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13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包含:一熨烫底座及一外壳,其中该熨烫底座底部设有一熨板,而该外壳包括:一罩盖在该熨烫底座的熨板上方的壳壁,以及一由该壳壁界定而成的容室。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提高电熨斗摆放时的安全性,其主要特色在于壳壁上设置数个散热孔,于熨板上设置多数片往该容室内突出的散热板,再于该容室内架设一散热风扇,通过散热板的协助让熨板的高温散发到容室内,以及散热风扇的运转让内部高温由部分散热孔排出,来达到快速降温及提高摆放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熨斗,具体地说是指使用完毕后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熨斗的结构一般是在一个可供握持的外壳底部安装一个船形结构的熨烫底座,并通过设在外壳内部的电热线圈给予熨烫底座高温,来达到熨平衣物的目的,为了增进熨烫的平整度,有些电熨斗还设有蒸气产生装置。无论电熨斗是否具有提供蒸气的功能,其熨烫底座通常不具有快速散热的功能。一般电熨斗为了达到熨平衣物之目的,其熨烫底座所提供的加热温度通常是在180至200℃间,当电熨斗在停止使用时,使用者只能将电源切断,然后将电熨斗摆放在适当位置等待冷却,直到熨烫底座的温度下降到大约50℃不具危险性的范围时,再将电熨斗收藏起来。由于一般电熨斗在停止使用时没有强迫散热的功能,因此,根据实验,电熨斗由接近200℃的高温降至50℃时大概需要30分钟。而处于高温的电熨斗一直摆放在室内,若周围活动的人不慎撞到高温的熨烫底座,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如何在停止使用时快速降温,是提高电熨斗使用安全性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熨斗由于使用后散热速度慢而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包括一熨烫底座,该熨烫底座的底部设有一熨板,该熨板的顶面向上突设有众多的散热板;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罩盖在该熨烫底座的熨板上方的壳壁,以及一由该壳壁界定而成且供散热板容置于其中的容室,在该壳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散热孔。该熨烫底座进一步包括一自该熨板顶面向上突起的框围壁、一横向连结在该框围壁上的区隔壁,以及位于该框围壁及区隔壁间的一蒸气成型区、一散热板成型区,而该散热板成型于该散热板成型区内。该散热板沿着熨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其长度由两侧往中央逐渐增长。该散热板高度由前向后逐渐增高。该外壳进一步包括一自壳壁往下延伸并将容室区隔成一前区域及一后区域的风扇架设壁,以及一结合在壳壁后方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散热孔的风罩,其中该风扇架设壁上具有一贯通前、后区域的通气孔,而该电熨斗还包含一架设在该风扇架设壁上的散热风扇,该外壳上的第一散热孔位于该散热风扇的前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二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包含一熨烫底座,该熨烫底座底部设有一熨板;一外壳,包括一罩盖在该熨烫底座熨板上方的壳壁,以及一由该壳壁界定而成的容室,在该壳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散热孔及至少一与第一散热孔间隔的第二散热孔;一散热风扇,架设在外壳的容室内,并可将容室外的空气由该第二散热孔吸入容室后再由第一散热孔排出。该外壳进一步包括一与壳壁结合并位于容室后方的风罩,而该第一散热孔设在壳壁上并邻近电熨斗的前方,该第二散热孔则成型在该风罩上。该外壳进一步包括一自壳壁往下延伸并将容室区分成一前区域及一后区域的风扇架设壁,在该风扇架设壁上具有一贯穿前、后区域的通气孔。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完毕后,其熨烫底座可迅速降温,从而尽可能地排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熨烫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壳和散热风扇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该电熨斗包括一熨烫底座1、一固定结合于该熨烫底座1上的外壳2,以及一安装在外壳2内部的散热风扇3。该熨烫底座1包括一金属船形的熨板11、一沿着该熨板11的形状设置且自该熨板11顶面111往上突出的框围壁12、一自该顶面111往上垂直突起且横向连结在该框围壁12两侧围段121间的区隔壁13、一位于该区隔壁13前方的蒸气成型区14、一位于该区隔壁13后方的散热板成型区15、一盖设在该蒸气成型区14上方的蒸气盖板16、多数自该散热板成型区15上突出的散热板17,以及一安装在该蒸气成型区14内并赋予熨板11高温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其中,该区隔壁13上具有两段邻近同侧框围壁12的侧围段121并往前往中央延伸的侧延伸段131,以及两个同样往前并往中央延伸且连结的中延伸段132,藉此在该散热板成型区15上形成一个前突区段151。而该多个散热板17的后端呈平齐状,但其高度由前往后逐渐地高起,其前段都邻近该区隔壁13,由于上述区隔壁13往前并往中央延伸,因此,该多个散热板17的排列方式除了沿着熨板11长度方向呈左右间隔设置外,其中邻近框围壁12侧围段121的散热板17长度最小,之后顺着区隔壁13越往中央其长度越长。而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组件除了可赋予熨板11高温之外,还可让滴入蒸气成型区14内的水形成水蒸气后由熨板11底端喷出,该结构为已知技术,不再说明。该电熨斗的外壳2通过数个螺丝安装在熨烫底座1的上方,并可供握持以便移动电熨斗,上述外壳2包括一覆罩在熨烫底座1框围壁12外周缘及顶端间的壳壁21、一由该壳壁21界定而成且开口朝下的容室22、一由该壳壁21往下延伸并将容室22一分为二的风扇架设壁23、一连接在壳壁21上方并界定出一穿孔24的握把25,以及一盖设在壳壁21后方的风罩26。其中,该壳壁21在邻近前端底缘的位置开设有数个第一散热孔211,而该容室22位于风扇架设壁23前方的前区域221对应于熨烫底座1的蒸气成型区14及散热板成型区15,此容室22还具有一位于该风扇架设壁23后方并突出于熨板11的后区域222,在该风扇架设壁23上则开设有一贯通前、后区域221、222的通气孔231。而该风罩26固定地盖设于壳壁21的后方,并封闭该后区域222,在该风罩26上设有多数个上下横向排列的第二散热孔261,在制造上前述风罩26也可和壳壁21一体成型。在实际的设计上,该前区域221的内部还会装设例如储水设备、控制电路等等电熨斗运转时需要的设备,这些设备与本专利技术重点无关,图中省略,不再说明。该散热风扇3通过数个螺丝30固定结合于该风扇架设壁23上,并运转而产生气流,气流由风罩26的第二散热孔261吸入后区域222,然后由前区域221传送,最后由壳壁21的第一散热孔211排出。参照图2、图3、图4,该电熨斗在使用时,加热组件被通电并使熨板11产生高温,而滴落到蒸气成型区14内的水也会受到熨板11加热产生蒸气,再由熨板11底端喷出,此为一般电熨斗的基本功能,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特色在于当电熨斗的加热组件的电源被切断时,架设在容室22内的散热风扇3即受到控制开始运转,并将位于电熨斗后方的空气经由第二散热孔261吸入后区域222,然后进入前区域221,以便使气流经由该突出的散热板17后由外壳2的第一散热孔211排出。根据专利技术人实际测试,当电熨斗的熨板11的温度高达180至200℃时,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风扇3只要运转6分钟,即可使熨板11的温度降到安全的50℃,比现有技术的电熨斗散热到安全范围的时间大大的缩短,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熨斗摆放时的安全性。在实际的使用状态,本专利技术除了可以自动方式控制散热风扇3运转之外,还可设计成手控方式,即在外壳2设置控制开关以便在电熨斗使用完之后,通过手动控制来驱动散热风扇3运转,并且当温度降为50℃之后,散热风扇3会经由电路控制自动关闭。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言,要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并不以同时具有散热风扇3及散热板17为必要,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熨斗,包括:一熨烫底座,该熨烫底座的底部设有一熨板,该熨板的顶面向上突设有众多的散热板;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罩盖在该熨烫底座的熨板上方的壳壁,以及一由该壳壁界定而成且供散热板容置于其中的容室,在该壳壁上具有 至少一第一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芳全潘志荣童士维纪智仁廖琪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