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0379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卵磷脂溶解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S2:将混合溶液A引入到圆底瓶中,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控温后进行旋转蒸法,直到形成一层薄膜;S3:将圆底瓶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S4:向圆底瓶中依次加入纳米颗粒和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混合均匀;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上进行旋蒸,最后装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通过合成脂质体,脂质体包封纳米颗粒,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纳米颗粒的毒性,同时也提高了其稳定性,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A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dissolving lecithin in the mixed solution of chloroform and methanol to obtain mixed solution A; S2: introducing mixed solution A into the round bottom bottle, fixing the round bottom bottle on the rotary evaporator, and rotating evaporation afte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Method, until a film is formed; S3: put the round-bottomed bottle into a vacuum drying box for drying; S4: add nanoparticles and glass beads to the round-bottomed bottle in turn, shake them gently until all the films fall off the wall and mix evenly; put the round-bottomed bottle on the rotary evaporator for rotary evaporation, and finally pack the bott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The metho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by synthesizing liposomes and encapsulating nanoparticles with liposom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nanoparticles.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毒性研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利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出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制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但在研发、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纳米颗粒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水体中,并在环境水体中不断累积。由于物质小到纳米尺度时其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宏观上无毒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可能对生物产生毒性。因此,研究物质小到纳米尺寸时的生物毒性意义重大,可以为纳米产品的应用提供生物安全评价数据,避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不可逆转的影响。当前,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效应是研究热点。纳米颗粒种类繁多,如纳米金、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碳等。受试生物中水生生物应用较多,常用的有大型溞、小球藻、水蚯蚓等。然而,对比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同一种纳米颗粒对同一种受试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性大、重复性差、甚至结论互相矛盾等异常情况,导致毒性评价方法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数据无法用于生物安全评价。经分析,造成上述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纳米颗粒投加到水体、被受试生物吞食前,可能受水体环境影响而发生团聚、溶解、沉淀、转化等反应,导致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如粒径大小、个数浓度等)发生未知改变,从而无法准确建立纳米颗粒理化性质与生物毒性效应的对应关系;纳米颗粒投加到水体、被受试生物吞食前,可能对受试生物所在的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对受试生物的毒性结果。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如何有效避免纳米颗粒不被受试生物周围环境影响,同时又保证纳米颗粒不对受试生物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将卵磷脂溶解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S2:将混合溶液A引入到圆底瓶中,然后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控温后进行旋转蒸法,直到形成一层薄膜;S3:将圆底瓶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S4:向圆底瓶中依次加入纳米颗粒和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混合均匀;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上进行旋蒸,最后装瓶。所述的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中旋蒸温度为35-60℃。所述的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和S4中卵磷脂为100-200mg;氯仿和甲醇的总体积为5-15mL;纳米颗粒为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其所加量为10-30mL,状态为40-70℃。所述的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4中旋蒸温度设置为40-70℃,旋蒸时间设置为40-80min。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通过合成脂质体,脂质体包封纳米颗粒,实现纳米颗粒的包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纳米颗粒对受试生物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受试生物周围环境对纳米颗粒的影响。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将150mg卵磷脂溶解在5ml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液里(体积比2:1);将上述的混合液引入到250ml的圆底瓶里,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温度控制在40℃,直到形成一层薄膜;旋蒸完毕后,将圆底瓶子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干燥完毕后,向圆底瓶中加入15ml55℃的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加入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并混合均匀;然后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在55℃下旋蒸60min,最后装瓶备用。将制备好的脂质体包裹纳米颗粒与未被包封的纳米颗粒按浓度梯度对大型溞进行染毒试验,观察大型溞的活动抑制情况与死亡情况。计算LC50和EC50。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得出纳米颗粒经脂质体包封后,其毒性明显下降。实施例2将180mg卵磷脂溶解在5ml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液里(体积比2:1);将上述的混合液引入到250ml的圆底瓶里,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温度控制在40℃,直到形成一层薄膜;旋蒸完毕后,将圆底瓶子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干燥完毕后,向圆底瓶中加入20ml60℃的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加入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并混合均匀;然后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在60℃下旋蒸75min,最后装瓶备用。将制备好的脂质体包裹纳米颗粒与未被包封的纳米颗粒按浓度梯度对大型溞进行染毒试验,观察大型溞的活动抑制情况与死亡情况。计算LC50和EC50。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得出纳米颗粒经脂质体包封后,其毒性明显下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通过合成脂质体,脂质体包封纳米颗粒,实现纳米颗粒的包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纳米颗粒对受试生物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受试生物周围环境对纳米颗粒的影响。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专利技术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卵磷脂溶解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S2:将混合溶液A引入到圆底瓶中,然后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控温后进行旋转蒸法,直到形成一层薄膜;S3:将圆底瓶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S4:向圆底瓶中依次加入纳米颗粒和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混合均匀;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上进行旋蒸,最后装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卵磷脂溶解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S2:将混合溶液A引入到圆底瓶中,然后将圆底瓶固定在旋蒸仪上,控温后进行旋转蒸法,直到形成一层薄膜;S3:将圆底瓶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S4:向圆底瓶中依次加入纳米颗粒和玻璃珠,轻轻摇匀,直到所有的薄膜从瓶壁脱落,混合均匀;将圆底瓶再放回旋蒸仪上进行旋蒸,最后装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纳米颗粒生物毒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萍陆梦甜毛缜何士龙蒋家超王立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