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332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7:16
本申请公开换热器及换热系统,其既可减小冷媒充注量,也可减小安装空间。换热器(100)包括由多个换热管(30)构成的第一芯部(31)与第二芯部(32)、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第一集流管(10)包括相隔的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第一芯部(31)连通第一腔(11)和第二集流管(20),第二芯部(32)连通第二腔(12)和第二集流管(20)。第一、二集流管(10、20)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3),第一腔(11)靠近第一端(101)设置。进件(40、50)自第二端(103)向第一端(101)延伸,并在第一腔(11)处与第一集流管(10)连接,出件(15)设置在第二端(103)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系统中换热器是其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在一些狭小空间应用时,例如回热器应用、汽车空调用换热器和水箱并行等应用时,也会用到两排换热器或多排换热器。对于以上这些常规的换热器,随着冷媒流动方向的流动和换热,冷媒侧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而进口空气的温度是一致的,这样会导致换热效率不均衡,这种温差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出风温度不均匀,用户使用的舒适感大大降低,因此为了获得均衡的出风温度,常常采用双排换热器的设计。双排换热器可通过设置隔板的方式实现多流程换热,增加换热效率,但目前双排换热器普遍采用上下各一对集流管或上下各一个可分割为两个分别和两排扁管连通的集流腔的D型管的结构,该种结构中冷媒需经多次分配,其流动阻力增加,容易导致冷媒分配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连接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端部且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进件以及出件:所述芯部包括由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一芯部,及由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的第二芯部;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相隔的第一腔与第二腔,所述第一芯部内的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芯部内的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第一、二集流管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且,第一腔比第二腔更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第一端,所述进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在所述第一腔处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所述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处,使得所述进件和出件位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的同侧。可选的,所述进件包括相连的管部与配液部,所述管部自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腔处,所述配液部紧邻所述第一腔设置,内部设置有沿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设置的流道与沿所述流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分配孔,所述分配孔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腔,管部与流道相连通。可选的,所述进件为两件式结构,所述管部插接在配液部的所述流道内。可选的,所述配液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第一、二集流管均呈圆筒状,所述配液部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相贴合的表面均为弧形凹面。可选的,所述分配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均设置有端盖;所述进件整体呈管状,包括自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端的外管部以及与所述外管部相连并穿过第一端处的端盖进入第一腔内的内管部。可选的,所述内管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多个分配孔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布。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被一实心隔离件相隔;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三腔与第四腔,所述第三腔与第四腔之间设置有一开孔隔离件,所述第三腔通过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四腔通过所述第二芯部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为微通道扁管,包括第一管部、第二管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折弯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换热器。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及换热系统中,换热器可仅在芯部的一侧设置集流管,省去了对侧集流管的使用,减少了冷媒收集和分配的次数,减小了冷媒阻力,使得冷媒分布更加均匀。另外,进件与出件设置在集流管的同侧,方便了换热器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至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与图6是另一实施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可应用在上述各实施例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换热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图1至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器可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换热系统(比如,空调)中。如图1至图4,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管30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连接于所述多个换热管30的两端部且用于进行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进件40以及出件15。第一集流管10的两端可设置端盖16,以在其内部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一集流管10可由一实心隔离件13(比如,实心隔板)分隔成彼此隔离的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实心隔离件13可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0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以其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长度相当。第二集流管20的两端可设置端盖24,以在其内部形成密闭的空腔。第二集流管20可由一开孔隔离件22(比如,开孔隔板)分成第三腔25与第四腔26。由于开孔隔离件22上通孔的存在,第三腔25与第四腔26连通。开孔隔离件22可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0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以其第三腔25与第四腔26长度相当。在第四腔26上还可进一步设置开孔隔离件28。开孔隔离件22、28等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冷媒流动的均匀性。说明一点,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腔25与第四腔26之间也可不设置开孔隔离件22。第一腔11与第三腔25并排设置且它们的首尾端大致对齐。第二腔12与第四腔26并排设置且它们的首尾端大致对齐。所述芯部中的每一换热管30沿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芯部包括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一芯部31,以及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的第二芯部32。其中,第一芯部31连通第一腔11与第三腔25,第二芯部32连通第二腔12与第四腔26。第一芯部31与第二芯部32中所包含的换热管30的结构可完全相同。芯部中的换热管30可以是折弯的微通道扁管,可同时结合图7所示,包括扁平的第一管部302、扁平的第二管部304以及连接第一管部302与第二管部304的折弯部306。折弯部306大致呈扭转状。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管壁上可设置多个插槽,以安装换热管30以及开孔隔离件22、28、实心隔离件13。第一芯部31内换热管30的第一端(第一管部30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管(30)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连接于所述多个换热管(30)的两端部且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进件(40、50)以及出件(15):所述芯部包括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一芯部(31),及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的第二芯部(32);所述第一集流管(10)包括相隔的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所述第一芯部(31)内的换热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11),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20),所述第二芯部(32)内的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12),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20);第一、二集流管(10、20)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3),并且,第一腔(11)比第二腔(12)更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所述第一端(101),所述进件(40、50)自所述第二端(103)向所述第一端(101)延伸,并在所述第一腔(11)处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连通,所述出件(15)设置在所述第二端(103)处,使得所述进件(40、50)和出件(15)位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管(30)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连接于所述多个换热管(30)的两端部且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进件(40、50)以及出件(15):所述芯部包括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一芯部(31),及由所述多个换热管(30)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的第二芯部(32);所述第一集流管(10)包括相隔的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所述第一芯部(31)内的换热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11),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20),所述第二芯部(32)内的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12),且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管(20);第一、二集流管(10、20)沿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3),并且,第一腔(11)比第二腔(12)更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所述第一端(101),所述进件(40、50)自所述第二端(103)向所述第一端(101)延伸,并在所述第一腔(11)处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连通,所述出件(15)设置在所述第二端(103)处,使得所述进件(40、50)和出件(15)位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10、20)的同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件(40)包括相连的管部(42)与配液部(41),所述管部(42)自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第二端(103)延伸至第一腔(11)处,所述配液部(41)紧邻所述第一腔(11)设置,内部设置有沿第一集流管(10)长度方向设置的流道(412)与沿所述流道(412)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分配孔(4111),所述分配孔(4111)连通所述流道(412)与所述第一腔(11),管部(42)与流道(412)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件(40、50)为两件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