电池模组实际组装过程中,绝缘凸起部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在用汇流铜排对电芯间的串并联连接时汇流铜排因发生物理接触而导致电池模组电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因此,由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模组储能装置越来越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设备上。在现有的电池模组组装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组装人员的组装操作有误造成电池模组的短路,危及人身安全,因此,电池模组的绝缘防护是电池模组技术考虑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多个汇流铜排与多个电芯组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实现电芯间的串并联效果,然而,现有的电池模组在组装过程中,相邻两个汇流铜排容易发生物理接触,导致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两个汇流铜排在组装过程中,不易发生短路接触的电池模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外壳、安装绝缘板及电芯机构,所述安装绝缘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模组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每一所述电芯模组包括中间绝缘板、两个电芯组及两个汇流铜排,所述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所述绝缘凸起部与所述隔离绝缘体连接,所述隔离绝缘体位于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所述安装绝缘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绝缘凸起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绝缘板远离所述隔离绝缘体的一侧面上,并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凸起部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绝缘体具有方形环状结构,所述隔离绝缘体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组抵持;所述绝缘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隔离绝缘体的边缘位置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具有多个电芯极耳,所述安装绝缘板上开设有多个避位孔,各所述电芯极耳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避位孔,所述汇流铜排与所述电芯极耳电连接,所述绝缘凸起部位于其中两个所述避位孔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绝缘板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分别与所述隔离绝缘体及所述电芯组粘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绝缘体开设有电芯膨胀避位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层隔离绝缘板及盖板,所述顶层隔离绝缘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模组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连接,并且所述盖板用于压持所述顶层隔离绝缘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及多个电芯绝缘板,每一所述电芯绝缘板的两侧面分别与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芯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绝缘板包括两个绝缘单体,两个所述绝缘单体之间形成电芯膨胀避位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端盖板,所述端盖板与所述外壳的端部连接,所述端盖板用于压持所述电芯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及安装架,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外壳的端部连接,所述盖板主体用于压持所述电芯组,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远离所述电芯组的一侧面上,所述安装架用于与电池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结构,通过中间绝缘板,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在电池模组实际组装过程中,绝缘凸起部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在用汇流铜排对电芯间的串并联连接时汇流铜排因发生物理接触而导致电池模组电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一并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电池模组结构10,包括:外壳、安装绝缘板100及电芯机构200,安装绝缘板100安装在外壳上,电芯机构200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210,至少一个电芯模组210容置于外壳内;每一电芯模组210包括中间绝缘板211、两个电芯组212及两个汇流铜排213,中间绝缘板211包括隔离绝缘体2111及绝缘凸起部2112,绝缘凸起部2112与隔离绝缘体2111连接,隔离绝缘体2111位于两个电芯组212之间,安装绝缘板100开设有安装孔110,绝缘凸起部2112穿设安装孔110,两个汇流铜排213分别安装于安装绝缘板100远离隔离绝缘体2111的一侧面上,并且,两个汇流铜排213分别位于绝缘凸起部2112的两侧。请再次参阅图2,如此,为了便于说明电池模组结构的设计构思,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芯机构200包括一个电芯模组210,当然,在电池模组10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芯模组210至少一个以上,例如,电芯模组210包括二个电芯模组;又如,电芯模组210包括三个电芯模组;又如,电芯模组210包括四个电芯模组,结合实际的电池模组应用情况,灵活设计合适的电芯模组210数量,在利用汇流排213实现对电芯模组210的串并联效果,达到合适的电池模组输出电压。由于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仅包括一个电芯模组210,因此,一个电芯模组210包括两个电芯组212,分别为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可以理解,中间绝缘板211位于两个电芯组之间,亦即,中间绝缘板211位于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之间,中间绝缘板211起到隔离抗干扰的作用,防止在电池模组实际应用过程中,两个电芯组之间产生相互干扰。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再者,为了解决在对电池模组进行组装过程中防止在用汇流铜排213对电芯间的串并联连接时汇流铜排213因发生物理接触而导致电池模组短路的问题。中间绝缘板211包括隔离绝缘体2111及绝缘凸起部2112,绝缘凸起部2112与隔离绝缘体2111连接,隔离绝缘体2111位于两个电芯组212之间,安装绝缘板100开设有安装孔110,绝缘凸起部2112穿设安装孔110,两个汇流铜排213分别安装于安装绝缘板100远离隔离绝缘体2111的一侧面上。如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外壳、安装绝缘板及电芯机构,所述安装绝缘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模组容置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模组包括中间绝缘板、两个电芯组及两个汇流铜排,所述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所述绝缘凸起部与所述隔离绝缘体连接,所述隔离绝缘体位于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所述安装绝缘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绝缘凸起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绝缘板远离所述隔离绝缘体的一侧面上,并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凸起部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外壳、安装绝缘板及电芯机构,所述安装绝缘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至少一个所述电芯模组容置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模组包括中间绝缘板、两个电芯组及两个汇流铜排,所述中间绝缘板包括隔离绝缘体及绝缘凸起部,所述绝缘凸起部与所述隔离绝缘体连接,所述隔离绝缘体位于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所述安装绝缘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绝缘凸起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绝缘板远离所述隔离绝缘体的一侧面上,并且,两个所述汇流铜排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凸起部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绝缘体具有方形环状结构,所述隔离绝缘体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组抵持;所述绝缘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隔离绝缘体的边缘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具有多个电芯极耳,所述安装绝缘板上开设有多个避位孔,各所述电芯极耳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避位孔,所述汇流铜排与所述电芯极耳电连接,所述绝缘凸起部位于其中两个所述避位孔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