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48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均流板(1)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Flow sharing plate, oil separator, condenser and flic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ow sharing plate, an oil separator, a condenser and a flicker, which includes a plate body (11), and a plurality of overliquid slots (12) are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late body (11)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plate body (11), so that the deposition liquid droplets above the plate body (11) flow back to the liquid trough (12). The plate body (11) is below. The utility model sets a plurality of over liquid slots on the side side of the plate body of the current sharing plate, and the wall surface connected by the average flow plate and the over liquid trough can form the diversion channel of the deposition liquid drop above the plate body. The deposition liquid drops can flow below the liquid trough to the bottom of the current sharing plate, and can reduce the downward reflux effect of the fluid in other directions on the deposition liquid drop. Therefore,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the flow equalizing plate on the gaseous medium and the liquid medium is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技术介绍
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空间占比较大。随着用户需求多种多样,市场面向于体积小、性能高的方向集中。这也是技术与结构理念的兼顾发展,进而内置油分离器发展迅速,出现了各种新结构、新形式。但是,内置油分离器的研究重点不仅仅是节省机组空间,其分离效果的机理分析也是重中之重。在总体积不变、功耗不变的内置油分离器中,内部件结构形式决定着油气分离的能力,甚至结构优化后,其占用空间也会随之减小。内置油分离器中气流流动状态及过程较复杂,具体的规律很难找寻。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内置油分离器通常设置于冷凝器内部中上方,为了协调冷凝管有效布置,其内置油分离器的截面形状受限。进而导致其内部元件设计在符合汽液分离机理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拟合内置油分离器外形结构形式。而在汽液分离器分离效果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流场状态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均流板的合理设计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现有的均流板除了起到均气效果之外,在油气混合物经过均流板后撞击滤网后,气体穿过滤网进入到冷凝器,而油滴被阻隔在滤网下面,顺着重力作用向下滴落,透过均流板小孔回到积油槽中。这个过程中,油滴回落的量对整个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均流板中小孔周围气流源源不断,积累的油滴回程阻力较大,进而影响到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能够提高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流板,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以便所述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流回所述板体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均流孔,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从所述板体下方到达所述板体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在所述板体的表面上呈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表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45°。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液槽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下侧的位置还设有过渡钝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钝边结构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的倾角为90°。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气流总量不超过均流孔的气流总量的1%。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大于300mm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油气进口和前述的均流板。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所述均流板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所述均流板包括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之间的偏置位置,所述均流板包括从所述偏置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高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数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少于所述第五数量,或由第四数量到第五数量再到第六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四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五数量。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平均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平均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从所述油气进口所在位置沿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相同或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均流板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均流板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和/或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任意侧边上的所述过液槽在沿所述均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该侧边总长度的1/3。进一步地,还包括气液滤网和挡油板,所述气液滤网、所述均流板和所述挡油板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积油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内置形式的前述油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形式的前述油分离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均流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图5分别为本技术均流板的多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1)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11)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均流孔(13),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13)从所述板体(11)下方到达所述板体(1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在所述板体(11)的表面上呈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表面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11)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外斜角为30°~6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液槽(12)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11)下侧的位置还设有过渡钝边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的截面积大于300mm2。10.一种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油气进口(3)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均流板(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所述均流板(1)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所述均流板(1)包括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所述壳体长度的1/2位置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之间的偏置位置,所述均流板(1)包括从所述偏置位置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延伸到所述壳体的两端的第一均流板段和第二均流板段,所述第一均流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侧沿所述均流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离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上的所述过液槽(12)在单位长度上的数量从所述油气进口(3)所在位置分别沿所述第一均流板段和所述第二均流板段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数量,或由第一数量到第二数量再到第三数量的方式分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三数量均少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强胡东兵陈增辉杨旭峰胡海利赵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