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4654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44
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包括干式油底壳、机油泵、机油罐、油柄体和滤清器,干式油底壳通过法兰和螺栓与发动机曲轴箱的孔位连接;干式油底壳的侧面具有两个出口端,干式油底壳的出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连接,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机油罐上端的入油口相连,机油罐下端的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相连,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油柄体,机油滤清器与油柄体连接,由于设置了带有油气分离效果的管柱式旋流分离器于机油罐内部,因此,能分离来自机油泵的罗茨泵夹杂空气的机油,与没有油气分离效果的机油罐相比,机油罐顶部出来的空气机油含量几乎为0,油气分离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FSAE赛事中,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改造大部分依旧在改进传统湿式油底壳上,通过降低湿式油底壳高度来优化整车重心高度。但即便如此在比赛过程中依旧会因为加速度而使机油聚集在一侧,机油泵抽不到足够的机油,轻则加大发动机磨损,重则烧瓦拉缸。为降低发动机的安装高度,降低赛车重心,采用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能大幅减小油底壳的高度。目前应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方案较少。本技术对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由于干式油底壳中的机油很少,若不加以油气分离,空气会从扫气泵进入机油罐内,使机油泡沫化,进而影响润滑性能。故简化油气分离系统,降低整套润滑系统重量成为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改进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初步分离机油含有的空气,降低机油泡沫化程度,提高发动机润滑效果,并降低整套润滑系统的重量的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干式油底壳、机油泵、机油罐、油柄体和滤清器,干式油底壳通过法兰和螺栓与发动机曲轴箱的孔位连接;干式油底壳的侧面具有两个出口端,干式油底壳的出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连接,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机油罐上端的入油口相连,机油罐下端的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相连,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油柄体,机油滤清器与油柄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油罐包括中心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分离器和出口管,中心管与第一筒体的上端面连接且中心管的一端处于第一筒体内,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筒体的一端处于第二筒体内,分离器和出口管处于第二筒体内,分离器与第一筒体连接,出口管与分离器连接,出口管上设有多个出口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式油底壳包括两个截面呈倒三角形的第一腔体,干式油底壳的上端面为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的连接法兰,在干式油底壳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出口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柄体包括油柄座体,在油柄座体的侧壁设有与连接管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油柄座体的腔体内设有与机油滤清器连接端相通的第一通道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编织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油泵为三阶结构,机油泵包括二阶罗茨泵和一阶转子泵,所述二阶罗茨泵包括两组罗茨泵,一阶转子泵为一组齿轮泵,二阶罗茨泵通过连接管分别与干式油底壳的出口端、机油罐上端的入油口连接,一阶转子泵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油柄体、机油罐下端的出油口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带有油气分离效果的管柱式旋流分离器于机油罐内部,因此,能分离来自机油泵的罗茨泵夹杂空气的机油,与没有油气分离效果的机油罐相比,机油罐顶部出来的空气机油含量几乎为O,油气分离效果显著。因此,降低了机油的泡沫化程度,提高机油使用质量,且减少了机油的消耗量,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润滑效果。由于利用原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位置作为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内外油路油柄体的安装位置,减小了小型赛车湿式润滑改干式润滑系统对发动机的修改程度,降低了改造成本和难度,方便了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在小型赛车中的应用。因为干式油底壳具有两个第一腔体,这样可以降低机油在干式油底壳内的晃动幅度,同时第一腔体的斜坡让给机油自然而然流至出口处,而干式油底壳的高度较低,可以减轻了整套润滑系统的重量,降低了发动机的安装高度,拥有更低的重心,更轻的重量,进而拥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因此,位于干式油底壳的机油能更快更均匀地被抽出,从而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油罐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干式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油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机油泵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干式油底壳1、机油泵2、机油罐3、油柄体4和滤清器5,干式油底壳1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所述干式油底壳1包括两个截面呈倒三角形的第一腔体6,干式油底壳1的上端面为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的连接法兰7,在干式油底壳1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腔体6相通的出口端8,所述机油泵2为三阶结构,机油泵2包括二阶罗茨泵9和一阶转子泵10,所述二阶罗茨泵9包括两组罗茨泵,一阶转子泵10为一组齿轮泵,所述机油罐3包括中心管11、第一筒体12、第二筒体13、分离器14和出口管15,中心管11与第一筒体12的上端面连接且中心管11的一端处于第一筒体12内,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筒体12的一端处于第二筒体13内,分离器14和出口管15处于第二筒体13内,分离器14与第一筒体12连接,出口管15与分离器14连接,出口管15上设有多个出口部,二阶罗茨泵9通过连接管16分别与干式油底壳1的出口端8、机油罐3上端的入油口连接,一阶转子泵10通过连接管16分别与油柄体4、机油罐3下端的出油口连接,干式油底壳1的出口端8分别通过连接管16与机油泵2连接,机油滤清器5与油柄体4连接,所述油柄体4包括油柄座体17,在油柄座体17的侧壁设有与连接管16连接的第二接口18,在油柄座体17的腔体内设有与机油滤清器5连接端相通的第一通道部19,所述连接管16为金属编织管。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干式油底壳1承接发动机曲轴箱滴落的机油,机油泵2通过其内部的罗茨泵将干式油底壳1承接的机油和发动机曲轴箱内部的空气通过连接管16吸入,机油泵2中的罗茨泵再通过连接管16将机油和空气一同进入带有油气分离功能的机油罐3中,机油和空气在带有油气分离功能的机油罐3中进行油气分离,在管柱式螺旋分离器14的作用下,利用机油自身动能在机油罐3内腔中撞壁并产生较大离心力,机油将贴附于第一筒体12和分离器14上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至出口管15,由于密度动能不同,机油罐3内腔上离心的机油便将夹杂的空气分离出来,因空气密度较轻,形成内部螺旋上升流,从机油罐3顶部排出,而机油在机油罐3内腔壁面上逐渐下落,油气分离过程也完成了,机油泵2中的转子泵将初步油气分离的机油通过连接管16吸入其中,再通过机油泵2的转子泵将机油进入到油柄体4中,机油进入到油柄体后再经过机油滤清器5滤清后由油柄体4的第一通道部19进入到发动机内部油路。由于设置了带有油气分离效果的管柱式旋流分离器14于机油罐3内部,因此,能分离来自机油泵2的罗茨泵夹杂空气的机油,与没有油气分离效果的机油罐3相比,机油罐3顶部出来的空气机油含量几乎为O,油气分离效果显著。因此,降低了机油的泡沫化程度,提高机油使用质量,且减少了机油的消耗量,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润滑效果。由于利用原发动机机油滤清器5位置作为干式油底壳1润滑系统内外油路油柄体4的安装位置,减小了小型赛车湿式润滑改干式润滑系统对发动机的修改程度,降低了改造成本和难度,方便了干式油底壳1润滑系统在小型赛车中的应用。因为干式油底壳1具有两个第一腔体6,这样可以降低机油在干式油底壳1内的晃动幅度,同时第一腔体6的斜坡让给机油自然而然流至出口处,加快了曲轴箱滴落的机油从干式油底壳1流向机油泵2的速度,提高了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油底壳、机油泵、机油罐、油柄体和滤清器,干式油底壳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干式油底壳的侧面具有两个出口端,干式油底壳的出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连接,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机油罐上端的入油口相连,机油罐下端的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相连,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油柄体,机油滤清器与油柄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油底壳、机油泵、机油罐、油柄体和滤清器,干式油底壳与发动机曲轴箱连接,干式油底壳的侧面具有两个出口端,干式油底壳的出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连接,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机油罐上端的入油口相连,机油罐下端的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机油泵相连,机油泵通过连接管与油柄体,机油滤清器与油柄体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罐包括中心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分离器和出口管,中心管与第一筒体的上端面连接且中心管的一端处于第一筒体内,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筒体的一端处于第二筒体内,分离器和出口管处于第二筒体内,分离器与第一筒体连接,出口管与分离器连接,出口管上设有多个出口部。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赛车的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翔钟玉华赖卓虹邱咏怡宋宇祝存耀张继锋林喆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