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159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包括接头、外筒、公锥和引鞋结构;接头设置于外筒的顶部;公锥设置于外筒内并与接头的下端相连接;引鞋结构包括中层引鞋和内层引鞋;其中,中层引鞋设置于外筒的内壁下部,内层引鞋设置于中层引鞋上,并且中层引鞋、内层引鞋的尺寸依次减小,以引导落鱼管柱进入外筒内,使得公锥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通过在外筒内设置尺寸依次减小的中层引鞋和内层引鞋,使其形成为一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并将公锥设置在其内,使得公锥与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合而为一,可以解决落鱼管柱与井眼尺寸相差较大时公锥工具难以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工程钻井设备工具相关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钻具断裂形成井底落鱼的情况,对于较为规则的落鱼管柱常用公锥或者打捞筒进行打捞。公锥是用于落鱼顶部水眼内无内螺纹或者不适合进行螺纹连接,而进行再造扣打捞的工具,一般用于打捞钻杆、钻铤及套管等。打捞筒则用于打捞外径规则的落鱼,具有引鞋结构,卡住外壁将落鱼启出。但是,当出现钻杆、钻铤等管柱断裂且与井眼尺寸相差较大,落鱼贴于一侧井壁时,公锥打捞工具存在探鱼顶、对扣困难,难以打捞落鱼管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包括接头、外筒、公锥和引鞋结构;所述接头以其下端插入所述外筒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接头的上端连接至钻杆管柱;所述公锥设置于所述外筒内并与所述接头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引鞋结构包括中层引鞋和内层引鞋;其中,所述中层引鞋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下部,所述内层引鞋设置于所述中层引鞋上,并且所述中层引鞋、所述内层引鞋的尺寸依次减小,以引导落鱼管柱进入所述外筒内,使得所述公锥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通过在外筒内设置尺寸依次减小的中层引鞋和内层引鞋,使其形成为一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并将公锥设置在其内,使得公锥与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合而为一,可以解决落鱼管柱与井眼尺寸相差较大时公锥工具难以使用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头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外筒相连接,使得所述接头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部。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接头的上端设置有螺纹,使得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接头的上端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钻杆管柱相连接。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公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接头的下端相连接。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层引鞋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下部相连接。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层引鞋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中层引鞋的内侧相连接。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筒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所述小直径段通过一中空圆锥台状的过渡段设置于所述大直径段的顶部;并且,所述小直径段的内径与所述接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接头的下端穿过所述小直径段,以插接的方式与所述小直径段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通过在外筒内设置尺寸依次减小的中层引鞋和内层引鞋,使其形成为一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并将公锥设置在其内,使得公锥与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合而为一,可以解决落鱼管柱与井眼尺寸相差较大时公锥工具难以使用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专利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接头,2-外筒,21-大直径段,22-小直径段,23-过渡段,3-公锥,4-中层引鞋,5-内层引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包括接头1、外筒2、公锥3和引鞋结构。优选的,外筒2包括大直径段21和小直径段22。小直径段22通过一中空圆锥台状的过渡段23设置于大直径段21的顶部。接头1以其下端插入外筒2的方式设置于外筒2的顶部。优选的,小直径段22的内径与接头1的外径相匹配,接头1的下端穿过小直径段22,以插接的方式与小直径段22相连接。进一步的,接头1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外筒2相连接,使得接头1固定于外筒2的顶部。在使用状态下,接头1的上端连接至钻杆管柱。优选的,在接头1的上端设置有螺纹,使得在使用状态下接头1的上端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钻杆管柱相连接。另外,接头1上的连接结构(如连接螺纹)可根据与其连接的钻具接头的扣性进行灵活选择。公锥3设置于外筒2内并与接头1的下端相连接。优选的,公锥3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接头1的下端相连接。引鞋结构包括中层引鞋4和内层引鞋5。其中,中层引鞋4设置于外筒2的内壁下部,优选的,中层引鞋4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外筒2的内壁下部相连接。其中,内层引鞋5设置于中层引鞋4上。优选的,内层引鞋5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中层引鞋4的内侧相连接。并且中层引鞋4、内层引鞋5的尺寸是依次减小的,以引导落鱼管柱进入外筒2内,使得公锥3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进而对落鱼管柱内部进行造扣,从而打捞落鱼管柱,将落鱼管柱启出。另外,本技术的引鞋尺寸和引鞋层数可以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进行打捞作业时,将接头1连接在钻杆管柱上,通过钻杆管柱将其下放至井底落鱼管柱鱼顶附近,外筒2、中层引鞋4、内层引鞋5依次起作用将偏于一侧井壁的落鱼鱼头引导进入打捞装置内部,使得公锥3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进而对落鱼管柱内部进行造扣,从而打捞落鱼管柱,将落鱼管柱启出,实现打捞功能。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通过在外筒2内设置尺寸依次减小的中层引鞋4和内层引鞋5,使其形成为一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并将公锥3设置在其内,使得公锥与带多层引鞋结构的打捞外筒合而为一;使用时,通过钻杆管柱下放入井,通过多层引鞋结构依次引导落鱼管柱进入打捞装置内部,最后依靠公锥在落鱼管柱鱼顶部位水眼内部造扣后启出落井管柱,进而实现打捞功能。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可以解决解决落鱼管柱与井眼尺寸相差过大时落鱼管柱贴于一侧井壁,常规公锥打捞工具难以打捞落鱼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单、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技术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头(1)、外筒(2)、公锥(3)和引鞋结构;所述接头(1)以其下端插入所述外筒(2)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接头(1)的上端连接至钻杆管柱;所述公锥(3)设置于所述外筒(2)内并与所述接头(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引鞋结构包括中层引鞋(4)和内层引鞋(5);其中,所述中层引鞋(4)设置于所述外筒(2)的内壁下部,所述内层引鞋(5)设置于所述中层引鞋(4)上,并且所述中层引鞋(4)、所述内层引鞋(5)的尺寸依次减小,以引导落鱼管柱进入所述外筒(2)内,使得所述公锥(3)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头(1)、外筒(2)、公锥(3)和引鞋结构;所述接头(1)以其下端插入所述外筒(2)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接头(1)的上端连接至钻杆管柱;所述公锥(3)设置于所述外筒(2)内并与所述接头(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引鞋结构包括中层引鞋(4)和内层引鞋(5);其中,所述中层引鞋(4)设置于所述外筒(2)的内壁下部,所述内层引鞋(5)设置于所述中层引鞋(4)上,并且所述中层引鞋(4)、所述内层引鞋(5)的尺寸依次减小,以引导落鱼管柱进入所述外筒(2)内,使得所述公锥(3)能够进入落鱼管柱的水眼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外筒(2)相连接,使得所述接头(1)固定于所述外筒(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尺寸井眼多引鞋公锥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1)的上端设置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付修根宋春彦董维哲曹立胜葛要奎李世豪王东马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三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