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35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的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贴合部,第一贴合部与部分第二扁形管贴合,第一折弯部相对第一贴合部折弯,该换热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技术介绍
换热器的若干换热管并列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空间是气流通道,换热管中的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周围空气热交换,换热介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或向空气释放热量。制冷系统发展迅速,对换热器提出新的需求,如制冷剂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或者制冷剂与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然而能够实现上述换热需求的换热装置相对复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换热装置。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集流腔以及并列设置的若干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扁形管和第二扁形管,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不连通;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面和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扁形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贴合面与部分所述第二扁形管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一折弯部自所述第一贴合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第一贴合部和部分第二扁形管贴合设置,第一折弯部相对第一贴合部折弯,第一面的中位线相对第一折弯面的素线倾斜,第一集流管的投影与第一贴合部的投影不相交,该换热装置的第一扁形管包括一个折弯部,结构相对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换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换热装置结构仰视示意图;图4是换热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第一扁形管的示意图;图6是第二扁形管的示意图;图7是换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换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换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图9沿A-A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0,换热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21、第二连通管22、第三连通管23、第四连通管24和换热器,第一连通管21通过换热器与第二连通管22连通,第三连通管23通过换热器第四连通管24连通。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13、第四集流管14以及并列设置若干换热组件3,第一集流管11和第三集流管13位于换热组件3的相同一端,第二集流管12和第四集流管14位于换热组件3的相对另一端。第一集流管11包括第一集流腔112和第一开口部(未图示),第一连通管21包括第一连通腔,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开口部焊接固定,第一连通腔与第一集流腔连通。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1包括纵向长的管形主体部,第一集流管11的主体部的两端通过端盖封闭,第一集流管11的主体部和端盖合围形成第一集流腔。第一开口部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1的主体部或端盖,第一集流管11的主体部还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集流管的主体部管壁的若干插槽111,第一集流管的插槽111与第一集流管11的纵向轴线垂直。第二集流管12包括第二开口部和第二集流腔,第二连通管包括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管22与第二开口部焊接固定,第二连通腔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第二集流管12包括纵向长的管形主体部,第二集流管12的主体部的两端通过端盖封闭,第二集流管12的主体部和端盖合围形成第二集流腔(未图示),第二开口部设置于第二集流管12的主体部或端盖,第二集流管12的主体部还设置有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二集流管12的主体部管壁的若干插槽(未图示),第二集流管12的插槽与第二集流管12的纵向轴线垂直。换热组件3包括第一扁形管31和第二扁形管32,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一连通通道,第一端口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不连通,第一扁形管31的第一端部与第一集流管11的插槽焊接固定,第一端口与第一集流腔连通,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一集流腔连通,第一扁形管的第二端部与第二集流管的插槽焊接固定,第二端口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第一集流腔能够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和第二连通通道,第三端口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四端口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二扁形管31的第三端部与第三集流管11的插槽焊接固定,第三端口与第三集流腔连通,第二连通通道与第三集流腔连通,第二扁形管的第四端部与第四集流管的插槽焊接固定,第四端口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第二连通通道与第三集流腔连通,第三集流腔能够通过第二连通通道与第四集流腔连通。可以知道,上述相应集流管的主体部可以圆管、方管或其它规则管或不规则管。换热装置也可以不设置连通管,相应集流管保留供流体进出的开口部。部分第一扁形管31和部分第二扁形管32贴合设置,流经第一扁形管31的流体和流经第二扁形管32的流体能够在二者贴合处热交换。第一扁形管31包括第一贴合部313、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一连接部311,第一贴合部313与第一连接部311位于第一折弯部312的两侧,流经第一贴合部313的流体经第一折弯部312进入第一连接部311,而后进入第一集流腔。第一扁形管为纵向长的扁形管,沿其纵向方向形成至少一个间隔壁,该间隔壁将扁平管分隔成若干平行的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可以是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圆形通道或其他形状的通道。第一连接部311包括第一扁形管31的第一端部或者说第一扁形管31的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1,定义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自第一端口起沿第一连通通道延伸大于或等于1mm的部分,或者说,在第一连通通道方向,第一端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以同样的方式定义第二连接部的端部、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和第四连接部的端部,或者第一弯曲部的端部、第二弯曲部的端部和第三弯曲部的端部。第一贴合部313、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折弯部312可以一体成型,或者说,第一贴合部313、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折弯部312为一体结构,因而第一折弯部312也包括的圆形通道或其它形状的通孔,相应地,第一折弯部312的连通通道大致为弯曲结构。第一贴合部313、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折弯部312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三者焊接为一体,其中第一折弯部312可以是中空的扁弯管,也可以是包括多个通道的扁弯管,第一折弯部312的通道分别与相应第一贴合部313和第一连接部311的通道连通。可以知道,第一折弯部312的折弯半径小于相邻换热组件之间距离的一半,以保证相邻换热组件并列设置。在其它实施方式,第一贴合部和第一连接部也可以是中空扁平管,或者说第一贴合部和第一连接部仅包括一个连通通道。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面3131和第一贴合面3133,第一面与第一贴合面设置于第一贴合部的相对两侧,第一贴合面与部分第二扁形管贴合设置其中,贴合设置指第一贴合面与第二扁形管32的相邻面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并且相对固定,间接接触指与中间物贴在第一贴合面,然后中间物再与第二扁形管的相邻面接触,中间物一般是热导体,以保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集流腔以及并列设置的若干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扁形管和第二扁形管,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不连通;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面和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扁形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贴合面与部分所述第二扁形管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一折弯部自所述第一贴合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集流腔以及并列设置的若干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扁形管和第二扁形管,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不连通;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面和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扁形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贴合面与部分所述第二扁形管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一折弯部自所述第一贴合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一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大致平行或所述第一贴合部相对所述第一贴合部倾斜;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面,所述第一折弯面自所述第一面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折弯面的素线相对所述第一面的中位线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形管还包括第二折弯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二折弯面,所述第二折弯面自所述第一面的相对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二折弯部起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至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一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二折弯面的素线相对所述第一面的中位线倾斜;或者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起自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一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面,所述第一弯曲面的中位线相对所述第一面的中位线弯曲,所述第一弯曲面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在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二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包括第二贴合面和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扁形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二扁形管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纵向轴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或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三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三折弯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至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三折弯面,所述第三折弯面自所述第四面延伸,所述第三折弯面的素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倾斜,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或者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包括第二弯曲面,所述第二弯曲部起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弯曲面的中位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面与所述第四面大致在同一平面,在所述第四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和/或所述第二扁形管还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相对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纵向轴线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纵向轴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或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四折弯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弯曲,所述第四折弯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另一侧至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包括第四折弯面,所述第四折弯面自所述第四面的相对另一侧延伸,所述第四折弯面的素线相对与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四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或者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包括第三弯曲面,所述第三弯曲部起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弯曲面的中位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弯曲,所述第三弯曲面与所述第四面大致在同一平面,在所述第四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三弯曲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一扁形管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贴合部包括第二贴合面和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扁形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二扁形管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纵向轴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或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三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弯曲,所述第三折弯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至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三折弯面,所述第三折弯面自所述第四面延伸,所述第三折弯面的素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倾斜,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或者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包括第二弯曲面,所述第二弯曲部起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弯曲面的中位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面与所述第四面大致在同一平面,在所述第四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和/或所述第二扁形管还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相对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纵向轴线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纵向轴线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或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四折弯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二贴合部弯曲和/或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弯曲,所述第四折弯部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另一侧至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包括第四折弯面,所述第四折弯面自所述第四面的相对另一侧延伸,所述第四折弯面的素线相对与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部分所述第四连接部与部分所述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或者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包括第三弯曲面,所述第三弯曲部起自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弯曲面的中位线相对所述第四面的中位线弯曲,所述第三弯曲面与所述第四面大致在同一平面,在所述第四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三弯曲部的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三集流管和/或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包括第三集流腔,所述第四集流管包括第四集流腔,所述第三集流腔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一端,所述第四集流腔与所述第二集流腔处于所述换热装置的相对另一端,所述第二扁形管包括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的第三端口和与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的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集流腔连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四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三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不相交;所述第四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面大致垂直,在所述第一面的法线方向,所述第四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面的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