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81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陆空两用飞行器包括:呈环状机身本体,其外环面上同轴开设有两个环状凹槽,内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磁场发生器;两个翼根联接环,分别同轴内嵌在机身本体的两个环状凹槽内,且翼根联接环内环上设置有磁极;两个外环,分别同轴设置在两个翼根联接环的外侧,外环与翼根联接环之间设置多个桨叶;驾驶舱,转动设置在机身本体的内圈中;电源系统,设置在驾驶舱内,用于为所述磁场发生器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陆空两用飞行器,采用车轮与风扇一体化系统,使得行驶与飞行功能融合为一体,且模态转换方式简单,附加机构少,尺寸紧凑,可有效降低系统重量,对场地适应性强。

An amphibious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ircraft design, in particular to an amphibious vehicle. A land-air dual-purpose aircraft consists of a circular fuselage body with two circular grooves on the outer ring su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s uniform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wo wing-root connecting rings are respectively coaxially embedded in two circular grooves of the fuselage body, and two magnetic p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ring of the wing-root connecting ring; The cockpit rotates in the inner ring of the fuselage body, and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is arranged in the cockpit for power supply to the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wheel and fan is adopted for the land-air dual-purpose aircraft of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integrates the driving and flying functions into one, and the mode conversion mode is simple, the additional mechanism is few, the size is compact, the weight of the system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site adaptability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
技术介绍
单人飞行器是为满足个人飞行体验、航空运动、城市内便捷到达等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可供个人使用的多功能私人代步工具。目前市场上成熟产品很少,普遍存在飞行安全性低、使用噪声大、结构复杂不易维护、飞行效率低、飞行覆盖空间范围小等问题,还远不能满足未来个人便捷出行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以满足未来个人便捷出行的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呈环状,所述机身本体的外环面上同轴开设有两个环状凹槽,在每个所述环状凹槽的内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由定子绕组线圈及铁芯构成的磁场发生器;第一翼根联接环和第二翼根联接环,分别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两个环状凹槽内,且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和第二翼根联接环的靠近所述磁场发生器的一侧的整个内环上设置有磁极;第一外环,所述第一外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的外径,所述第一外环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环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上层桨叶固定连接;第二外环,与所述第一外环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外环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的外侧,所述第二外环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下层桨叶固定连接;驾驶舱,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内圈中,且转动轴线沿所述机身本体的径向方向穿过所述机身本体的中心;电源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用于为所述磁场发生器供电;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用于受控地控制所述电源系统为所述磁场发生器供电。可选的,所述的陆空两用飞行器还包括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两根支撑轴,对称设置在沿径向穿过所述机身本体中心的轴线的两端,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外环面上,且所述支撑轴的轴线延长线穿过所述机身本体中心;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与所述机身本体外径大小相适配的半圆环状,两个所述支撑部的圆周方向中点位置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使得支撑部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转换;在所述支撑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撑部的开口同时朝向支撑地面;在所述收起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相对,且构成圆环;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与支撑部的连接处,用于受控地驱动所述支撑部转动;所述电源系统还用于为所述驱动装置供电,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可选的,所述支撑轴为伸缩式液压杆;所述陆空两用飞行器还包括:液压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用于控制所述支撑轴伸缩。可选的,所述第一外环和所述第二外环的外环面上铺设有橡胶层。可选的,所述驾驶舱的重心低于所述机身本体重心高度。可选的,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多功能显示器。可选的,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陆空两用飞行器,采用车轮与风扇一体化系统,使得行驶与飞行功能融合为一体,且模态转换方式简单,附加机构少,尺寸紧凑,可有效降低系统重量,对场地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地面行走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第一状态转换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第二状态转换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2是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飞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技术陆空两用飞行器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包括机身本体1、第一外环31、上层桨叶41、第二外环32、下层桨叶42、驾驶舱5、电源系统6以及控制系统。机身本体1呈环状;机身本体1的外环面上同轴开设有两个环状凹槽11,在每个环状凹槽11的内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由定子绕组线圈及铁芯构成的磁场发生器12,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合的设置。其中,机身本体1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适合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机身本体1作为外侧旋转系统、起落架和内侧驾驶舱5等结构的主承载部件,因此优选采用钛合金材料及3D打印微桁架结构形式,可满足轻质、高强度及复杂载荷环境要求。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分别同轴内嵌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两个环状凹槽11内,并且能够相对环状凹槽11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靠近所述磁场发生器12的一侧的整个内环上设置有磁极23。第一外环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径,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上层桨叶41固定连接。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一外环31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外侧,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下层桨叶42固定连接。其中,机身本体1主结构及附件设计作为传统意义中电动机的定子,翼根联接环及附件设计为传统意义电动机中的转子,两者构成大尺寸“外转子发动机”。另外,翼根联接环优选为10#钢结构,作为转子外壳承受风扇桨盘载荷以及作为磁轭;在磁轭上交错贴有磁极相反的瓦形稀土永磁体(即磁极),可产生径向磁场。进一步,优选绕组为轻质低阻线圈,可有效降低热力损失。本技术的陆空两用飞行器,通过控制线圈电流方向及大小,可以实现转速大小及方向的控制,进而分别满足飞行和地面行驶需求。驾驶舱5转动设置在机身本体1的内圈中,且转动轴线沿所述机身本体1的径向方向(X向)穿过所述机身本体1的中心,使得驾驶舱5可沿X轴±90°、Z轴±15°进行旋转,适应桨盘不同倾转角;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优选驾驶舱5采用自平衡设计,驾驶舱5的座舱重心低于桨盘重心高度,具有自稳定定特性,地面行驶时可保持座舱不随外环的转动而转动;另外,驾驶舱5采用桁架加多面体式结构,兼顾强度、美观性、空间需求、维护性等。进一步,驾驶舱5可以根据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1),所述机身本体(1)呈环状,所述机身本体(1)的外环面上同轴开设有两个环状凹槽(11),在每个所述环状凹槽(11)的内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由定子绕组线圈及铁芯构成的磁场发生器(12);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分别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两个环状凹槽(11)内,且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靠近所述磁场发生器(12)的一侧的整个内环上设置有磁极(23);第一外环(31),所述第一外环(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径,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上层桨叶(41)固定连接;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一外环(31)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外侧,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下层桨叶(42)固定连接;驾驶舱(5),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内圈中,且转动轴线沿所述机身本体(1)的径向方向穿过所述机身本体(1)的中心;电源系统(6),设置在所述驾驶舱(5)内,用于为所述磁场发生器(12)供电;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5)内,用于受控地控制所述电源系统(6)为所述磁场发生器(12)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1),所述机身本体(1)呈环状,所述机身本体(1)的外环面上同轴开设有两个环状凹槽(11),在每个所述环状凹槽(11)的内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由定子绕组线圈及铁芯构成的磁场发生器(12);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分别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两个环状凹槽(11)内,且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和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靠近所述磁场发生器(12)的一侧的整个内环上设置有磁极(23);第一外环(31),所述第一外环(3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径,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的外侧,所述第一外环(31)与所述第一翼根联接环(21)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上层桨叶(41)固定连接;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一外环(31)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的外侧,所述第二外环(32)与所述第二翼根联接环(22)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下层桨叶(42)固定连接;驾驶舱(5),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内圈中,且转动轴线沿所述机身本体(1)的径向方向穿过所述机身本体(1)的中心;电源系统(6),设置在所述驾驶舱(5)内,用于为所述磁场发生器(12)供电;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驾驶舱(5)内,用于受控地控制所述电源系统(6)为所述磁场发生器(12)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用飞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洁程刘新民杨永文李毅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