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裴小根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43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和车轮,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车轮增加了救援机器人的移动的灵活性,使其通过性强,救援机械臂使该装置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增加了救援的范围,携行装具槽增加了装置的储藏空间,使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装载不同的救援设备,携行装具槽两侧的电控灭火器,使该装置能够深入火灾源头,进行直接灭火,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搜救领域,能够自主到达救援现场并实施有效救援的机器人还未成熟。针对这一现状,本设计主要针对复杂搜救条件下的路况和空间限制,能够根据地形进行自适应,解决了传统救援机器人受恶劣环境限制的问题,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救援动作。一般救援机器人功能单一,救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和车轮,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内设有轮毂和轮辐,所述轮毂通过轮辐与车轮连接,所述轮毂内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蜗轮蜗杆连接器,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上设有若干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车轮上设有若干与伸缩杆相匹配的连通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侧穿过连通腔。进一步的,所述轮辐内侧设有与伸缩杆和蜗轮蜗杆连接器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与传动轴活动连接,且蜗轮蜗杆连接器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通过齿轮轴与第一电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一般为4个,车轮初始直径为400mm;前侧两轮伸缩杆的长度为260mm,后侧两车轮中伸缩杆的长度为410mm。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底盘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在底盘上的第二电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两侧电控灭火器中部均设有红外温度感应器,电控灭火器上端设有固定导流管,且电控灭火器底部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红外温度感应器与电控灭火器和第三电机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为四轮驱动,采用差速转向,底盘尺寸900mm×500mm。进一步的,所述救援机械臂为一个三段式机械臂,主要由底座、机架、动臂、头杆、小臂、连杆、摇杆、快换连接器、动臂油缸、头杆油缸、小臂油缸、工具头油缸以及末端连接板等部件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救援机械臂中部设有微型摄像头。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内设有生命探测仪。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内部设有蓄电池。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一套微机系统,且控制器和蓄电池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轮增加了救援机器人的移动的灵活性,使其通过性强,救援机械臂使该装置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增加了救援的范围,携行装具槽增加了装置的储藏空间,使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装载不同的救援设备,携行装具槽两侧的电控灭火器,使该装置能够深入火灾源头,进行直接灭火,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联轴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轮内侧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蜗轮蜗杆连接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车轮、3-第一电机、4-伸缩杆、5-万向联轴器、6-蜗轮蜗杆连接器、7-救援机械臂、8-电控灭火器、9-末端连接板、10-蓄电池、11-生命探测器、12-红外温度感应器、13-固定导流管、14-第二电机、15-控制器、16-携行装具槽、17-连接轴、18-轮毂、19-连接齿轮、20-连通腔、21-轮辐、22-连接杆、23-第三电机、24-微型摄像头、25-固定槽、26-连接杆、27-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1、车轮2,所述底盘1内部设有控制器15,底盘1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2,所述车轮2内设有轮毂18和轮辐21,所述轮毂18通过轮辐21与车轮2连接,所述轮毂18内侧设有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上设有蜗轮蜗杆连接器6,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6上设有若干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连接槽27,所述连接槽27内通过连接杆26与伸缩杆4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车轮2上设有若干与伸缩杆4相匹配的连通腔20,所述伸缩杆4的另一侧穿过连通腔20,所述轮辐21内侧设有与伸缩杆4和蜗轮蜗杆连接器6相匹配的固定槽25,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6与传动轴17活动连接,且蜗轮蜗杆连接器6一端设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一端设有齿轮板19,所述齿轮板19通过齿轮轴与第一电机3连接,所述车轮2一般为4个,车轮2初始直径为400mm,前侧两轮伸缩杆4的长度为260mm,后侧两车轮中伸缩杆4的长度为410mm。将车轮内部设置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伸缩杆,利用第一电机通过齿轮板控制伸缩杆的伸缩,使车轮的轮径可以灵活变动,从而增加了整体的通过能力,对于爬坡和爬楼梯以及翻越障碍物,均有良好的通过能力,而且前后两伸缩杆长度的不同,从而从而使机器人在进行爬坡或者爬楼梯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多功能救援机器人模仿齿轮齿条的配合进行爬楼梯,运行可靠。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1、车轮2,所述底盘1内部设有控制器15,底盘1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2,所述车轮2内设有轮毂18和轮辐21,所述轮毂18通过轮辐21与车轮2连接,所述轮毂18内侧设有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上设有蜗轮蜗杆连接器6,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6上设有若干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连接槽27,所述连接槽27内通过连接杆26与伸缩杆4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车轮2上设有若干与伸缩杆4相匹配的连通腔20,所述伸缩杆4的另一侧穿过连通腔20,所述轮辐21内侧设有与伸缩杆4和蜗轮蜗杆连接器6相匹配的固定槽25,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6与传动轴17活动连接,且蜗轮蜗杆连接器6一端设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一端设有齿轮板19,所述齿轮板19通过齿轮轴与第一电机3连接,所述车轮2一般为4个,车轮2初始直径为400mm;前侧两轮伸缩杆4的长度为260mm,后侧两车轮中伸缩杆4的长度为410mm,所述传动轴17另一侧通过万向联轴器5与底盘1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5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在底盘1上的第二电机14连接。底盘与车轮利用万向联轴器连接,万向联轴器在存在轴线夹角的情况下能实现所联接的两轴连续回转,并可靠地传递扭矩和运动,其结构有较大的角向补偿能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借助弹簧底盘高度也可调节。确保车轮相对车体运动时能稳定传动,配合弹簧后减震良好,传动稳定,底盘可调。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1、车轮2,所述底盘1内部设有控制器15,底盘1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2,所述车轮2内设有轮毂18和轮辐21,所述轮毂18通过轮辐21与车轮2连接,所述轮毂18内侧设有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上设有蜗轮蜗杆连接器6,所述蜗轮蜗杆连接器6上设有若干均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连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包括底盘、车轮和救援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部设有控制器,底盘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车轮,所述底盘上设有救援机械臂,所述救援机械臂一侧的底盘内设有携行装具槽,所述携行装具槽两侧设有若干均匀且对称分布的电控灭火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四轮驱动,采用差速转向,底盘尺寸900mm×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小根杨茗皓曾圆张凯魏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裴小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