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920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本装置包括:供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并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的挡板;固设于挡板上靠近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内侧面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有供固定止水片的安装槽;以及顶撑于挡板上远离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外侧面的顶撑结构,顶撑结构可伸缩调节,通过伸缩调节顶撑结构的长度以使得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保证了浇筑质量。利用凸起结构在地下连续墙上预留形成接头凹槽,方便对接安装定位,保证紧密连接,防止漏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现有技术中接头采用锁口管工艺,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预插一根直径和槽宽相等的钢管,即锁口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钢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结构。然后下副地墙钢筋笼的凸口放下衔接,然后浇筑混凝土两幅墙段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了。一般的做法是,在插入锁口管等预制接头后,填充石屑或沙包以固定锁口管的位置,但是锁口管和槽段的端部之间不易顶紧,造成接头处不密实,存在漏水隐患。锁口管的两侧分别为混凝土和泥土,长时间挤压拔出困难或拔出后形成的半凹榫状结构变形。石屑或沙包的用量极大、不可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连续墙接头处不密实存在漏水隐患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包括:供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并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的挡板;固设于所述挡板上靠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内侧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供固定止水片的安装槽;以及顶撑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外侧面的顶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可伸缩调节,通过伸缩调节所述顶撑结构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顶撑结构之间的加固结构。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结构为与所述挡板相适配的箱体,所述箱体贴设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侧面。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结构为间隔设置、且顶撑于所述加固结构的多个千斤顶。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千斤顶的底座贴设固定有顶撑板。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凸字型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挡板,开挖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将所述挡板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提供凸起结构,将所述凸起结构固设于所述挡板上靠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内侧面;提供顶撑结构,将所述顶撑结构顶撑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外侧面;在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通过伸缩调节所述顶撑结构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待混凝土初凝后取出所述凸起结构,从而地下连续墙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接头凹槽。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提供加固结构,将所述加固结构设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顶撑结构之间。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提供所述顶撑结构包括提供多个千斤顶,将所述多个千斤顶间隔设置、且顶撑于所述加固结构。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提供顶撑板,将所述顶撑板贴设固定于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将挡板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在浇筑过程中,挡板的内侧面受到混凝土的压力而不稳定,可通过伸缩调节顶撑结构的长度对挡板的外侧面施力,使得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保证了浇筑质量。在挡板的内侧面固定凸起结构,当在浇筑空间内浇筑之后即能利用凸起结构在初凝的地下连续墙上预留形成接头凹槽,从而在将相邻的两个地下连续墙进行拼接时可利用此接头凹槽进行拼接,方便对接安装定位,能够保证相邻的两个地下连续墙的紧密连接,解决了浇筑形成的相邻两个墙段的接头处不密实而存在漏水隐患的问题。方便安装和拆卸,可周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初凝后挡板和凸起结构部分拔出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俯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般地,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先施工形成一个下放有钢筋笼的槽段,将本装置固定在槽段的端部,在槽段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段,待初凝后将本装置取出,从而在墙段上形成接头凹槽,这样在浇筑相邻的墙段时可以通过该接头凹槽和该墙段拼接连接,这样两个墙段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了。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包括:供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10内、并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的挡板20;固设于挡板20上靠近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10的内侧面的凸起结构30,凸起结构30上设有供固定止水片的安装槽31;以及顶撑于挡板20上远离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10的外侧面的顶撑结构40,顶撑结构40可伸缩调节,通过伸缩调节顶撑结构40的长度以使得挡板20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本装置通过将挡板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在浇筑过程中,挡板的内侧面受到混凝土的压力而不稳定,可通过伸缩调节顶撑结构的长度对挡板的外侧面施力,使得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保证了浇筑质量。在挡板的内侧面固定凸起结构,当在浇筑空间内浇筑之后即能利用凸起结构在初凝的地下连续墙上预留形成接头凹槽,从而在将相邻的两个地下连续墙进行拼接时可利用此接头凹槽进行拼接,方便对接安装定位,能够保证相邻的两个地下连续墙的紧密连接,解决了浇筑形成的相邻两个墙段的接头处不密实而存在漏水隐患的问题。方便安装和拆卸,可周转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侧视图。参阅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安装于槽段的主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装置还包括设于挡板20和顶撑结构40之间的加固结构50。这样,利用加固结构50设置在挡板20的外侧面,从而间断性布置的多个顶撑结构40直接对加固结构50施力,进而保证利用加固结构50传递给挡板20均匀力,保证挡板20受力均匀,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直接利用间断性布置的多个顶撑结构40对挡板20施力时,由于不能保证多个顶撑结构40的施力大小相同,使得挡板20受力不均,不能保证稳定性,影响施工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加固结构50为与挡板20相适配的箱体,箱体贴设于挡板20上远离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10的侧面。箱体具有挤压、禁锢和调整挡板20的垂直度的作用。箱体需有足够的刚度,而钢板易弯、且钢板的截面厚度太小,达不到上述所需的效果,所以箱体不能用钢板代替。作为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顶撑结构40为间隔设置、且顶撑于加固结构50的多个千斤顶。在浇筑过程中,利用千斤顶的油缸伸缩来顶撑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并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的挡板;固设于所述挡板上靠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内侧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供固定止水片的安装槽;以及顶撑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外侧面的顶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可伸缩调节,通过伸缩调节所述顶撑结构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插设于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内、并作为地下连续墙侧模的挡板;固设于所述挡板上靠近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内侧面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供固定止水片的安装槽;以及顶撑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外侧面的顶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可伸缩调节,通过伸缩调节所述顶撑结构的长度以使得所述挡板呈竖直状紧紧地抵靠于所浇筑的地下连续墙的端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挡板和所述顶撑结构之间的加固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为与所述挡板相适配的箱体,所述箱体贴设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浇筑空间的侧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结构为间隔设置、且顶撑于所述加固结构的多个千斤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底座贴设固定有顶撑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凸字型结构。7.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