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51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外管和L状的冲洗内管,所述冲洗内管的水平端布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冲洗内管的竖直端穿过引流外管的第一孔后冲洗内管的水平端与引流外管同轴安装,冲洗内管的竖直端布置有冲洗管、通气管以及与充气气囊连通的进出气管,所述引流外管内壁和冲洗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外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引流侧孔。引流外管内设置冲洗内管和充气气囊等防线,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堵塞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持续冲洗和引流,不需要因为堵塞问题进行换管导致引流管放置不到位引发的问题,也不需要频繁调整引流管位置和方向,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A continuous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for irrigation, drainage and blockage preven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washing, drainage and anti-clogging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which comprises an external drainage tube and an L-shaped flushing inner tube. The horizontal end of the flushing inner tube is arranged with an inflatable air bag, and the horizontal end of the flushing inner tube is coaxially installed with the external drainage tube after the vertical end of the flushing inner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hole of the drainage outer tube. The vertical end of the flushing inner pipe is arranged with a flushing pipe, a ventilation pipe and an inlet and outlet pipe connected with an inflatable air bag. A drainage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raining outer pip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shing inner pipe, and a plurality of drainage side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draining outer pipe. Installation of flushing inner tube and inflatable air bag in the drainage outer tube can play a very good role in anti-clogging and achieve effective continuous flushing and drainag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tube because of clogging problem,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mproper placement of drainage tube,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drainage tube frequently. Suffering also alleviated the workload of medical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渗血渗液、积脓等液体导引至体外的器具,特别是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渗血渗液、积脓感染等情况非常常见,常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损伤组织、继发感染或加剧感染,因此需要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从腹腔引流到体外,防治感染扩散,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促进腹腔内吻合口和切口愈合。例如消化道瘘时,漏出到腹腔的液体主要是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对吻合口和腹腔脏器腐蚀性较强;消化液无法排除干净时,腹腔感染自然无可避免,炎症、组织坏死以及脓肿在腹腔快速形成,大量渗出的炎性坏死物质和肠内容物容易引起引流管侧孔阻塞,进一步加重消化液积聚及腹腔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冲洗和引流可稀释腹腔脓液和坏死物质并引出,减少漏出的消化液及形成的脓液在腹腔的聚集,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消化液对组织和肠壁的腐蚀,并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风险或使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并加速瘘口愈合的进程。而瘘与感染相互促进,在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中,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如不能引流充分,感染就无法控制,患者死亡风险居高不下。单纯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提高腹腔感染的控制率,必须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消化道瘘患者或者腹腔感染者,腹腔引流液往往十分粘稠,腹腔中坏死物质难以通过普通的引流管排出。临床上现有的引流管是对感染灶进行持续滴水稀释冲洗的同时主动吸引,但存在两大问题:1.通畅性差:腹腔内管壁侧孔位置、数量和大小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冲洗的范围太小、冲洗流量和速度太低,对浓稠堵塞物冲击力不足,当堵塞物凝结到一定程度时引流管负压吸引作用大大减弱;2.拔管时易残留残液:腹腔内管壁侧孔数量和大小的设计不足以对腹腔内积聚液体充分引流。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办法解决腹腔引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其既可为患者通畅引流腹腔积液,又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患者胃肠术后的恢复,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外管和L状的冲洗内管,所述冲洗内管的水平端布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冲洗内管的竖直端穿过引流外管的第一孔后冲洗内管的水平端与引流外管同轴安装,冲洗内管的竖直端布置有冲洗管、通气管以及与充气气囊连通的进出气管,所述引流外管内壁和冲洗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外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引流侧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内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套装在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外壁和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充气通道,所述进出气管通过充气通道连通充气气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气囊充气后充气气囊的外径等于或者小于引流外管的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管和通气管呈V形分布在冲洗内管的端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引流侧孔分成若干组分布在引流外管的圆周上,每组所述引流侧孔中侧孔的数量为两个,同一组中的两个侧孔对称分布,相邻的两组引流侧孔中侧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内管布置有出水口,工作时,所述出水口位于引流外管外,所述充气气囊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0.05~0.2cm,充气气囊所覆盖冲洗内管的长度为0.3~0.5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的管壁上均有刻度标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的管壁均内含显影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主动吸引引流的方式将腹腔积液引出人体外,可有效防止腹腔积液的积存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2.引流外管内设置冲洗内管和充气气囊等防线,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堵塞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持续冲洗和引流,不需要因为堵塞问题进行换管导致引流管放置不到位引发的问题,也不需要频繁调整引流管位置和方向,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3.引流外管布置的引流侧孔数量和大小设置可充分引流腹腔内积液及渗液,并且可有效将接近体表的渗液引出,使引流更加充分;4.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的刻度标记可以精确调整需要冲洗内管放置的长度,使冲洗内管顶端保持超出引流外管顶端0.5cm,这样使得冲洗液可以更有效的稀释和冲刷管口周围坏死物质,而不是把冲洗孔设置在引流外管中,尚未对周围组织形成有效冲洗和稀释就被引流外管的负压吸引出去;5.冲洗内管顶端管壁外设置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分充气后可填满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之间的空隙,可通过抽出冲洗内管时清除引流外管的管腔内堵塞物,方便医务人员清洗操作;6.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管身都有刻度标记,每次清洗操作完成后再重新放置内管时,都可以根据刻度精确放置,使其顶端超出外管0.5cm;7.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的管壁内含显影线,术后也可定期通过透视定位确认引流外管和冲洗内管位置是否合适;8.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引流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冲洗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充气气囊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充气气囊充气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4,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外管1和L状的冲洗内管4,所述冲洗内管4的水平端布置有充气气囊8,所述冲洗内管4的竖直端穿过引流外管1的第一孔后冲洗内管4的水平端与引流外管1同轴安装,冲洗内管4的竖直端布置有冲洗管5、通气管6以及与充气气囊8连通的进出气管7,所述引流外管1内壁和冲洗内管4的外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外管1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引流侧孔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冲洗内管4包括第一管体11以及套装在第一管体11外的第二管体10,第一管体11的外壁和第二管体10的内壁之间形成充气通道9,所述进出气管7通过充气通道9连通充气气囊8。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气气囊8充气后充气气囊8的外径等于或者小于引流外管1的内径,便于充气后的充气气囊8在引流外管1内移动,并将堵塞物质拖动到引流外管1中位于腹腔外的位置。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冲洗管5和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外管和L状的冲洗内管,所述冲洗内管的水平端布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冲洗内管的竖直端穿过引流外管的第一孔后冲洗内管的水平端与引流外管同轴安装,冲洗内管的竖直端布置有冲洗管、通气管以及与充气气囊连通的进出气管,所述引流外管内壁和冲洗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外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引流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外管和L状的冲洗内管,所述冲洗内管的水平端布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冲洗内管的竖直端穿过引流外管的第一孔后冲洗内管的水平端与引流外管同轴安装,冲洗内管的竖直端布置有冲洗管、通气管以及与充气气囊连通的进出气管,所述引流外管内壁和冲洗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引流外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引流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内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套装在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外壁和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充气通道,所述进出气管通过充气通道连通充气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充气后充气气囊的外径等于或者小于引流外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持续冲洗、引流、抗堵塞的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江陈新华李团结林填胡彦锋罗俊朱煜陈粤泓江玉明郭伟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