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47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52
为了确保再充气性并且抑制胎趾的变形,装接于15°锥形的规定轮辋充的气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20,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胎圈芯21,设置于一对胎圈部20的每一个,胎圈部20的位于胎圈芯21的内周面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长线A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位于穿过延长线A与轮胎内表面40的交点P,以与延长线A垂直的角度从延长线A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虚拟线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穿过胎圈底部25和轮胎内表面40的交点Q以及延长线A和轮胎内表面40的交点P的线段C与虚拟线B形成的角度α为0°以上且25°以下。

Inflatable tire

In order to ensure re aeration and suppres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oe, the gas tires 1 filled with a 15 degree conical rims are equipped with a pair of bead parts 20, both sides of the tire equatorial plane with the width of the tire, and the bead core 21, set at each of a pair of bead parts 20, and the 20 of the bead section at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bead core 21. The part of the radial inside of the tire in the extension line A of the tire width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point P passing through the extension line A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ire 40, to the outside of the tir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irtual line B that extends from the extension line A to the radial inside of the tire, through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ottom 25 of the tire circle and the 40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ire,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extension line A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line A. The angle C of line A and the intersection point P of the tire inner surface 40 and the virtual line B of C are above 0 degrees and below 25 deg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具有胎圈芯的胎圈部,通过在胎圈部嵌合车轮,能在车轮上对充气轮胎进行轮辋组装。此外,对于用于卡车、公共汽车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而言,通常进行的是:在胎面磨耗而行驶完一次寿命后会进行轮胎翻新,来翻新胎面。行驶完一次寿命后的充气轮胎的轮胎翻新在将充气轮胎从车轮卸下的状态下进行,并且轮胎翻新后再次进行轮辋组装,但是,当充气轮胎老化而橡胶氧化脆化时,在从车轮拆卸时、轮辋组装时,有时作为胎圈部的顶端部分的胎趾会变形而损伤。因此,在现有的充气轮胎中,有抑制胎趾的损伤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对胎圈部的胎趾的部分施加倒圆,使胎趾的部分的内包角形成于105°~150°的范围内,来抑制从车轮拆卸时、轮辋组装时的胎趾的变形,并抑制胎趾的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11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为了抑制胎趾的变形而对胎趾的部分施加倒圆的情况下,胎圈部的嵌合于车轮的部分的面积会变小,恐怕会降低嵌合部分处的密封性。在胎圈部与车轮的嵌合部分处的密封性降低的情况下,轮胎翻新后的再充气时会容易漏气,因此,难以充气。从而,确保轮胎翻新后的再充气性并且抑制胎趾的变形是非常困难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再充气性并且抑制胎趾的变形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接于15°锥形的规定轮辋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胎圈芯,设置于一对所述胎圈部的每一个,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圈部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内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长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延长线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以与所述延长线垂直的角度从所述延长线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虚拟线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穿过作为所述胎圈部的内周面并嵌合于所述规定轮辋的嵌合部和所述轮胎内表面的交点以及所述延长线和所述轮胎内表面的交点的线段与所述虚拟线形成的角度为0°以上且25°以下。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胎圈部的穿过所述嵌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直线与所述线段形成的角度为85°以上且100°以下。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嵌合部由复数弹性模量为3MPa以上且7MPa以下,断裂伸长率为200%以上且350%以下的橡胶层构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实现能确保再充气性并且抑制胎趾的变形这一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面图。图2是图1的G部分的详细图。图3是图2的H部分的详细图。图4是针对轮辋缓冲橡胶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图5B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图5C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置换且容易想到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朝向轮胎旋转轴的方向,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远离轮胎旋转轴的方向。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向。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面图。在子午剖面图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1在作为轮胎径向的最外侧的部分配设有胎面部2,胎面部2的表面、即在装接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省略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形成为胎面表面3。在胎面表面3,形成有多个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15,形成有多个与周向主槽15交叉的横纹槽(省略图示)。在胎面表面3,由这些多个周向主槽15、横纹槽划分成多个环岸部10。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适当地设定周向主槽15的条数、轮胎周向上的横纹槽的间隔,横纹槽的长度、角度以及各槽的槽宽、槽深度等。即,优选适当地设定形成于胎面表面3的、所谓的胎面花纹。轮胎宽度方向的胎面部2的两端形成为胎肩部4,从胎肩部4至轮胎径向内侧的规定位置配设有侧壁部5。就是说,侧壁部5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充气轮胎1的两侧共两处。而且,胎圈部20位于各侧壁部5的轮胎径向内侧,胎圈部20与侧壁部5同样地配设于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共两处。即,胎圈部20在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配设有一对。在一对胎圈部20分别设有胎圈芯21,在各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设有胎边芯30。胎圈芯21通过将作为钢丝的胎圈钢丝卷成环状而形成。胎边芯30是配置于通过将后述的胎体6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在胎圈芯21的位置处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回而形成的空间的橡胶材。胎圈部20构成为能装接于15°锥形的规定轮辋。在此,规定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适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Rim(测量轮辋)”。即,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能够装接于使与胎圈部20嵌合的部分相对于旋转轴以15°的倾斜角倾斜的规定轮辋。在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设有带束层7。带束层7例如形成,层叠有四层带束71、72、73、74的多层构造,用涂层橡胶包覆由钢或者聚酯、人造丝或尼龙等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条带束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此外,带束71、72、73、74构成为所谓的斜交构造,即定义为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的带束帘线互不同,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地层叠。在该带束层7的轮胎径向内侧以及侧壁部5的轮胎赤道CL侧,连续地设有内包径向层的帘线的胎体6。该胎体6具有由一层帘布层构成的单层构造或层叠多层帘布层而成的多层构造,呈环状架设在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胎圈芯21之间,构成轮胎的骨架。具体而言,胎体6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胎圈部20中的、一侧的胎圈部20配设至另一侧的胎圈部20,以包住胎圈芯21以及胎边芯30的方式,在胎圈部20沿着胎圈芯21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即,胎体6以从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穿过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内侧,配设至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在胎圈部20处绕胎圈芯21折回。如此配设的胎体6的帘布层是用涂层橡胶包覆由钢或者芳纶、尼龙、聚酯或人造丝等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条胎体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此外,在胎体6的内侧或该胎体6的充气轮胎1的内部侧,沿着胎体6形成有内衬8。图2是图1的G部分的详细图。在胎体6绕胎圈芯21折回的部分处,配设有由钢帘线构成的胎体增强层35。胎体增强层35配设为位于胎体6的折回部分的胎体6的外侧且与胎体6重叠,与胎体6同样地绕胎圈芯21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折回并在轮胎周向连续地配设。就是说,胎体增强层35在胎体6位于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处,位于胎体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在胎体6位于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处,位于胎体6的轮胎径向内侧,在胎体6位于胎圈芯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接于15°锥形的规定轮辋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胎圈芯,设置于一对所述胎圈部的每一个,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圈部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内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长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延长线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并以与所述延长线垂直的角度从所述延长线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虚拟线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穿过作为所述胎圈部的内周面并嵌合于所述规定轮辋的嵌合部和所述轮胎内表面的交点以及所述延长线和所述轮胎内表面的交点的线段与所述虚拟线形成的角度为0°以上且2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5 JP 2015-2551971.一种装接于15°锥形的规定轮辋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胎圈芯,设置于一对所述胎圈部的每一个,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圈部的位于所述胎圈芯的内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长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延长线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并以与所述延长线垂直的角度从所述延长线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虚拟线的轮胎宽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