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放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23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放水阀,属于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安全阀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新型安全阀,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相连通形成阀腔,且下壳体设置有阀孔,阀腔内设置有止回阀组件,止回阀组件包括堵头、止回底塞以及管状套筒,管状套筒内具有流体通道,堵头与止回底塞之间连接有贯穿流体通道的阀杆,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卡台,上壳体上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挡条,下壳体的内端壁上具有限位台阶,管状套筒的上、下两端面流体通道的口径分别小于止回底塞与堵头的半径,下壳体的两侧端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阀腔相连通的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制动、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放水阀
本技术属于机械配件
,涉及一种放水阀,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放水阀。
技术介绍
放水阀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泵、空压机等领域中,其主要作用是排出机械设备中多余的水,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液体排出到生产管道上,当设备有意地或由于输送组件的故障而停止时,生产管柱中的流体可能向下流回到设备中,可能导致设备中的叶轮出现反转现象,也可能导致流体中的碎屑进入设备中,当碎屑残留在设备组件中时,可能导致组件损坏;或者,当操作者希望对设备进行维修时,流体残留在设备中可能需要汲取操作,这既昂贵又耗时。现有市场的放水阀结构都大多都类似且较为普遍,当需要排水时,通过螺丝刀或扳手将设置在放水阀上的堵头旋开进行放水,人工手动完成放水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可能会由于疏忽,忘记对设备进行放水这一重要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动、安全可靠的新型放水阀。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放水阀,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相固连的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相连通形成阀腔,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阀腔相连通的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内设置有止回阀组件,所述的止回阀组件包括堵头、止回底塞以及与阀腔内壁相贴合,且可上下移动的管状套筒,所述的管状套筒内具有流体通道,所述的堵头与止回底塞分别设置于管状套筒的下方与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贯穿流体通道的阀杆,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周向向内凸起的限位卡台,上壳体上部设置有径向贯穿上壳体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内插设有用于制动止回底塞的挡条,所述下壳体的内端壁上具有限位台阶,所述的限位卡台与限位台阶用于限制管状套筒的活动范围,所述管状套筒的上、下两端面流体通道的口径分别小于止回底塞与堵头的半径,所述下壳体的两侧端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阀腔相连通的排水孔。本新型放水阀的工作原理:当阀体内有流体通过时,水压会冲击堵头,堵头在压力的冲击下向上移动,使其上端面抵靠于管状套筒的下端面上,继而推动管状套筒向上运动,当止回底塞因受到挡条的限制无法继续向上运动时,水流会继续推动管状套筒至限位卡台处,此时的管状套筒外端面密封覆盖住排水孔,管状套筒与止回底塞之间形成有供流体进入流体通道的间隙,流体会正常排出,当设备停止工作时,由于没有水压给予向上的推力,止回阀组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回落,管状套筒向下运动抵靠于限位台阶上,此时排水孔是打开的,止回底塞在残留液体的冲击下抵靠于管状套筒双端面限制液体回流流体通道,继而从排水孔流出,完成排水工作。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放水阀中,所述的堵头包括呈圆柱状的本体以及导流头,所述本体的圆周半径大小与阀孔圆周半径相同,所述的导流头呈圆锥形,且其锥顶通过圆弧过渡。圆锥形导流头起到分流的作用,将流体均匀分割使其从两侧间隙进入,本体的圆周半径大小与阀孔圆周大小相一致,可以帮助堵头在向下回落时,与阀孔的配合起到一定的密封性。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放水阀中,所述的阀杆与堵头相连接的端部延伸至堵头内部,与止回底塞相连接的端部轴向贯穿止回底塞,且与止回底塞上平面相平齐,所述的阀杆与堵头、止回底塞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配合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环。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放水阀中,所述的管状套筒外圆周端壁上设置有两个与阀腔内壁密封连接的封水环,两个所述的封水环分别设置于外圆周端壁上下两侧。防止放水阀在正常工作时,流体从出水孔流出,造成泄露。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放水阀中,所述的排水孔周向均匀分布于下壳体的侧壁上,且排水孔呈圆形。提高排水时的排水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放水阀设置有管状套筒与止回阀组件,将两者结合实现自动排水的效果,具有高效制动、安全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放水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放水阀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阀腔;4、阀孔;5、止回阀组件;6、堵头;7、止回底塞;8、管状套筒;9、流体通道;10、阀杆;11、限位卡台;12、通孔;13、挡条;14、限位台阶;15、排水孔;16、本体;17、导流头;18、密封环;19、封水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新型放水阀,包括上壳体1以及与上壳体1相固连的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形成阀腔3,下壳体2设置有与阀腔3相连通的阀孔4,阀腔3内设置有止回阀组件5,止回阀组件5包括堵头6、止回底塞7以及与阀腔3内壁相贴合,且可上下移动的管状套筒8,管状套筒8内具有流体通道9,堵头6与止回底塞7分别设置于管状套筒8的下方与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贯穿流体通道9的阀杆10,上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周向向内凸起的限位卡台11,上壳体1上部设置有径向贯穿上壳体1的通孔12,通孔12内插设有用于制动止回底塞7的挡条13,下壳体2的内端壁上具有限位台阶14,限位卡台11与限位台阶14用于限制管状套筒8的活动范围,管状套筒8的上、下两端面流体通道9的口径分别小于止回底塞7与堵头6的半径,下壳体2的两侧端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阀腔3相连通的排水孔15。为了提高放水阀的分水效率及密封性,堵头6包括呈圆柱状的本体16以及导流头17,本体16的圆周半径大小与阀孔4圆周半径相同,导流头17呈圆锥形,且其锥顶通过圆弧过渡。圆锥形导流头17,将流体均匀分割使其从两侧间隙进入,本体16的圆周半径大小与阀孔4圆周大小相一致,可以帮助堵头6在向下回落时,与阀孔4的配合起到一定的密封性。进一步细说,阀杆10与堵头6相连接的端部延伸至堵头6内部,与止回底塞7相连接的端部轴向贯穿止回底塞7,且与止回底塞7上平面相平齐,阀杆10与堵头6、止回底塞7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配合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环18。为了防止放水阀在正常工作时流体从出水孔泄露,管状套筒8外圆周端壁上设置有两个与阀腔3内壁密封连接的封水环19,两个封水环19分别设置于外圆周端壁上下两侧。为了提高排水效率,排水孔15周向均匀分布于下壳体2的侧壁上,且排水孔15呈圆形。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壳体1、下壳体2、阀腔3、阀孔4、止回阀组件5、堵头6、止回底塞7、管状套筒8、流体通道9、阀杆10、限位卡台11、通孔12、挡条13、限位台阶14、排水孔15、本体16、导流头17、密封环18、封水环1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放水阀,包括上壳体(1)以及与上壳体(1)相固连的下壳体(2),所述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形成阀腔(3),且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与阀腔(3)相连通的阀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3)内设置有止回阀组件(5),所述的止回阀组件(5)包括堵头(6)、止回底塞(7)以及与阀腔(3)内壁相贴合,且可上下移动的管状套筒(8),所述的管状套筒(8)内具有流体通道(9),所述的堵头(6)与止回底塞(7)分别设置于管状套筒(8)的下方与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贯穿流体通道(9)的阀杆(10),所述上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周向向内凸起的限位卡台(11),上壳体(1)上部设置有径向贯穿上壳体(1)的通孔(12),所述的通孔(12)内插设有用于制动止回底塞(7)的挡条(13),所述下壳体(2)的内端壁上具有限位台阶(14),所述的限位卡台(11)与限位台阶(14)用于限制管状套筒(8)的活动范围,所述管状套筒(8)的上、下两端面流体通道(9)的口径分别小于止回底塞(7)与堵头(6)的半径,所述下壳体(2)的两侧端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与阀腔(3)相连通的排水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放水阀,包括上壳体(1)以及与上壳体(1)相固连的下壳体(2),所述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形成阀腔(3),且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与阀腔(3)相连通的阀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3)内设置有止回阀组件(5),所述的止回阀组件(5)包括堵头(6)、止回底塞(7)以及与阀腔(3)内壁相贴合,且可上下移动的管状套筒(8),所述的管状套筒(8)内具有流体通道(9),所述的堵头(6)与止回底塞(7)分别设置于管状套筒(8)的下方与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贯穿流体通道(9)的阀杆(10),所述上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周向向内凸起的限位卡台(11),上壳体(1)上部设置有径向贯穿上壳体(1)的通孔(12),所述的通孔(12)内插设有用于制动止回底塞(7)的挡条(13),所述下壳体(2)的内端壁上具有限位台阶(14),所述的限位卡台(11)与限位台阶(14)用于限制管状套筒(8)的活动范围,所述管状套筒(8)的上、下两端面流体通道(9)的口径分别小于止回底塞(7)与堵头(6)的半径,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泉清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创亿气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