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603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5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吊臂,所述起重机车体上设有风机、控制风机风向的方向控制机构、应力传感器。吊臂在吊起重物时,应力传感器解算出负载相对于起重机车体中心的力与力矩;风机的扇叶可根据引流传感器检测到的负载力的大小,改变风机的转动转速以产生相应反作用力,并通过方向控制机构调节所述反作用力的方向以改变负载相对于车体的反力矩;在风流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矩共同作用下,车体可维持平衡以完成起吊任务。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ane, which comprises a crane body and a boom. The cran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an, a direc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wind direction of the fan and a stress sensor. When the boom lifts the load, the stress sensor calculates the force and torque relative to the center of the crane body; the fan blade of the fan can change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fan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 force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load detected by the guide sensor, and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the reaction force through the direction control mechanism. Change the load relative to the body of the reaction momen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ind and reaction torque, the body can maintain balance to complete the lifting t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吊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吊重物造成起重机倾覆,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在起重机的尾部增设配重。然而,增加配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车体的自重,影响了起重机的载重性能与道路通过性,因而限制了起重机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吊臂,所述起重机车体上设有风机、控制风机风向的方向控制机构、应力传感器。吊臂在吊起重物时,应力传感器解算出负载相对于起重机车体中心的力与力矩;风机的扇叶可根据引流传感器检测到的负载力的大小,改变风机的转动转速以产生相应反作用力,并通过方向控制机构调节所述反作用力的方向以改变负载相对于车体的反力矩;在风流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矩共同作用下,车体可维持平衡以完成起吊任务。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涵道风机。涵道风机为推重比较高的风机,由此产生足够大的发作用力去平衡负载力。进一步地,所述涵道风机的出风口朝下设置。由此使得涵道风机产生反作用力的效果最佳。进一步地,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包括与风机相连的三自由度旋转平台。所述风机能够在三自由度旋转平台的带动下实现方向调整。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包括支撑第一风机的第一旋转平台、支撑第二风机的第二旋转平台。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推重比为4-6。在此推重比下的风机能够很好地产生反作用力平衡负载力。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车体的轮部为履带轮式结构。由此,根据起重机通过的路况与使用环境,履带可选择不同数量的负重轮;履带轮式结构的设计大大拓展了起重机工作的灵活性与工作能力,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设置于起重机车体尾部。由此能够更好地起到平衡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应力传感器包括平行设置于起重机车体底座上的应变片。由此很好地实现了对负载的力和力矩的解算。可见,本技术起重机可以通过风机自动调节风流力,通过方向控制机构调节风流力的风向,由此代替配重维持起重机车体平衡,大幅减轻了起重机的自重,拓展了起重机的适用环境,提高了起重机的道路通过性,相比于全配重笨重的设计有极大的改善,在满足起吊平衡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配重。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起重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2)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关于对本技术中术语的说明。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容易引起混同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推重比”是指风机的推力与风机的自重之比。术语“涵道风机”为工作时能够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以抵消起重机吊起物载重的风机。本技术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1、吊臂3,所述起重机车体1上设有风机、控制风机风向的方向控制机构、应力传感器10。所述风机为涵道风机。所述涵道风机的出风口朝下设置。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包括与风机相连的三自由度旋转平台。所述风机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包括支撑第一风机6的第一旋转平台5、支撑第二风机7的第二旋转平台8。所述风机的推重比为4-6。所述起重机车体1的轮部为履带轮式结构4。所述风机设置于起重机车体1尾部。所述应力传感器包括平行设置于起重机车体1底座上的应变片。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1、设置于起重机车体1上的操作台2,吊臂3、设置于吊臂3下端的吊钩4,、设置于起重机车体1底部的履带轮式结构4,所述起重机车体1的车尾处设有两个呈镜像对称的三自由度旋转平台,各个旋转平台上均连有涵道风机。除此之外。为了解算出负载的大小与其相对于起重机车体1平衡中心的负载力矩,在起重机车体1的底座还平行设有若干个应变片作为应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整车的负载力分布。如图2所示,所述起重机车体1的车尾处分别设有镜像对称的第一旋转平台5、第二旋转平台8,第一旋转平台5上连有第一风机6、第二旋转平台8上连有第二风机7。第一风机6与第二风机7均为涵道风机,两组涵道风机分别设置在上述控制涵道风机方向的两组三自由度旋转平台上,每组旋转平台由电机驱动,均可在三个旋转自由度上旋转运动,使得涵道风机实现在三个旋转自由度上自由旋转;第一风机6与第二风机7的初始出风口方向朝下,各个涵道风机扇叶的旋转转速可随负载大小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起重机车体1尾部设置有两组涵道风机,当然可根据负载重量适当改变其数量与布置位置。履带9不限定种类,可根据起重机通过的路况与使用环境,可选择不同数量的负重轮与材质。本技术在使用时,吊钩4应首先吊挂重物并缓慢起举,应力传感器10解算出负载相对于车体1中心的力与力矩;第一风机6与第二风机7的扇叶可根据负载力的大小,改变转动转速以产生相应反作用力,并通过第一旋转平台5与第二旋转平台8调节风流反作用力方向以改变负载相对于车体1的反力矩;在风流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矩共同作用下,车体1可维持平衡以完成起吊任务。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起重机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以通过高推重比的涵道风机代替配重,涵道风机具有很大的推重比,其推力与其自重之比可达到4至6,相比于全配重笨重的设计有极大的改善,在满足起吊平衡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配重;履带轮式结构的设计大大拓展了起重机工作的灵活性与工作能力,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1)、吊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车体(1)上设有风机、控制风机风向的方向控制机构、应力传感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车体(1)、吊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车体(1)上设有风机、控制风机风向的方向控制机构、应力传感器(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涵道风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风机的出风口朝下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包括与风机相连的三自由度旋转平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6)、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豪宋家辉魏居垚丁伟王劭谦张志强张宇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