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65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轮罩结构,包括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一横梁、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二横梁,其中,所述C柱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所述C柱结构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顶部、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形成的载荷传递路径,可有效的增加车身强度,降低轮罩及地板周边应力,降低车身开裂风险。

A rear wheel housing structure and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ar wheel cover structure, including a top beam, a C column structure, a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wheel cover, a rear wheel cover, a first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a second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a first cross beam connecting the left and right body, and a second cross beam connecting the left and right body, wherein the top of the C column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cross beam, and the top cover cross beam is describe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C-pillar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wheel cover and the rear wheel cover respectively.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wheel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 cover. The bottom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wheel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ross beam through the first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vehicle body.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load transfer path formed by the top beam, the C column structure,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wheel cover, the rear wheel cover, the first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the second wheel cover reinforcing plate,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body strength, reduce the stress around the wheel cover and the floor, and reduce the risk of the body cr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尤其涉及一种后轮罩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悬挂是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重要汽车零件,采用独立悬挂的车型存在以下情况:a、采用独立悬挂的车型,因其极限工况下的车身应力较大,路试后易出现轮罩与地板搭接周圈区域开裂等问题,对于车身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要求高;b、一般采用独立悬挂的车型,其轮罩区域有悬挂安装点,导致各种工况下轮罩容易与其他区域共振造成模态耦合,c、一般车型采用独立的轮罩加强板焊接到轮罩上,提高整车刚度,车身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未形成环状闭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轮罩结构,包括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一横梁、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二横梁,其中,所述C柱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所述C柱结构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顶部、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的底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柱结构包括C柱处侧围骨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均为车架横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轮罩结构包括后大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大梁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身,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通过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形成的载荷传递路径,可有效的增加车身强度,降低轮罩及地板周边应力,降低车身开裂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后轮罩结构的车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后轮罩结构的车内的载荷传递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后轮罩结构,包括顶盖横梁1、C柱结构2、轮罩上加强板3、后轮罩4、第一轮罩加强板5、第二轮罩加强板6、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一横梁7、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二横梁8,其中,所述C柱结构2的顶部与所述顶盖横梁1连接,所述C柱结构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轮罩上加强板3的顶部、后轮罩4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3与所述后轮罩4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3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第一横梁7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3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板6与所述第二横梁8连接。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5、第二轮罩加强板6分别与所述后轮罩4的底部连接。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C柱结构2包括C柱处侧围骨架。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均为车架横梁。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后轮罩结构包括后大梁,所述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大梁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身,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顶盖横梁1、C柱结构2、轮罩上加强板3、后轮罩4、第一轮罩加强板5、第二轮罩加强板6、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形成的载荷传递路径,可有效的增加车身强度,降低轮罩及地板周边应力,降低车身开裂风险,避免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2、通过顶盖横梁1、C柱结构2、轮罩上加强板3、后轮罩4、第一轮罩加强板5、第二轮罩加强板6、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形成更好的框架结构,此闭合的车身框架结构既能够最大限度的把独悬减振器的载荷顺利传递到车身周围,又能提高白车身刚度。传统结构的无轮罩加强板或是轮罩加强板并未与车架横梁贯通,导致车身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没有形成很好的闭环连接。本专利技术则完善了传统车型的车身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的传递,能让车架横梁、侧围加强板形成很好的闭环,提高白车身刚度和模态,避免车身结构共振异响。3、完善了车身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的传递,能让车架横梁、侧围加强板形成很好的车身框架结构,提高白车身刚度和模态,避免车身结构共振异响,图2为左侧载荷传递路径,左右对称,与右侧形成环状闭合路径。4、解决了轮罩区域由独悬安装点激励与其他区域共振造成模态耦合,避免车身结构共振异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CAE分析结论:若轮罩上加强板3未与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8连接形成贯通传递路径,轮罩周边应力值最高达所使用材料屈服应力值3倍多,车身易开裂;而本专利技术的轮罩周边应力值降低到原值的1/3,地板应力值降为到原值的1/3,轮罩加强板应力值降到原值的1/2,低于各个零件定义材料的屈服应力值,满足设计要求。且经完成路试实验的独悬车验证,以上CAE结论是可行的,在满足现有车身零件所用材料的前提下,车身结构强度得到了提高,轮罩与地板周边车身区域开裂风险降低。轮罩区域原结构模态CAE分析结论:除一阶扭转模态下降5.1%,其它模态值都有所提高。如整体扭转刚度在原值的基础上提高了41.7%;后弯曲刚度在原值的基础上提高了18%;尾门框菱形模态在原值的基础上提高了6.7%;顶盖模态一阶整体弯曲模态在原值的基础上提高了6%;一阶弯曲模态增幅不大,以上满足整车性能目标设定值。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一横梁、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二横梁,其中,所述C柱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所述C柱结构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顶部、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横梁、C柱结构、轮罩上加强板、后轮罩、第一轮罩加强板、第二轮罩加强板、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一横梁、连接左右车身的第二横梁,其中,所述C柱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所述C柱结构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顶部、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轮罩上加强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誉文杨昌文栾成程刘昌乐杨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