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12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工装本体、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工装本体由手柄及与凸轮轴匹配的卡紧头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手柄一侧且靠近卡紧头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手柄另一侧且远离卡紧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了凸轮轴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无法对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固紧的问题,同时避免机体缸盖面损伤;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凸轮轴螺栓的紧固。

A fixed fixture for engine camshaf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xing fixture for an engine camshaft,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fixture body, a first support rod and a second support rod. The fixing fixture body is composed of a handle and a clamping head matching the camshaft. The first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handle and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clamping head, and the second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It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andle and away from the clamping hea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problem that the camshaft can not fasten the engine camshaft bolts du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torque wrench, and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cylinder head surface of the engin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can satisfy the fastening of the camshaft bol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ng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工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顶置双发动机凸轮轴结构的出现,在发动机凸轮轴装配过程中,由于固紧发动机凸轮轴螺栓时,发动机凸轮轴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无法对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固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凸轮轴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工装本体、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工装本体由手柄及与凸轮轴匹配的卡紧头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手柄一侧且靠近卡紧头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手柄另一侧且远离卡紧头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到卡紧头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到与其靠近的机体缸盖面的距离匹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到卡紧头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到与其远离的机体缸盖面的距离匹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缓冲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块及第二缓冲块均为尼农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均与手柄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手柄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滑块通过螺栓及定位孔与滑轨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柄与卡紧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及卡紧头上均设置有匹配的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将卡紧头卡住其中一根凸轮轴的非轴颈处,第一支撑杆支撑在机体缸盖面上,用扭力扳手固紧对应凸轮轴螺栓,此时就可以防止凸轮轴转动,紧固完毕后,将卡紧头卡住另一根凸轮轴的非轴颈处,第二支撑杆支撑在机体缸盖面上,用扭力扳手固紧对应凸轮轴螺栓即可完成整个凸轮轴螺栓的紧固,避免了凸轮轴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无法对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固紧的问题。设置第一缓冲块及第二缓冲块,避免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受压时对机体缸盖面损伤;设置带定位孔的滑轨及滑块,一方面是方便拆卸更换,另一方面,也方便调节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与卡紧头的距离,以适用发动机中凸轮轴与机体缸盖面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使之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凸轮轴螺栓的紧固,提高适用范围;所述手柄与卡紧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更换不同大小的卡紧头来卡紧不同直径的凸轮轴,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避免了凸轮轴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无法对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固紧的问题,同时避免机体缸盖面损伤;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凸轮轴螺栓的紧固。附图说明图1为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为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另一种使用时的示意图。图4为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工装本体,10-手柄,11-卡紧头,12-螺纹孔,2-第一支撑杆,21-第一缓冲块,3-第二支撑杆,31-第二缓冲块,4-机体缸盖面,5-凸轮轴,6-滑块,61-定位孔,62-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工装本体1、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所述固定工装本体1由手柄10及与凸轮轴匹配的卡紧头11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2设置于手柄10一侧且靠近卡紧头11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设置于手柄10另一侧且远离卡紧头11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自由端到卡紧头11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5到与其靠近的机体缸盖面4的距离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3自由端到卡紧头11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5到与其远离的机体缸盖面4的距离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21,所述第二支撑杆3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缓冲块31。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21及第二缓冲块31均为尼农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均与手柄10可拆卸连接。优选的,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上均设置有滑块6,所述手柄10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滑轨62,所述滑块6上设置有与滑轨62匹配的滑槽(未示出);所述滑轨6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61,所述滑块6上设置有匹配的定位孔61,所述滑块6通过螺栓及定位孔61与滑轨62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柄10与卡紧头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10及卡紧头11上均设置有匹配的螺纹孔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将卡紧头11卡住其中一根凸轮轴5的非轴颈处,第一支撑杆2支撑在机体缸盖面4上,用扭力扳手固紧对应凸轮轴螺栓,此时就可以防止凸轮轴5转动,紧固完毕后,将卡紧头11卡住另一根凸轮轴5的非轴颈处,第二支撑杆3支撑在机体缸盖面4上,用扭力扳手固紧对应凸轮轴螺栓即可完成整个凸轮轴螺栓的紧固,避免了凸轮轴5会随着扭力扳手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无法对发动机凸轮轴螺栓固紧的问题。设置第一缓冲块21及第二缓冲块31,避免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受压时对机体缸盖面4损伤;设置带定位孔61的滑轨62及滑块6,一方面是方便拆卸更换,另一方面,也方便调节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与卡紧头11的距离,以适用发动机中凸轮轴5与机体缸盖面4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使之满足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凸轮轴螺栓的紧固,提高适用范围;所述手柄10与卡紧头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更换不同大小的卡紧头11来卡紧不同直径的凸轮轴5,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本体、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工装本体由手柄及与凸轮轴匹配的卡紧头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手柄一侧且靠近卡紧头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手柄另一侧且远离卡紧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本体、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工装本体由手柄及与凸轮轴匹配的卡紧头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手柄一侧且靠近卡紧头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手柄另一侧且远离卡紧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到卡紧头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到与其靠近的机体缸盖面的距离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到卡紧头之间的距离与凸轮轴到与其远离的机体缸盖面的距离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陈冬黄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