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723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该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包含一电连接装置、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该电连接装置包括一支撑框架及一转接电路板,支撑框架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转接电路板包括一固持于支撑框架顶部的上端部、一固持于支撑框架底部的下端部及一位于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侧部,上端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下端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一对接连接器。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二连接器对接的第二对接连接器。该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在结构、电性上的连接都更稳定、确实,且适于高速多信号传输。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plate to plate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mbin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and a board-to-board electric connection combin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a first circuit board and a second circuit board.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nd a switching circuit board, and the support frame has a top and a bottom. The switching circuit board comprises an upper end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frame, a lower end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a side part locat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the upper end including a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lower end including a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tt joint for butting with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second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utt connector for butting with the second connect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the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mbination are more stable and reliable in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are suitable for high-speed multi-signal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
技术介绍
如美国专利号US6,520,789所揭露的连接系统,为利用软性电路板连接两电路板的技术,该案所揭露将软性电路板的末端固定于电路板的方式,是借由内侧与外侧的压块,将软性电路板的一端与电路板压制于其间,借此使软性电路板与电路板维持电性连接,然而,此种利用结构性的压块压制使电路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的做法,不仅容易有接触不良的问题,且亦较不适用于高速多信号的传输。美国专利号US7,014,475所揭露为另一种软性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技术,该案于软性电路板两端分别焊设一电路板,借此提供另一电路板可插设于软性电路板的两端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在结构、电性上的连接都更稳定、确实,且适于高速多信号传输的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组装方便、制造容易并且节省成本的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于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支撑框架,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及一转接电路板,包括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端部、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端部及一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的侧部,该上端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下端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结合的框体,且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界定出一上固持构造及一下固持构造,该上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该下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结合的框体,两个所述框体结构相同,每一框体包括一外框部以及连接该外框部的两个侧壁、一顶框部与一底框部,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两个所述框体的顶框部配合界定出该支撑框架的顶部,两个所述框体的底框部配合界定出该支撑框架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界定出一位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固持构造及一位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固持构造,该上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该下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固持构造与该第一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固持凸轨,另一者包括提供所述固持凸轨嵌入的固持凹轨,该第一连接器借该固持凸轨嵌入该固持凹轨而受固持于该上固持构造;该下固持构造与该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固持凸轨,另一者包括供所述固持凸轨嵌入的固持凹轨,该第二连接器借该固持凸轨嵌入该固持凹轨而受固持于该下固持构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顶框部与该底框部分别形成有一凹陷的缺口,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两个所述顶框部的缺口界定出一供该第一连接器外露的上开口,两个所述底框部的缺口界定出一供该第二连接器外露的下开口,该上固持构造的固持凸轨成对设置于该顶框部的缺口的两相向内侧缘,该下固持构造的固持凸轨成对设置于该底框部的缺口的两相向内侧缘,所述固持凹轨分别成对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每一者的两相反侧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设置于该固持凸轨的挡块,所述挡块提供该第一连接器靠抵;该下固持构造还包括设置于该固持凸轨的挡块,所述挡块提供该第二连接器靠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而用于支撑该第一连接器背部的上支撑块,该下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而用于支撑该第二连接器背部的下支撑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框体的至少一限位块,当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固持于该支撑框架的顶部,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介于该限位块与该上支撑块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该第一连接器的上加强板,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该第二连接器的下加强板,该上加强板与该第一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的两相反表面;该下加强板与该第二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的两相反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框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以使两个所述框体能相扣合的扣接结构,该扣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中一框体的扣件与设置于另一框体并且能与该扣件扣接的互补扣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框体呈镂空的框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转接电路板为一软性电路板,每一侧壁形成有一靠近该顶框部的上半穿槽以及一靠近该底框部的下半穿槽,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时,两个所述框体的上半穿槽相连通而形成一穿槽,两个所述框体的下半穿槽相连通而形成一穿槽,两穿槽提供该转接电路板两端穿伸通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框体还包括分别由该两侧壁往外延伸并且横截面呈L形的限位片,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时,两个所述限位片的末端相向而将该转接电路板的侧部限制于两个所述限位片之间。本专利技术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包含前述的电连接装置、一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一对接连接器,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及一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二连接器对接的第二对接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框体还包括一由该底框部往下凸出的定位柱,且该第二电路板设有二定位孔,当该第二连接器对接于该第二对接连接器,两个所述框体的定位柱插入两个所述定位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对板电连接组合还包含二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支撑柱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一对接连接器结构相同,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二对接连接器结构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一对接连接器为夹层式电连接器(Mezzanineconnector),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二对接连接器为夹层式电连接器(Mezzanineconnector)。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对板电连接组合还包含用于将该支撑框架顶部与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及该第一电路板锁固的锁固元件,该支撑框架顶部、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以及该第一电路板分别设有锁孔供该锁固元件穿伸锁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装置及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借由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分别固定在支撑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再通过第一、第二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第一、第二对接连接器对接,可维持较佳的电性接触,且支撑框架提供转接电路板较佳的支撑结构,因此,不论结构上还是电性上的连接都更稳定、确实。且支撑框架采用两框体结合的方式,除了组装方便、制造容易并且节省成本以外,支撑框架的高度调整,也可通过调整生产的框体高度即可达成。再者,转接电路板的侧部也可供设置电子元件,有助于在高速传输过程中进行转接的信号处理,亦有助于减少电路板的电子元件布设。而且支撑框架本身呈镂空的框状结构,也有益于通风散热。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板对板电连接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该板对板电连接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该板对板电连接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被分离;图4是该板对板电连接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该第二电路板被分离;图5是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该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该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9是该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10是该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框体的立体图;图1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支撑框架,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及一转接电路板,包括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端部、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端部及一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的侧部,该上端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下端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支撑框架,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及一转接电路板,包括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端部、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端部及一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的侧部,该上端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下端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结合的框体,且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界定出一上固持构造及一下固持构造,该上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该下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结合的框体,两个框体结构相同,每一框体包括一外框部以及连接该外框部的两个侧壁、一顶框部与一底框部,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两个所述框体的顶框部配合界定出该支撑框架的顶部,两个所述框体的底框部配合界定出该支撑框架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界定出一位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固持构造及一位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固持构造,该上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该下固持构造提供固持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上固持构造与该第一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固持凸轨,另一者包括提供所述固持凸轨嵌入的固持凹轨,该第一连接器借该固持凸轨嵌入该固持凹轨而受固持于该上固持构造;该下固持构造与该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固持凸轨,另一者包括供所述固持凸轨嵌入的固持凹轨,该第二连接器借该固持凸轨嵌入该固持凹轨而受固持于该下固持构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顶框部与该底框部分别形成有一凹陷的缺口,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两个所述顶框部的缺口界定出一供该第一连接器外露的上开口,两个所述底框部的缺口界定出一供该第二连接器外露的下开口,该上固持构造的固持凸轨成对设置于该顶框部的缺口的两相向内侧缘,该下固持构造的固持凸轨成对设置于该底框部的缺口的两相向内侧缘,所述固持凹轨分别成对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每一者的两相反侧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设置于该固持凸轨的挡块,所述挡块提供该第一连接器靠抵;该下固持构造还包括设置于该固持凸轨的挡块,所述挡块提供该第二连接器靠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而用于支撑该第一连接器背部的上支撑块,该下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而用于支撑该第二连接器背部的下支撑块。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上固持构造还包括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框体的至少一限位块,当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固持于该支撑框架的顶部,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介于该限位块与该上支撑块之间。9.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该第一连接器的上加强板,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该第二连接器的下加强板,该上加强板与该第一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转接电路板的上端部的两相反表面;该下加强板与该第二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转接电路板的下端部的两相反表面。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支撑框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以使两个所述框体能相扣合的扣接结构,该扣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中一框体的扣件与设置于另一框体并且能与该扣件扣接的互补扣件。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每一框体呈镂空的框状结构。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该转接电路板为一软性电路板,每一侧壁形成有一靠近该顶框部的上半穿槽以及一靠近该底框部的下半穿槽,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时,两个所述框体的上半穿槽相连通而形成一穿槽,两个所述框体的下半穿槽相连通而形成一穿槽,两穿槽提供该转接电路板两端穿伸通过。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装置,其中,每一框体还包括分别由两个所述侧壁往外延伸并且横截面呈L形的限位片,当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时,两个所述限位片的末端相向而将该转接电路板的侧部限制于两个所述限位片之间。14.一种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包含:一电连接装置,包括:一支撑框架,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及一转接电路板,包括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顶部的上端部、一固持于该支撑框架底部的下端部及一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的侧部,该上端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该下端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一第一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一对接连接器,用以与该第一连接器对接;及一第二电路板,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二连接器对接的第二对接连接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板对板电连接组合,其中,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结合的框体,且两个所述框体相结合界定出一上固持构造及一下固持构造,该上固持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琳赛·瑞区沃兹吴云山朱章添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