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46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包括凹槽、移动条、连接杆、载架、挡尘条、上卡套、上卡柱、移动连接柱、下卡柱以及通槽,移动条装配在凹槽内部上端,连接杆上端固定在移动条下侧面,连接杆下端与载架相连接,载架装配在凹槽内部,挡尘条固定在载架下端,该设计便于挡尘条的安装,移动连接柱左端固定在移动条右侧面,移动连接柱右端穿过通槽,通槽开设在门体右侧面,上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上侧面,上卡柱装配在上卡套内部,上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上端面,下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下侧面,该设计便于挡尘条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防尘隔音的目的,使用寿命长,便于调节,可靠性高。

Automatic noise isolation structure for door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noise and dust-proof structure on the door bottom, including a groove, a moving bar, a connecting rod, a carrier, a dust-proof bar, an upper jacket, an upper jack post, a moving connecting column, a lower jack post and a through groove. The moving bar is assembl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gro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moving ba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rier. The loading rack is assembled in the groove, and the dust bar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ading rack.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dust bar. The left end of the moving connecting column is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moving strip, the right end of the moving connecting column passes through the groove, the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oor body, the upper jacket is fix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groove, and the upper jacket is assembled in the upper jacket. The upper clamping column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movable connecting column and the lower clamping column is fix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movable connecting column.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for the movement of the dust-proof b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ng service life, easy adjustment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
本技术是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属于门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各式各样的高低档门,都存在门槛与门之间的缝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有解决的但是不够彻底,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拖地摩擦,时间久了之后会出现缝隙,而且拖地摩擦影响门的开合效果,门槛与门之间存在的缝隙,不但有粉尘、污浊空气进入,而且还不隔音,间隙调节不方便,不便于使用,所以需要一种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防尘隔音的目的,使用寿命长,便于调节,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包括门框、门体、挡尘隔音组件以及移动组件,所述门体装配在门框内部,所述挡尘隔音组件装配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左端连接在挡尘隔音组件右端,所述移动组件右端装配在门体右侧面,所述挡尘隔音组件包括凹槽、移动条、连接杆、载架以及挡尘条,所述凹槽开设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条装配在凹槽内部上端,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在移动条下侧面,所述连接杆下端与载架相连接,所述载架装配在凹槽内部,所述挡尘条固定在载架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上卡套、上卡柱、移动连接柱、下卡柱、下卡套、通槽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连接柱左端固定在移动条右侧面,所述移动连接柱右端穿过通槽,并连接在移动板左侧面,所述通槽开设在门体右侧面,所述上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上侧面,所述上卡柱装配在上卡套内部,所述上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上端面,所述下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下侧面,所述下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下侧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条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均装配有滚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以上,两根以上所述连接杆等距固定在移动条下侧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卡套安装有橡胶套一,且橡胶套一内部上端呈弧形结构,所述下卡套内部安装有橡胶套二,所述橡胶套二内部下端呈弧形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卡柱下端以及下卡柱上端均呈弧形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凹槽、移动条、连接杆、载架以及挡尘条,该设计便于挡尘条的安装,使挡尘条受到的摩擦力减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槛与门之间的缝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有解决的但是不够彻底,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拖地摩擦,时间久了之后会出现缝隙,而且拖地摩擦影响门的开合效果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上卡套、上卡柱、移动连接柱、下卡柱、通槽以及移动板,该设计便于挡尘条的移动,调节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调节不方便,不便于使用的问题。因添加了滚珠,该设计减小了移动条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因添加了橡胶套一,该设计提高了上卡柱与上卡套连接的稳定性,因添加了橡胶套二,该设计提高了下卡套与下卡柱连接的稳定性,因添加了海绵套,该设计提高了使用人员推动移动板时的舒适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防尘隔音的目的,使用寿命长,便于调节,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中挡尘隔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框、2-门体、3-挡尘隔音组件、4-移动组件、31-凹槽、32-移动条、33-连接杆、34-载架、35-挡尘条、41-上卡套、42-上卡柱、43-移动连接柱、44-下卡柱、45-通槽、46-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包括门框1、门体2、挡尘隔音组件3以及移动组件4,门体2装配在门框1内部,挡尘隔音组件3装配在门体2内部下端,移动组件4连接在挡尘隔音组件3右端,移动组件4右端装配在门体2右侧面。挡尘隔音组件3包括凹槽31、移动条32、连接杆33、载架34以及挡尘条35,凹槽31开设在门体2内部下端,移动条32装配在凹槽31内部上端,连接杆33上端固定在移动条32下侧面,连接杆33下端与载架34相连接,载架34装配在凹槽31内部,挡尘条35固定在载架34下端,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槛与门之间的缝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有解决的但是不够彻底,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拖地摩擦,时间久了之后会出现缝隙,而且拖地摩擦影响门的开合效果的问题。移动组件4包括上卡套41、上卡柱42、移动连接柱43、下卡柱44、下卡套45、通槽46以及移动板47,移动连接柱43左端固定在移动条32右侧面,移动连接柱43右端穿过通槽46,并连接在移动板47左侧面,通槽46开设在门体2右侧面,上卡套41固定在通槽46内部上侧面,上卡柱42装配在上卡套41内部,上卡柱42固定在移动连接柱43上端面,下卡柱44固定在移动连接柱43下侧面,下卡套45固定在通槽46内部下侧面,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调节不方便,不便于使用的问题。移动条32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均装配有滚珠,连接杆33设有两根以上,两根以上连接杆33等距固定在移动条32下侧面,上卡套41安装有橡胶套一,且橡胶套一内部上端呈弧形结构,下卡套45内部安装有橡胶套二,橡胶套二内部下端呈弧形结构,上卡柱42下端以及下卡柱44上端均呈弧形结构,移动板47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机构的使用过程中,挡尘条35与地面相接触,在移动过程中,挡尘条35将灰尘进行阻挡,使灰尘不会通过门体2与门框1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同时实现隔音,且挡尘条35不拖地,不易受到磨损,防尘隔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使用人员使用本机构时,当使用人员不需要进行密封时,使用人员推动移动板47,移动板47移动带动移动连接柱43移动,移动连接柱43移动带动下卡柱44移动,从而使下卡柱44与下卡套45分离,使用人员继续推动移动板47,从而通过移动连接柱43带动移动条32移动,移动条32移动带动连接杆33移动,连接杆33移动带动载架34移动,载架34移动带动挡尘条35移动,当移动连接柱43带动上卡柱42移动至上卡套41内部时,停止推动移动板47即可,该设计便于挡尘条35的调节。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包括门框、门体、挡尘隔音组件以及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装配在门框内部,所述挡尘隔音组件装配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左端连接在挡尘隔音组件右端,所述移动组件右端装配在门体右侧面;所述挡尘隔音组件包括凹槽、移动条、连接杆、载架以及挡尘条,所述凹槽开设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条装配在凹槽内部上端,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在移动条下侧面,所述连接杆下端与载架相连接,所述载架装配在凹槽内部,所述挡尘条固定在载架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上卡套、上卡柱、移动连接柱、下卡柱、下卡套、通槽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连接柱左端固定在移动条右侧面,所述移动连接柱右端穿过通槽,并连接在移动板左侧面,所述通槽开设在门体右侧面,所述上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上侧面,所述上卡柱装配在上卡套内部,所述上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上端面,所述下卡柱固定在移动连接柱下侧面,所述下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下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门底自动隔音挡尘结构,包括门框、门体、挡尘隔音组件以及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装配在门框内部,所述挡尘隔音组件装配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左端连接在挡尘隔音组件右端,所述移动组件右端装配在门体右侧面;所述挡尘隔音组件包括凹槽、移动条、连接杆、载架以及挡尘条,所述凹槽开设在门体内部下端,所述移动条装配在凹槽内部上端,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在移动条下侧面,所述连接杆下端与载架相连接,所述载架装配在凹槽内部,所述挡尘条固定在载架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上卡套、上卡柱、移动连接柱、下卡柱、下卡套、通槽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连接柱左端固定在移动条右侧面,所述移动连接柱右端穿过通槽,并连接在移动板左侧面,所述通槽开设在门体右侧面,所述上卡套固定在通槽内部上侧面,所述上卡柱装配在上卡套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兰迪家居用品永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