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36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后方设有过渡辊,过渡辊的位置高度低于后梁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纱由织轴送出,得以首先经过过渡辊,然后再抵达并经过后梁辊。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经纱抵达后梁辊前,已由过渡辊对经纱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担,能够减轻后梁辊处的经纱压力;此外,在后梁辊移动过程中,由于后梁辊所带动的经纱段在过渡辊处被阻隔,经纱在织轴处送出角度可保持较好的稳定状态;有利于提高后梁辊张力传感器的灵敏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气织机,特别与喷气织机的后梁部分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喷气织机,其经纱上机张力主要是由一个后梁辊形成并调整,经纱由织轴送出,直接经过该后梁辊并形成包角,在进行张力调整时,使后梁辊相应移动促使经纱包角随之改变,进而达到使经纱保持适宜张力的目的。由于经纱由织轴送出直接经过后梁辊,而导致下述问题的出现一是经纱的压力过于集中在该后梁辊上;二是在后梁辊移动过程中还会使在织轴处送出经纱角度随之产生较大幅度变化,状态平稳性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给后梁辊的张力传感器带来不利影响,使其灵敏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其能将织轴送出经纱在到达后梁辊前所产生压力进行分担。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后方设有过渡辊。上述过渡辊,其位置高度低于后梁辊。上述过渡辊,其两侧轴端可通过轴承套与对应侧机架墙板联接。本技术,经纱由织轴送出,得以首先经过过渡辊,然后再抵达并经过后梁辊。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经纱抵达后梁辊前,已由过渡辊对经纱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担,能够减轻后梁辊处的经纱压力;此外,在后梁辊移动过程中,由于后梁辊所带动的经纱段在过渡辊处被阻隔,经纱在织轴处送出角度可保持较好的稳定状态;特别有利于提高后梁辊张力传感器的灵敏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仅示出了朝向机架右侧的部分。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未述及的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均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所记载的相应技术手段。结合图1及图2,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1和过渡辊3,过渡辊3位于后梁辊1的后方,高度低于后梁辊1,过渡辊3的右侧轴端301通过轴承套302与右侧机架墙板5联接,左侧轴端也同样通过轴承套与左侧机架墙板联接。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对过渡辊3的位置并未有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设置在经纱4由织轴2到达后梁辊1的路径上,即在经纱4由织轴2送出抵达后梁辊1前,能经过过渡辊3,并形成包角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其特征在于在后梁辊的后方设有过渡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辊,其位置高度低于后梁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辊,其两侧轴端通过轴承套与对应侧机架墙板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后方设有过渡辊,过渡辊的位置高度低于后梁辊。本技术,经纱由织轴送出,得以首先经过过渡辊,然后再抵达并经过后梁辊。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经纱抵达后梁辊前,已由过渡辊对经纱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担,能够减轻后梁辊处的经纱压力;此外,在后梁辊移动过程中,由于后梁辊所带动的经纱段在过渡辊处被阻隔,经纱在织轴处送出角度可保持较好的稳定状态;有利于提高后梁辊张力传感器的灵敏性。文档编号D03D49/06GK2873818SQ20062008079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高玉刚, 齐立民, 周兴昌 申请人:青岛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气织机新型后梁结构,包括后梁辊,其特征在于:在后梁辊的后方设有过渡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刚齐立民周兴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