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696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5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其特点是灌注桩设置在设有若干坐落在土体中的鼓包结构的旋搅桩内,所述灌注桩为同心圆设置在旋喷桩内的钢筋混凝土桩;所述鼓包结构为轴向设置在桩身的若干个外凸混凝土包,其间距为5~10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效增加了桩的承载力,灌注桩为刚性桩位设置于柔性的旋搅桩内,施工无泥浆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绿色环保,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的高层建筑桩基。

A cast-in-place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st-in-place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ast-in-place pile is arranged in a rotary mixing pile with a plurality of bulging structures situated in the soil body, the cast-in-place pile is a reinforced concrete pile with a concentric circle arranged in the rotary spraying pile, and the bulging structure is a plurality of convex concrete bags axially arranged in the pile bod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is 5 ~ 10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effective increase of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s, rigid filling piles are arranged in flexible rotary mixing piles, no mud is produced in the construction, further reduc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high-rise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in soft stratum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桩基工程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高层建筑桩基的现浇复合桩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桩基工程一般采用灌注桩基、预制桩基或复合桩基等,预制桩基不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的高层建筑,且桩基施工中会产生很大的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现有技术的复合桩基为柔性桩内插入预制桩,同样会产生挤土效应,不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的高层建筑;灌注桩基多数为泥浆护壁或者全套管护壁两种工艺,泥浆护壁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对现场及周边的环境保护有很大的影响,全套管护壁,工程造价较高,且施工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采用灌注桩位于设有若干坐落在土体中鼓包结构的旋搅桩内,有效增加了桩的承载力,灌注桩为刚性桩位设置于柔性的旋搅桩内,施工无泥浆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绿色环保。提高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的高层建筑桩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包括旋喷桩和灌注桩,其特点是灌注桩设置在设有若干坐落在土体中的鼓包结构的旋搅桩内,所述灌注桩为同心圆设置在旋搅桩内的钢筋混凝土桩;所述鼓包结构为轴向设置在桩身的若干个外凸混凝土包,其间距为5~10m;所述旋喷桩直径为1400~2000mm;所述灌注桩直径为600~1000mm;所述鼓包结构最大直径为2000~2600mm,其高度为1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效增加了桩的承载力,灌注桩为刚性桩位设置于柔性的旋搅桩内,施工无泥浆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绿色环保,提高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层区域的高层建筑桩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本技术包括旋喷桩1和灌注桩2,所述灌注桩2设置在设有若干个坐落在土体中的鼓包结构3的旋搅桩1内。参阅附图2,所述灌注桩2为同心圆设置在旋喷桩1内的钢筋混凝土桩;所述鼓包结构3为轴向设置在桩身的若干个外凸混凝土包,其间距为5~10m;所述旋喷桩1直径为1400~2000mm;所述灌注桩2直径为600~1000mm;所述鼓包结构3最大直径为2000~2600mm。本技术中的旋搅桩1为大直径旋搅桩,直径一般取1.4~2m;灌注桩2为钢筋混凝土桩,直径一般取600~1000mm。旋搅桩1直径大于灌注桩2直径,且旋搅桩1先施工,待旋搅桩1有一定强度后,再施工灌注桩2。上部荷载传递给灌注桩2,然后灌注桩2再传递给旋搅桩1,最后旋搅桩1再传递给土体,增加了桩的承载力,在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节约了混凝土等原材料,即节约了造价,同时在施工灌注桩2的时候为干成孔作业,无泥浆排放,绿色施工。以上只是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技术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包括旋喷桩和灌注桩,其特征在于灌注桩设置在设有若干坐落在土体中的鼓包结构的旋搅桩内,所述灌注桩为同心圆设置在旋搅桩内的钢筋混凝土桩;所述鼓包结构为轴向设置在桩身的若干个外凸混凝土包,其间距为5~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复合桩基结构,包括旋喷桩和灌注桩,其特征在于灌注桩设置在设有若干坐落在土体中的鼓包结构的旋搅桩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宝山王建军刘喜林刘长伟耿良才王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