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39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由下升降旋转系统、轮辐打磨单元、中心孔打磨系统以及上升降夹紧旋转系统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任何尺寸的车轮中心孔处进行打磨,而且通过毛刷带的各个动作能够对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轮辐的背面进行打磨;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去除效率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打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车轮中心孔和轮辐背面进行打磨的设备。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车轮的机加工生产过程中,在中心孔和轮辐背面肯定会产生毛刺,如果产生的毛刺不及时的去除,将会严重影响后序的涂装效果,更会使车轮在使用过程中提前产生腐蚀;因此,需要一种多功能、通用型的自动化打磨设备,对车轮这些部位进行打磨,以达到去毛刺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打磨设备,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任何尺寸的车轮中心孔处进行打磨,而且通过毛刷带的各个动作能够对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轮辐的背面进行打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由机架、下导柱、下导套、伺服电机Ⅰ、下固定板、带轮Ⅰ、同步带Ⅰ、带轮Ⅱ、下升降板、轴Ⅰ、轴承座Ⅰ、隔板、升降套、伺服电动缸Ⅰ、伺服电机Ⅱ、齿条Ⅰ、导轨Ⅰ、立板、齿轮Ⅰ、伺服电机Ⅲ、伺服电机Ⅳ、横板、导轨Ⅱ、横滑板、轴Ⅱ、轴承座Ⅱ、旋转架、伺服电机Ⅴ、带轮Ⅲ、毛刷带、带轮Ⅳ、轴承座Ⅲ、轴Ⅲ、固定块、滑槽、螺母、滑块、弹簧、伺服电机Ⅵ、卡爪、齿轮Ⅱ、齿条Ⅱ、气缸Ⅰ、导轨Ⅲ、左滑板、上固定板、轴Ⅳ、轴承座Ⅳ、上升降板、伺服电机Ⅶ、上导柱、气缸Ⅱ、上导套、右滑板、气缸Ⅲ、伺服电机Ⅷ、齿轮Ⅲ、齿条Ⅲ以及毛刷单元所组成。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和四个下导套都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与下导套配合的四根下导柱固定在下升降板下方;气缸Ⅲ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的下方铰接;轴承座Ⅰ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上方,轴Ⅰ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内部;带轮Ⅰ固定在轴Ⅰ的下方;伺服电机Ⅰ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Ⅱ;带轮Ⅰ和带轮Ⅱ通过同步带Ⅰ连接。轮辐打磨单元包括:立板通过导轨Ⅰ安装在轴Ⅰ上方的侧面;齿条Ⅰ也固定在轴Ⅰ上方的侧面;伺服电机Ⅲ固定在立板的左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齿轮Ⅰ与齿条Ⅰ啮合;横板固定在立板的下方;横滑板通过导轨Ⅱ安装在横板上方;轴承座Ⅱ固定在横滑板上方;轴Ⅱ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中间;伺服电机Ⅳ固定在横滑板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的下方相连;旋转架固定在轴Ⅱ的上方;带轮Ⅲ和带轮Ⅳ安装在旋转架的上方,通过毛刷带相连;伺服电机Ⅴ安装在旋转架的侧面,其输出端与带轮Ⅲ相连;齿条Ⅲ安装在横板的上方;伺服电机Ⅷ固定在横滑板上方的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Ⅲ;齿轮Ⅲ与齿条Ⅲ啮合。本设备包括完全对称的四套轮辐打磨单元。中心孔打磨系统包括:隔板固定在轴Ⅰ中间孔的上方;升降套与轴Ⅰ上方的孔内壁配合;伺服电动缸Ⅰ固定在隔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套的底部相连;轴承座Ⅲ固定在升降套顶板的上方;轴Ⅲ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内部;伺服电机Ⅱ固定在升降套顶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Ⅲ的下方相连;固定块固定在轴Ⅲ的上方;螺母上方带有螺纹,且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块内部;伺服电机Ⅵ固定在固定块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螺母的下方连接;滑槽固定在固定块的上方;滑块与滑槽上的T型槽配合;若干个滑块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滑块底部带有螺纹,与螺母上方的螺纹配合;毛刷单元与滑块上方的孔配合;若干个弹簧安装在滑块上方的孔内,置于毛刷单元的一侧。上升降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Ⅱ固定在上固定板下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和右滑板通过导轨Ⅲ安装在上固定板的下方;左滑板和右滑板的下方分别固定有两个卡爪,上方分别固定有齿条Ⅱ;两根齿条Ⅱ同时与齿轮Ⅱ啮合;气缸Ⅰ固定在上固定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左滑板的上方相连;轴承座Ⅳ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下方;轴Ⅳ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Ⅳ内部;轴Ⅳ的下方与上固定板的顶端相连;伺服电机Ⅶ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上方,其输出端与轴Ⅳ的上方连接;四根上导柱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上导套固定在机架的顶端;两个气缸Ⅱ也固定在在机架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的上端铰接。实际使用时,气缸Ⅱ通过上导柱使卡爪下降到辊道下方;气缸Ⅰ通过齿轮Ⅱ和齿条Ⅱ使四个卡爪将车轮同步夹紧;伺服电机Ⅶ通过轴Ⅳ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气缸Ⅲ通过下导柱使轴Ⅰ及毛刷单元上升到车轮法兰盘下方;伺服电动缸Ⅰ通过升降套使毛刷单元精确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伺服电机Ⅱ通过轴Ⅲ使毛刷单元旋转,转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伺服电机Ⅵ通过螺母调节各个滑块的位置,使之适应车轮中心孔的尺寸;弹簧使毛刷单元处于浮动状态,保证完全接触车轮中心孔,此时即可对中心孔处进行打磨;伺服电机Ⅴ通过带轮Ⅲ和带轮Ⅳ使毛刷带转动;伺服电机Ⅳ通过轴Ⅱ实现毛刷带圆周方向旋转;伺服电机Ⅷ通过齿轮Ⅲ、齿条Ⅲ以及导轨Ⅱ可调整毛刷带的左右位置;伺服电机Ⅲ通过齿轮Ⅰ、齿条Ⅰ以及导轨Ⅰ可调整毛刷带的上下位置;当转动的毛刷带接触到车轮轮辐背面时即可对此处进行打磨。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任何尺寸的车轮中心孔处进行打磨,而且通过毛刷带的各个动作能够对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轮辐的背面进行打磨;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去除效率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局部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局部左视图。图中,1-机架、2-下导柱、3-下导套、4-伺服电机Ⅰ、5-下固定板、6-带轮Ⅰ、7-同步带Ⅰ、8-带轮Ⅱ、9-下升降板、10-轴Ⅰ、11-轴承座Ⅰ、12-隔板、13-升降套、14-伺服电动缸Ⅰ、15-伺服电机Ⅱ、16-齿条Ⅰ、17-导轨Ⅰ、18-立板、19-齿轮Ⅰ、20-伺服电机Ⅲ、21-伺服电机Ⅳ、22-横板、23-导轨Ⅱ、24-横滑板、25-轴Ⅱ、26-轴承座Ⅱ、27-旋转架、28-伺服电机Ⅴ、29-带轮Ⅲ、30-毛刷带、31-带轮Ⅳ、32-轴承座Ⅲ、33-轴Ⅲ、34-固定块、35-滑槽、36-螺母、37-滑块、38-弹簧、39-伺服电机Ⅵ、40-卡爪、41-齿轮Ⅱ、42-齿条Ⅱ、43-气缸Ⅰ、44-导轨Ⅲ、45-左滑板、46-上固定板、47-轴Ⅳ、48-轴承座Ⅳ、49-上升降板、50-伺服电机Ⅶ、51-上导柱、52-气缸Ⅱ、53-上导套、54-右滑板、55-气缸Ⅲ、56-伺服电机Ⅷ、57-齿轮Ⅲ、58-齿条Ⅲ、59-毛刷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该装置由机架1、下导柱2、下导套3、伺服电机Ⅰ4、下固定板5、带轮Ⅰ6、同步带Ⅰ7、带轮Ⅱ8、下升降板9、轴Ⅰ10、轴承座Ⅰ11、隔板12、升降套13、伺服电动缸Ⅰ14、伺服电机Ⅱ15、齿条Ⅰ16、导轨Ⅰ17、立板18、齿轮Ⅰ19、伺服电机Ⅲ20、伺服电机Ⅳ21、横板22、导轨Ⅱ23、横滑板24、轴Ⅱ25、轴承座Ⅱ26、旋转架27、伺服电机Ⅴ28、带轮Ⅲ29、毛刷带30、带轮Ⅳ31、轴承座Ⅲ32、轴Ⅲ33、固定块34、滑槽35、螺母36、滑块37、弹簧38、伺服电机Ⅵ39、卡爪40、齿轮Ⅱ41、齿条Ⅱ42、气缸Ⅰ43、导轨Ⅲ44、左滑板45、上固定板46、轴Ⅳ47、轴承座Ⅳ48、上升降板49、伺服电机Ⅶ50、上导柱51、气缸Ⅱ52、上导套53、右滑板54、气缸Ⅲ55、伺服电机Ⅷ56、齿轮Ⅲ57、齿条Ⅲ58以及毛刷单元59等所组成。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55和四个下导套3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上,与下导套3配合的四根下导柱2固定在下升降板9下方;气缸Ⅲ55的输出端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由机架(1)、下导柱(2)、下导套(3)、伺服电机Ⅰ(4)、下固定板(5)、带轮Ⅰ(6)、同步带Ⅰ(7)、带轮Ⅱ(8)、下升降板(9)、轴Ⅰ(10)、轴承座Ⅰ(11)、隔板(12)、升降套(13)、伺服电动缸Ⅰ(14)、伺服电机Ⅱ(15)、齿条Ⅰ(16)、导轨Ⅰ(17)、立板(18)、齿轮Ⅰ(19)、伺服电机Ⅲ(20)、伺服电机Ⅳ(21)、横板(22)、导轨Ⅱ(23)、横滑板(24)、轴Ⅱ(25)、轴承座Ⅱ(26)、旋转架(27)、伺服电机Ⅴ(28)、带轮Ⅲ(29)、毛刷带(30)、带轮Ⅳ(31)、轴承座Ⅲ(32)、轴Ⅲ(33)、固定块(34)、滑槽(35)、螺母(36)、滑块(37)、弹簧(38)、伺服电机Ⅵ(39)、卡爪(40)、齿轮Ⅱ(41)、齿条Ⅱ(42)、气缸Ⅰ(43)、导轨Ⅲ(44)、左滑板(45)、上固定板(46)、轴Ⅳ(47)、轴承座Ⅳ(48)、上升降板(49)、伺服电机Ⅶ(50)、上导柱(51)、气缸Ⅱ(52)、上导套(53)、右滑板(54)、气缸Ⅲ(55)、伺服电机Ⅷ(56)、齿轮Ⅲ(57)、齿条Ⅲ(58)以及毛刷单元(59)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55)和四个下导套(3)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上,与下导套(3)配合的四根下导柱(2)固定在下升降板(9)下方;气缸Ⅲ(55)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9)的下方铰接;轴承座Ⅰ(11)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上方,轴Ⅰ(1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内部;带轮Ⅰ(6)固定在轴Ⅰ(10)的下方;伺服电机Ⅰ(4)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Ⅱ(8);带轮Ⅰ(6)和带轮Ⅱ(8)通过同步带Ⅰ(7)连接;轮辐打磨单元包括:立板(18)通过导轨Ⅰ(17)安装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齿条Ⅰ(16)也固定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伺服电机Ⅲ(20)固定在立板(18)的左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19),齿轮Ⅰ(19)与齿条Ⅰ(16)啮合;横板(22)固定在立板(18)的下方;横滑板(24)通过导轨Ⅱ(23)安装在横板(22)上方;轴承座Ⅱ(26)固定在横滑板(24)上方;轴Ⅱ(2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26)中间;伺服电机Ⅳ(21)固定在横滑板(24)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25)的下方相连;旋转架(27)固定在轴Ⅱ(25)的上方;带轮Ⅲ(29)和带轮Ⅳ(31)安装在旋转架(27)的上方,通过毛刷带(30)相连;伺服电机Ⅴ(28)安装在旋转架(27)的侧面,其输出端与带轮Ⅲ(29)相连;齿条Ⅲ(58)安装在横板(22)的上方;伺服电机Ⅷ(56)固定在横滑板(24)上方的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Ⅲ(57);齿轮Ⅲ(57)与齿条Ⅲ(58)啮合。本设备包括完全对称的四套轮辐打磨单元;中心孔打磨系统包括:隔板(12)固定在轴Ⅰ(10)中间孔的上方;升降套(13)与轴Ⅰ(10)上方的孔内壁配合;伺服电动缸Ⅰ(14)固定在隔板(12)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套(13)的底部相连;轴承座Ⅲ(32)固定在升降套(13)顶板的上方;轴Ⅲ(33)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32)内部;伺服电机Ⅱ(15)固定在升降套(13)顶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Ⅲ(33)的下方相连;固定块(34)固定在轴Ⅲ(33)的上方;螺母(36)上方带有螺纹,且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块(34)内部;伺服电机Ⅵ(39)固定在固定块(34)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螺母(36)的下方连接;滑槽(35)固定在固定块(34)的上方;滑块(37)与滑槽(35)上的T型槽配合;若干个滑块(37)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滑块(37)底部带有螺纹,与螺母(36)上方的螺纹配合;毛刷单元(59)与滑块(37)上方的孔配合;若干个弹簧(38)安装在滑块(37)上方的孔内,置于毛刷单元(59)的一侧;上升降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Ⅱ(41)固定在上固定板(46)下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45)和右滑板(54)通过导轨Ⅲ(44)安装在上固定板(46)的下方;左滑板(45)和右滑板(54)的下方分别固定有两个卡爪(40),上方分别固定有齿条Ⅱ(42);两根齿条Ⅱ(42)同时与齿轮Ⅱ(41)啮合;气缸Ⅰ(43)固定在上固定板(46)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左滑板(45)的上方相连;轴承座Ⅳ(48)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下方;轴Ⅳ(47)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Ⅳ(48)内部;轴Ⅳ(47)的下方与上固定板(46)的顶端相连;伺服电机Ⅶ(50)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上方,其输出端与轴Ⅳ(47)的上方连接;四根上导柱(51)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上导套(53)固定在机架(1)的顶端;两个气缸Ⅱ(52)也固定在在机架(1)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49)的上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由机架(1)、下导柱(2)、下导套(3)、伺服电机Ⅰ(4)、下固定板(5)、带轮Ⅰ(6)、同步带Ⅰ(7)、带轮Ⅱ(8)、下升降板(9)、轴Ⅰ(10)、轴承座Ⅰ(11)、隔板(12)、升降套(13)、伺服电动缸Ⅰ(14)、伺服电机Ⅱ(15)、齿条Ⅰ(16)、导轨Ⅰ(17)、立板(18)、齿轮Ⅰ(19)、伺服电机Ⅲ(20)、伺服电机Ⅳ(21)、横板(22)、导轨Ⅱ(23)、横滑板(24)、轴Ⅱ(25)、轴承座Ⅱ(26)、旋转架(27)、伺服电机Ⅴ(28)、带轮Ⅲ(29)、毛刷带(30)、带轮Ⅳ(31)、轴承座Ⅲ(32)、轴Ⅲ(33)、固定块(34)、滑槽(35)、螺母(36)、滑块(37)、弹簧(38)、伺服电机Ⅵ(39)、卡爪(40)、齿轮Ⅱ(41)、齿条Ⅱ(42)、气缸Ⅰ(43)、导轨Ⅲ(44)、左滑板(45)、上固定板(46)、轴Ⅳ(47)、轴承座Ⅳ(48)、上升降板(49)、伺服电机Ⅶ(50)、上导柱(51)、气缸Ⅱ(52)、上导套(53)、右滑板(54)、气缸Ⅲ(55)、伺服电机Ⅷ(56)、齿轮Ⅲ(57)、齿条Ⅲ(58)以及毛刷单元(59)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55)和四个下导套(3)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上,与下导套(3)配合的四根下导柱(2)固定在下升降板(9)下方;气缸Ⅲ(55)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9)的下方铰接;轴承座Ⅰ(11)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上方,轴Ⅰ(1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内部;带轮Ⅰ(6)固定在轴Ⅰ(10)的下方;伺服电机Ⅰ(4)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Ⅱ(8);带轮Ⅰ(6)和带轮Ⅱ(8)通过同步带Ⅰ(7)连接;轮辐打磨单元包括:立板(18)通过导轨Ⅰ(17)安装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齿条Ⅰ(16)也固定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伺服电机Ⅲ(20)固定在立板(18)的左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19),齿轮Ⅰ(19)与齿条Ⅰ(16)啮合;横板(22)固定在立板(18)的下方;横滑板(24)通过导轨Ⅱ(23)安装在横板(22)上方;轴承座Ⅱ(26)固定在横滑板(24)上方;轴Ⅱ(2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26)中间;伺服电机Ⅳ(21)固定在横滑板(24)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25)的下方相连;旋转架(27)固定在轴Ⅱ(25)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博文吴昊张洪森郭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