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14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两侧与汽车车轮相连接,所述车辆底盘上端与车底板相连接,所述车底板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夹持板,另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呈V型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车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夹持板与车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夹持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运输时,将钢管放置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内部,在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对钢管进行夹持,在夹持时防滑凸块可以提高夹持时的稳定性,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A steel pipe transpor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el tube transport vehicle, including a vehicle chassi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vehicle wheels on both sides. The upper end of the vehicle chass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chassis. A first clamp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end of the vehicle chassis and a second clamp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are V-shaped. A first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the car bottom plate, a second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and the car bottom plate, and a number of anti-skid bumps are arranged on the clamping surfaces of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In the transportation, the steel pipe is placed inside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late are clamp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irst regulating rod and the second regula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运输车。
技术介绍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都有力地推动着钢管工业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机动车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挂车等。现有钢管运输时在车辆上不易固定,容易发生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管运输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两侧与汽车车轮相连接,所述车辆底盘上端与车底板相连接,所述车底板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夹持板,另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呈V型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车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夹持板与车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夹持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车底板之间为铰接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为气缸或液压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凸块分别粘贴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夹持面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与防滑凸块,这样在运输时,将钢管放置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内部,在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对钢管进行夹持,在夹持时防滑凸块可以提高夹持时的稳定性,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辆底盘;2.汽车车轮;3.车底板;4.第一夹持板;5.第二夹持板;6.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8.防滑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辆底盘1,所述车辆底盘1两侧与汽车车轮2相连接,所述车辆底盘1上端与车底板3相连接,所述车底板3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夹持板4,另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板5,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与车底板3之间为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呈V型状,所述第一夹持板4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6,所述第二夹持板5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7,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为气缸或液压缸,这样可以实现对钢管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的夹持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8,其中所述防滑凸块8分别粘贴在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的夹持面上,这样可以提高夹持时的摩擦力。这样在运输时,将钢管放置在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内部,在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对钢管进行夹持,在夹持时防滑凸块8可以提高夹持时的稳定性,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辆底盘(1),所述车辆底盘(1)两侧与汽车车轮(2)相连接,所述车辆底盘(1)上端与车底板(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3)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夹持板(4),另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板(5),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呈V型状,所述第一夹持板(4)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6),所述第二夹持板(5)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7),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的夹持面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运输车,包括车辆底盘(1),所述车辆底盘(1)两侧与汽车车轮(2)相连接,所述车辆底盘(1)上端与车底板(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3)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夹持板(4),另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板(5),所述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呈V型状,所述第一夹持板(4)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6),所述第二夹持板(5)与车底板(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7),所述第一夹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武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普立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