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装体以及电极组装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15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5:03
正极板(30)在正极用金属箔(32)的表面(32c)具有表正极活性物质层(34)。负极板(40)在负极用金属箔(42)的表面(42c)具有表负极活性物质层(44)。表正极活性物质层(34)具有从正极用金属箔(32)的表面(32c)的1边以正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34a)。表负极活性物质层(44)具有从负极用金属箔(42)的表面(42c)的1边以负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大锥形部(44a)。正极板(30)和负极板(40)各自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两者隔着隔离物(54)交替层叠。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The positive plate (30) has a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layer (34) on the surface (32c) of the metal foil (32) on the positive electrode. The negative plate (40) has a surface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layer (44) on the surface (42C) of the metal foil (42)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The surface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34) has a positive maximum cone (34a) inclined from one side of the surface (32c) of the metal foil (32) for the cathode at a positive maximum inclination angle. The surface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layer (44) has a negative maximum cone (44a) inclined from one side of the surface (42c) of the metal foil (42) for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t a negative maximum inclination angle. The surfaces of the positive plates (30) and the negative plates (40) are orien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he two layers are alternately stacked through the isolator (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极组装体以及电极组装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组装体以及电极组装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特开平9-120836号公报公开的2次电池中,在壳体的内部封入有电极组装体和电解液。在电极组装体中,被隔离物包裹的正极板与负极板交替层叠。在新品状态的2次电池中,电解液填充在壳体内。因此,电解液充满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层周围。随着2次电池的使用,电解液由于电解、蒸发而减少。当电解液减少时,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层会从电解液露出。并且,在露出的活性物质层的周围会形成电解液的积液。该积液是浸入到活性物质层的电解液由于表面张力而存留在活性物质层周围所形成的。当2次电池被充放电时,活性物质层会膨胀收缩。伴随着该膨胀收缩,在电解液的积液与活性物质层之间会发生电解液的往返。电解液返回到活性物质层从而电解液被供应给活性物质层。并且,活性物质层被电解液浸渗而不会干燥。在特开平9-120836号公报中,没有公开在电极组装体中促进向各活性物质层供应电解液的具体结构。没有公开抑制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关于层叠方向的电解液的浸渗不匀的具体结构。没有公开用于充分确保正极板和负极板各自的活性物质的容量的具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层叠有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电极组装体中促进向各活性物质层供应电解液的结构。或者提供一种抑制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关于层叠方向的电解液的浸渗不匀的结构。或者提供一种充分确保正极板和负极板各自的活性物质的容量的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1个特征,电极组装体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离物。正极板具有设于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正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板具有设于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负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离物设于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1边向正极板的内侧以正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里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正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1边向正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正极大倾斜角度小的正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小锥形部。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1边向负极板的内侧以负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大锥形部。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负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1边向负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负极大倾斜角度小的负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小锥形部。并且,在电极组装体中,设有正极大锥形部的正极板的表面与设有负极大锥形部的负极板的表面在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厚度方向上朝向同一方向,正极板与负极板隔着隔离物交替层叠。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中,在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外缘分别设有向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内侧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和负极大锥形部。由此,在电极组装体中,以沿着这些大锥形部去往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内侧的方式形成电解液的积液。因此,在电极组装体中,能促进向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内侧供应电解液,提高电解液向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渗效率。其结果是,在电极组装体中,对于与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表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着隔离物相对的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里正极活性物质层,也能促进电解液的供应,提高电解液的浸渗效率。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中,正极板和负极板以使设有正极大锥形部和负极大锥形部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层叠。由此,在电极组装体中,例如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以使它们的表面和里面顺序不同的方式层叠的情况相比,电解液能进入的间隙分散。因此,在电极组装体中,除了能如上述那样实现促进向各活性物质层供应电解液以外,还能抑制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在层叠方向上发生电解液的浸渗不匀。此外,正极板和负极板将正极小锥形部和负极小锥形部的倾斜角度设定得小,从而能充分确保活性物质的容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正极板或者负极板中的任意一方构成由比该正极板或者该负极板面积大的隔离物包裹成袋状的电极板单元。在正极板构成电极板单元的情况下,正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负极大倾斜角度小。在负极板构成电极板单元的情况下,负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正极大倾斜角度小。在上述电极板单元中,隔离物从外侧覆盖形成在电极板的外缘周围的电解液的积液,成为保持该积液的面的一部分。并且,隔离物有助于电解液的积液的形成。因此,在电极板单元中,与露出状态的电极板(露出电极板)相比,沿着大锥形部形成的电解液的积液容易被稳定保持。因此,通过将电极板单元的大锥形部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比露出电极板的大锥形部的倾斜角度小,能使电极板单元与露出电极板之间实现形成于各自的大锥形部的积液的量的均匀化。这些电极单元和露出电极板被交替层叠,由此在电极组装体中,能抑制关于层叠方向的电解液的浸渗不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隔离物为单片状。并且,正极用金属箔比负极用金属箔面积小。另外,正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负极大倾斜角度小。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中,正极板的面积比负极板的面积小,因此负极板从正极板伸出并被层叠。该伸出部分成为保持形成在正极板的外缘周围的电解液的积液的面的一部分,有助于该积液的形成。因此,在正极板中,与负极板相比,沿着大锥形部形成的电解液的积液容易被稳定保持。因此,通过将正极板的大锥形部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比负极板的大锥形部的倾斜角度小,能使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实现形成于大锥形部的积液的量的均匀化。这些正极板和负极板被交替层叠,由此在电极组装体中,能抑制关于层叠方向的电解液的浸渗不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别被耐热层覆盖。负极大锥形部从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直至耐热层而连续设置。并且,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负极大锥形部中露出。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中,负极板的两活性物质层被耐热层覆盖。耐热层能有效地抑制正极板与负极板由于高热等而短路。而且,在上述电极组装体中,负极大锥形部连续设置直到耐热层为止,负极大锥形部使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部分露出。因此,能促进从沿着负极大锥形部形成的电解液的积液向表负极活性物质层供应电解液,提高电解液向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浸渗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涉及一种电极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上述电极组装体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设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离物。在该电极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中,准备正极母片,其在带状的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和里面分别具有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里正极活性物质层。另外,准备负极母片,其在带状的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和里面分别具有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对正极母片从表正极活性物质层朝向里正极活性物质层照射激光,从正极母片切出正极板,并且在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从正极板的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1边向正极板的内侧以正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另外,在里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从正极板的正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1边向正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正极大倾斜角度小的正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小锥形部。另外,对负极母片从表负极活性物质层朝向里负极活性物质层照射激光,从负极母片切出负极板,并且在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从负极板的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1边向负极板的内侧以负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大锥形部。另外,在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从负极板的负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1边向负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负极大倾斜角度小的负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小锥形部。并且,使设有正极大锥形部的正极板的表面与设有负极大锥形部的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正极板,其具有设于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板,其具有设于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隔离物,其设于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之间,上述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上述表面的1边向上述正极板的内侧以正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上述里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上述里面的1边向上述正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上述正极大倾斜角度小的正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小锥形部,上述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上述表面的1边向上述负极板的内侧以负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大锥形部,上述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上述里面的1边向上述负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上述负极大倾斜角度小的负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小锥形部,设有上述正极大锥形部的上述正极板的表面与设有上述负极大锥形部的上述负极板的表面在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的厚度方向上朝向同一方向,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隔着上述隔离物交替层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极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正极板,其具有设于正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板,其具有设于负极用金属箔的表面的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设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里面的里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隔离物,其设于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之间,上述表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上述表面的1边向上述正极板的内侧以正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大锥形部,上述里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正极用金属箔的上述里面的1边向上述正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上述正极大倾斜角度小的正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正极小锥形部,上述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上述表面的1边向上述负极板的内侧以负极大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大锥形部,上述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从上述负极用金属箔的上述里面的1边向上述负极板的内侧以角度比上述负极大倾斜角度小的负极小倾斜角度倾斜的负极小锥形部,设有上述正极大锥形部的上述正极板的表面与设有上述负极大锥形部的上述负极板的表面在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的厚度方向上朝向同一方向,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隔着上述隔离物交替层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装体,上述正极板或者上述负极板中的任意一方构成由比该正极板或者该负极板面积大的上述隔离物包裹成袋状的电极板单元,在上述正极板构成上述电极板单元的情况下,上述正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上述负极大倾斜角度小,在上述负极板构成上述电极板单元的情况下,上述负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上述正极大倾斜角度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装体,上述隔离物为单片状,上述正极用金属箔设定为比上述负极用金属箔面积小,并且上述正极大倾斜角度设定为比上述负极大倾斜角度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装体,上述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和上述里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别被耐热层覆盖,上述负极大锥形部从上述表负极活性物质层直至上述耐热层而连续设置,上述表负极活性物质层在上述负极大锥形部中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形厚志小笠原雅人合田泰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