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46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所述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所述极耳温度发送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从电池内部反应入手获取准确的电池反应温度,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并提前预警电池失控温度,保证电池使用安全。

Temperature alarm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erature alarm method, a device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Determine the first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ion of the cathode material of the single cell of the electric car battery and the electrolyte, determine the second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ion of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single cell of the electric car battery and the electrolyte, determine the first temperature and the smaller value in the second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less described. The battery protection temperature is set and the battery protection temperature is stored in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polar ear temperature at the single cell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is detected and the polar ear temperature is sent to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hen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 polar ear temperature is greater than the battery protection temperature,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 electrode temperature is greater than the battery protection temperature. Send out alarm cue. An accurate battery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obtained from the internal reaction of the battery, which is used for real-time detection of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arly warning of the control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和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被认为是当前节能和减排的有效路径之一。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归根结底为电池产热与散热问题,解决电池内部温度的方案从减小电池产热量和增大电池散热量入手,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使用热面材料和保险丝等设备、优化电池外壳结构等方法;化学法包括对电机材料的改性、电解液改性、寻找新的电极材料。化学法是从电池内部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专利技术理想的新材料和新的电解液处于试验阶段,离实际应用尚远。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池温度传感方法设置短路保护,检测电池极耳处的极耳温度,并基于极耳温度与预定电池保护温度的比较结果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极耳处温度与电池内部温度为两个概念,电池内部温度通常略高于极耳温度。目前主要基于经验值确定电池保护温度。有可能当电池保护温度还未到达,而电池内部已经过热,从而可能导致电池不安全,降低了电池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包括: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所述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所述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所述极耳温度发送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包括: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正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正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正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正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材料对称系数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第二系数的和为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包括: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负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负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负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负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二温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材料对称系数包括第三系数和第四系数,其中所述第三系数与所述第四系数的和为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正常提示;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电池保护装置触发指令;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电动汽车电池停止工作指令。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装置,包括:存储模块,用于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所述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所述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所述极耳温度发送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报警模块,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模块,用于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正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正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正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正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模块,用于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负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负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负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负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的保护装置。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极耳温度发送到电池管理系统;当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极耳温度大于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从电池内部反应入手,得到准确的电池反应温度,用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检测,并提前预警电池失控温度,保证电池使用安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确定第一温度的示范性流程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确定第二温度的示范性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所述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所述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所述极耳温度发送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确定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所述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中的较小值,基于所述较小值设置电池保护温度,并将所述电池保护温度存储到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处的极耳温度,将所述极耳温度发送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所述极耳温度大于所述电池保护温度时,发出报警提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一温度包括: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正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正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正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正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正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正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一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对称系数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与所述第二系数的和为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单体电池的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第二温度包括:经由离子浓度测量仪检测O离子浓度值和R离子浓度值,并经由电势检测器检测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基于所述O离子浓度值、R离子浓度值和所述负极材料的平衡电极电势,计算负极材料对称系数;两次测量所述负极材料的电势和电流密度,并基于两次测量值计算负极材料的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函数中的常量,将所述常量作为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基于所述负极材料温度系数和所述负极材料对称系数计算所述第二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对称系数包括第三系数和第四系数,其中所述第三系数与所述第四系数的和为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宋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