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048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隔离件、进液口、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隔离子件、第二隔离子件和第三隔离子件;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生生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估对于环境评估、水生生物代谢的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法、光声检测法对水生生物进行成像检测,通过监测水生生物对特定成分(如钙离子)的动态吸收过程,实现对水生生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估。应用不同的方法对水生生物进行成像检测时,对用于容置水生生物的装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正电子反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方法目前已应用于小型哺乳动物的三维成像领域;但是,对水生生物进行成像及检测时,由于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的水环境是自由移动的,将核素标记的探针分子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会由于鳃式呼吸、排泄等原因将核素标记分子泄露在水中,难以区分水生生物和水体中放射性活度信号。应用PET方法对水生生物进行成像检测,是基于特定核素标记分子的动态成像数据,基于所述动态成像数据实现对水生生物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估。虽然应用PET方法对小型水生生物进行成像检测的灵敏度高,但是对容纳水生生物的检测容器的构造、性能及加工要求都很高。因此,亟需一种加工简便、性能及构造满足用于水生生物成像检测的检测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隔离件、进液口、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隔离子件、第二隔离子件和第三隔离子件;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之间;液体由所述进液口经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一腔室后,经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二腔室,最后经所述第三隔离子件及所述出液口流出。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基体和上盖;在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高度处分别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上盖至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实现对所述壳体的封装。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至少一个进液口与对应的第一腔室连通;与所述凹槽的第二侧面相邻的第二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至少一个出液口与对应的第二腔室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离子件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一栅格;所述第一卡槽经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个侧面嵌套至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栅格穿插至所述第一卡槽,实现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物理隔离。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轴体、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在所述轴体的端面,沿所述轴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轴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封装件的第一自由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封装件的第二自由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封装件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封装件的内螺纹经密封垫圈分别与所述轴体两端的外螺纹配合,实现对所述壳体的封装。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套件、轴体、第一封装件和第二封装件;所述套件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轴体嵌入至所述套件内部;在所述轴体的端面,沿所述轴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封装件的第一自由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封装件的第二自由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封装件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封装件的内螺纹经密封垫圈分别与所述套件两端的外螺纹配合,实现对所述壳体的封装。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件与所述空腔的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空腔的第三端面与所述空腔的第四端面之间,以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二封装件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封装件的第一基端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连接件,形成进液口;所述第二封装件的第二基端设置有凸出的第二连接件,形成出液口。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流体泵,所述流体泵向所述携带有信号源分子的液体输出第一动力,以使所述液体经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第一腔室。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隔离件、进液口、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隔离子件、第二隔离子件和第三隔离子件;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之间;携带有信号源分子的液体由所述进液口经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一腔室后,经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进入至容纳有生物的所述第二腔室,最后经所述第三隔离子件及所述出液口流出。如此,所述第一腔室内载有携带信号源分子的液体,所述第二腔室内除了载有携带信号源分子的液体外,还容纳由生物体;通过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第二隔离子件,实现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物理隔离,以及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液体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以及隔离件4、进液口5和出液口6;其中,所述隔离件4包括第一隔离子件41、第二隔离子件42和第三隔离子件43;所述第一隔离子件41设置于所述进液口5与所述第一腔室2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4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二腔室3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4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3与所述出液口6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基体11和上盖12;在所述基体11的上表面,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开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侧面114和第四侧面115。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隔离件、进液口、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隔离子件、第二隔离子件和第三隔离子件;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之间;液体由所述进液口经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一腔室后,经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二腔室,最后经所述第三隔离子件及所述出液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水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隔离件、进液口、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隔离子件、第二隔离子件和第三隔离子件;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液口之间;液体由所述进液口经所述第一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一腔室后,经所述第二隔离子件进入至所述第二腔室,最后经所述第三隔离子件及所述出液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体和上盖;在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高度处分别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上盖至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实现对所述壳体的封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口,所述至少一个进液口与对应的第一腔室连通;与所述凹槽的第二侧面相邻的第二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至少一个出液口与对应的第二腔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子件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一栅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晓莉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