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毅专利>正文

反射装置、发光装置和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48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4:26
提出一种反射装置,包括弧面基底,和贴附在弧面基底第一表面的反射镜阵列;弧面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存在凸出点,该凸出点的高度不小于反射镜阵列中最小的反射镜的外接圆直径的三十分之一。还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反射装置,还包括平行光源,该平行光源发射平行光,该平行光入射于反射装置的反射镜阵列上,所产生的多束反射光束构成该发光装置的出射光。还提出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凸出点能够使反射镜偏离越来的方向,从而能够使得其反射光的阵列不是规律的,因此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装置、发光装置和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装饰照明领域。
技术介绍
灯具属于传统领域,各种灯具种类繁多。当LED出现后,以LED为光源的灯具也是层出不穷。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照明、尤其是装饰照明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提出一种反射装置,包括弧面基底,和贴附在弧面基底第一表面的反射镜阵列;弧面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存在凸出点,该凸出点的高度不小于反射镜阵列中最小的反射镜的外接圆直径的三十分之一。还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反射装置,还包括平行光源,该平行光源发射平行光,该平行光入射于反射装置的反射镜阵列上,所产生的多束反射光束构成该发光装置的出射光。还提出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凸出点能够使反射镜偏离越来的方向,从而能够使得其反射光的阵列不是规律的,因此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附图说明图1表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表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灯具,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灯具包括,光源1101,该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点S0,该发光点S0的发光全角为A,A大于60度。还包括准直光学元件1104,该准直光学元件的焦点距离该元件平面的距离为F,且该准直光学元件的有效口径是D;该准直光学元件用于将从焦点位置发出的发光全角为B的入射光束准直成平行光,其中B=2*arctg(D/2F)。根据光学知识可知,B就是准直光学元件的收光全角,即该元件面向焦点的张角。该收光全角B小于发光点S0发光全角的一半A/2。灯具还包括位于光源1101和准直光学元件1104光路之间的收光装置,该收光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光引导件1102和1103,用于分别收集从光源发光点沿不同角度发出的光束1301和1303,并分别将收集到的光束以反射的方式引导往准直光学元件1104,并经准直光学元件的准直后形成平行光。还包括反射镜阵列1105,用于将平行光反射形成反射光斑阵列。为了清楚地解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先考虑一束平行光入射于反射镜阵列后的情况。反射镜阵列上的每一个子反射镜都能够将入射到其上的一部分平行光反射并形成一个小光束,这个小光束在远场的屏幕上就能够形成一个小光斑。这个小光斑就是光源经过准直光学元件和子反射镜后形成的像。可以理解,有多少个子反射镜,就能够形成多少个小光斑。在装饰照明的场合中,小光斑的数量越多、小光斑越亮,则效果越好。但可以理解,子反射镜越多则小光斑越多,但是子反射镜越多也意味着子反射镜越小,这样投射到其上的能量也少,也就降低了小光斑的亮度。而且在实际中,子反射镜的尺寸受到切割和组装的限制,不可能非常小。也就是说,使用增加子反射镜数量的方法来增多小光斑的数量,与小光斑的亮度性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希望找到一种能够不增加子反射镜数量、同时又能够增多小光斑数量的方法。而本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实施例中,光引导件是反射镜,在图1中画出了两个反射镜(光引导件)1102和1103。光源S0发出的偏上的光束1301被反射镜1102反射并被引导到光准直元件1104,光源S0发出的偏下的光束1303被反射镜1103反射并被引导到光准直元件1104。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这两个光束1301和1303分别对应于两个的虚发光点S1和S2,也就是说其光学效果与从虚发光点S1和S2发出的两束光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只要设计光准直元件1104的位置使得将虚发光点S1和S2位于光准直元件1104的焦平面上,也就能够实现这两束光经过光准直元件后形成平行光束。而这时所形成的两束平行光,等效的是由两个光源S1和S2发出的,也就是对应于两个发光点,这两束平行光被反射镜阵列1105反射后,反射镜阵列上每个子反射镜都能够被两束平行光分别照射,也就是会形成两个小光束,并形成两个小光斑,这两个小光斑分别是虚发光点S1和S2的像。这样,就实现了在不增加子反射镜个数的前提下,将小光斑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该方案之所以能够成立,有一个前提,就是光准直元件的收光角小于发光点S0发光角度的一半。可以这样理解本技术:S0发出的发光角度A,被收光装置的光引导件分为了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于一个虚发光点,每个部分都能够实现B的光发散角,这样每个虚发光点发出的光束都能够覆盖光准直元件的范围并被光准直元件分别的进行准直。这样,为了至少能够将发光点的发光角度A分成两部分(也就是形成两个虚发光点,小光斑数量多一倍),且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实现B的光发散角,也就要求B<A/2。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点S0的光轴附近的光束1302并没有被收光装置所引导,而是直接出射并投射到光准直元件1104上。当然这部分光也能够经过光准直元件1104的作用并形成平行光,并在反射镜阵列的反射后形成多个小光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点S0经过收光装置的作用,有额外增加了两个虚发光点S1和S2,也就是在光学效果上相当于三个发光点同时在发光,这样在经过光准直元件和反射镜阵列后就能够形成三倍于子反射镜数量的小光斑。而容易理解,图1只是在纸面内显示出了两个光引导件1102和1103,那么在纸面外还有空间增加其他光引导件,这样就能够形成更多的小光斑。当然,本技术中,在B<A/2的前提下,经过合理设计,至少能够实现小光斑数量是子反射镜数量的二倍的效果。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S0作为实发光点,在收光装置的作用下形成了两个虚发光点S1和S2。然而,虚发光点S1和S2的光路是相同的(上下对称),可以同时位于光准直元件的焦平面上。而S0的发光1302的光路显然短于S1的发光光路(这是因为S1的光路经过反射镜1102的反射后再达到光准直元件,根据三角形原理,两个边长之和必然大于第三边)。因此,当S1和S2位于光准直元件的焦平面上时,S0就必然位于焦平面与光准直元件之间,这样离焦的S0发出的光束1302就不会被光准直元件完美的准直,它经过反射镜阵列所形成的小光斑就会偏大。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于实发光点S0的直接发光,使用另一种光引导件,形成了另一个虚发光点,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另一个包括凸透镜的光引导件2107,其中凸透镜2107用于收集发光点光轴周围的发光。同时反射镜用于收集发光点远离光轴的发光。发光点S0发出的光束,经过透镜2107的折射后再透射往光准直元件,而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其等效的虚发光点S0’位于实发光点S0远离光准直元件的一侧。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得S0’、S1和S2具有相同的光程,并且都位于光准直元件的焦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同时保证三束光经过光准直元件后实现完美的准直,进一步的保证小光斑都达到最小和最亮。而应用凸透镜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光束经过凸透镜的收拢后其发光角为B(对应于光准直元件的收光角),那么凸透镜的收光角度也就必然大于B,也就是大于反射镜的收光角度。所以,与虚发光点S1和S2相比,虚发光点S0’发出的光束中所包含的能量更多,最终形成的小光斑也更大。这样所带来的好处是,最终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面基底,和贴附在弧面基底第一表面的反射镜阵列;所述弧面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存在凸出点,该凸出点的高度不小于反射镜阵列中最小的反射镜的外接圆直径的三十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面基底,和贴附在弧面基底第一表面的反射镜阵列;所述弧面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存在凸出点,该凸出点的高度不小于反射镜阵列中最小的反射镜的外接圆直径的三十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凸出点构成阵列,且凸出点阵列与反射镜阵列具有不相同的周期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背向弧面基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为球面。5.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装置,还包括平行光源,该平行光源发射平行光,该平行光入射于反射装置的反射镜阵列上,产生多束反射光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光源包括发光源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杨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