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573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包括由一金属线材螺旋卷绕成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扭簧本体,第一螺旋部与第二螺旋部同轴,第一螺旋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旋部外径,第二螺旋部内经等于安装轴直径。扭簧按压端的螺旋部外经小于固定端螺旋部外径,同时按压端螺旋部内径等于安装轴的直径,以便扭簧扭转时,将第一圈受力分散至后面的几圈中,提升扭簧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
本技术属于弹簧
,尤其涉及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
技术介绍
一般扭力弹簧的卷绕外径是一致的,扭簧的扭转部扭转时,产生角度回弹力,第一圈受力最大,导致第一圈最容易变形,失去弹性,使整个产品寿命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将第一圈受力分散至后面的几圈中,提升扭簧的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包括由一金属线材螺旋卷绕成第一螺旋部和第二螺旋部的扭簧本体,所述第一螺旋部与第二螺旋部同轴,所述第一螺旋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旋部外径,所述第二螺旋部内经等于安装轴直径,以便第二螺旋部可以与安装轴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部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固定部,所述第二螺旋部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二延伸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端部向下折弯后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端部向下折弯后向右侧折弯并延伸再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向下折弯并延伸出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平行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延伸并依次卷绕成第四螺旋部和第三螺旋部,所述第四螺旋部与第三螺旋部同轴,所述第三螺旋部的外径大于第四螺旋部的外径,所述第四螺旋部内径等于安装轴直径,以便第四螺旋部可以与安装轴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螺旋部端部垂直或倾斜延伸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行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第三固定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部与第四螺旋部卷绕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按压部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按压部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受力分散型扭簧,按压端的螺旋部外经小于固定端螺旋部外径,同时按压端螺旋部内径等于安装轴的直径,以便扭簧扭转时,可将第一圈受力分散至后面的几圈中,提升扭簧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示说明:扭簧本体1第一螺旋部11第二螺旋部12第三螺旋部13第四螺旋部14第一延伸部2固定部3第二延伸部4按压部5第四延伸部6第三延伸部7第三固定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参照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包括扭簧本体1、固定部3和按压部5,扭簧本体1包括由一金属线材螺旋卷绕成的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第一螺旋部11与第二螺旋部12同轴,第一螺旋部11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部12外径,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安装于同一安装轴上,第二螺旋部12内经等于安装轴直径,以便第二螺旋部12可以与安装轴紧密贴合,第一螺旋部11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一延伸部2,第一延伸部2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固定部3,第二螺旋部12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二延伸部4,第二延伸部4端部向下折弯后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5,第一延伸部2与第二延伸部4夹角为锐角。本实施例的扭簧为单扭簧,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安装于同一安装轴上,将固定部3固定,向上按压按压部5,第二延伸部4绕安装轴转动至一定角度,带动第二螺旋部12的第一圈扭转,第二螺旋部12的第一圈带动第二圈扭转,第二圈带动第三圈,依次向后传递,由此,将第一圈的扭力传递给后面的螺旋部,且扭力逐渐减小,最终第一圈的扭力部分分散至后端,避免第一圈受力集中,引起变形,使产品寿命衰减。参照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是由两个第一实施例组合形成的双扭簧,本实施例的扭转本体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螺旋部13和第四螺旋部14,具体增加的特征如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延伸部4端部向下折弯后向右侧折弯并延伸再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5,按压部5向下折弯并延伸出与第二延伸部4平行的第四延伸部6,第四延伸部6延伸并依次卷绕成第四螺旋部14和第三螺旋部13,第三螺旋部13端部垂直或倾斜延伸有与第一延伸部2平行的第三延伸部7,第一延伸部2和第二延伸部4之间的夹角与第四延伸部6和第三延伸部7之间的夹角相等,第三延伸部7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第三固定部8,固定部3和第三固定部8位于按压部5外侧。第四螺旋部14与第三螺旋部13同轴,第三螺旋部13的外径大于第四螺旋部14的外径,第四螺旋部14内径等于安装轴直径,第二螺旋部12与第四螺旋部14卷绕方向相反,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的安装轴可以与第三螺旋部13和第四螺旋部14的安装轴为同一安装轴,也可以为不同的安装轴,本实施例中,优选同一安装轴,以便第二螺旋部12与第四螺旋部14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扭力分布于扭簧本体1内侧,第三螺旋部13和第四螺旋部14安装于同一安装轴上,将固定部3和第三固定部8分别固定,向上按压按压部5,带动第二延伸部4和第四延伸部6分别绕安装轴转动至一定角度,第二延伸部4带动第二螺旋部12的第一圈扭转,第二螺旋部12的第一圈带动第二圈扭转,第二圈带动第三圈,依次向后传递,同时,第四延伸部6绕带动第四螺旋部14的第一圈扭转,第四螺旋部14的第一圈带动第二圈扭转,第二圈带动第三圈,依次向后传递,由此,同时将第二螺旋部12和第四螺旋部14第一圈的扭力传递给后面的螺旋部,且扭力逐渐减小,最终第一圈的扭力部分分散至后端,避免第一圈受力集中,引起变形,使产品寿命衰减。参照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位置与第二实施例相反,第三螺旋部13和第四螺旋部14位置与第二实施例相反,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螺旋部12和第四螺旋部14位于第一螺旋部11和第三螺旋部13内侧,即固定部3和第三固定部8位于按压部5外侧,扭力分布于扭簧本体1内侧,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部12和第四螺旋部14位于第一螺旋部11和第三螺旋部13外侧,即固定部3和第三固定部8位于按压部5内侧,扭力分布于扭簧本体1外侧,其他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阐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按压端的螺旋部外经小于固定端螺旋部外径,同时按压端螺旋部内径等于安装轴的直径,以便扭簧扭转时,可将第一圈受力分散至后面的几圈中,避免扭簧受力集中,防止第一圈变形,弹性失效,提升扭簧的寿命。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金属线材螺旋卷绕成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的扭簧本体(1),所述第一螺旋部(11)与第二螺旋部(12)同轴,所述第一螺旋部(11)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旋部(12)外径,所述第二螺旋部(12)内经等于安装轴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金属线材螺旋卷绕成第一螺旋部(11)和第二螺旋部(12)的扭簧本体(1),所述第一螺旋部(11)与第二螺旋部(12)同轴,所述第一螺旋部(11)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旋部(12)外径,所述第二螺旋部(12)内经等于安装轴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部(11)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一延伸部(2),所述第一延伸部(2)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固定部(3),所述第二螺旋部(12)垂直或倾斜延伸出第二延伸部(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与第二延伸部(4)夹角为锐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4)端部向下折弯后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力分散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4)端部向下折弯后向右侧折弯并延伸再向上折弯形成U形的按压部(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仲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天平弹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