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3301 阅读:2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条,包括发光单元和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设置在至少2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的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改善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

Light bar,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strip, including a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a columnar structure; the height of the columnar structure is larg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the columnar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at least 2 light emitting unit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lamp bar,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picture effect of th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指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时下流行的显示器大多采用侧入式背光源结构,随着目前显示器侧入式背光产品向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发展,有效发光区至LED发光面的距离A(参见图1b)越来越小,导致背光源的混光距离不足(混光原理参考图1a),使得hot-spot(LED发光侧对应的显示区域有明暗不均现象,又称萤火虫现象)的不良风险越来越高。目前,理论上改善Hot-spot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增加LED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光角,影响LED发光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LED荧光胶封装方式。但是目前常用的LED封装方式为凹胶(参考图1c)和平胶(参考图1d),受限于LED封装方式,各大LED供应商的发光角均不超过120°(参考图1e)。此外,凸胶(参考图1f)封装LED往往容易发生LED荧光粉脱落等问题而不被采用。因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时,发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侧入式显示器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窄边框甚至无边框产品导致混光区域减小;2、LED平胶和凹胶封装导致LED水平发光角小,混光效果差;3、LED凸胶封装容易出现导光板(LGP)挤压LED荧光粉导致荧光粉脱落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改善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发光单元和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设置在至少2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可选的,每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柱状结构。可选的,所述柱状结构为在远离灯条方向上呈逐渐缩小趋势的塔状结构。可选的,所述塔状结构包括多个互相堆叠的锥台,所述锥台的底面积大于其顶面积,且所述塔状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塔状结构包括多个互相堆叠的锥台,所述锥台的顶面积大于其底面积,且所述塔状结构外表面设置有反射膜。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LED,所述LED为凸胶封装或CSP封装。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灯条。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和导光板;所述灯条固定在所述胶框上;所述胶框包括楞筋,所述楞筋垂直于所述导光板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灯条,所述楞筋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橡胶件。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下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上印刷有黑边。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灯条中设置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柱状结构,当灯条安装在背光模组上时,由于有更高的柱状结构支撑,使得发光单元不易受到导光板的挤压,从而不易出现荧光粉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显示器的混光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显示器的有效发光区与LED间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c为现有技术中封装LED的凹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现有技术中封装LED的平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e为现有技术中凹胶或平胶封装LED的半光强发光角示意图;图1f为现有技术中封装LED的凸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的锥台角度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灯条的一个实施例,改善显示装置的画面效果。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灯条10,包括发光单元11和柱状结构12;所述柱状结构12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12设置在2个所述发光单元11之间。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通过在2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柱状结构,当灯条安装在背光模组上时,由于有更高的柱状结构支撑,使得发光单元不易受到导光板的挤压,从而不易出现荧光粉脱落的问题。较佳的,为了使这种支撑方式的效果更好,所述柱状结构12可设置在灯条10的中心位置,使得其两侧的各发光单元11均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本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灯条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灯条10,包括发光单元11和柱状结构12;所述柱状结构12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高度,每组相邻发光单元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柱状结构12,即所述发光单元11与柱状结构12间隔设置。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通过将所述发光单元与柱状结构间隔设置,当灯条安装在背光模组上时,由于每个发光单元旁边均有更高的柱状结构支撑,使得发光单元不易受到导光板的挤压,从而不易出现荧光粉脱落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发光单元本身体积较小和发光单元间距较小的情况,所述柱状结构也可以不是在每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均设置所述柱状结构,而是可以采用每个若干个发光单元设置1个柱状结构,即相邻的柱状结构之间存在至少2个以上的发光单元(具体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发光单元都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柱状结构的设置,使得结构和工艺更加简单。本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灯条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灯条10,包括发光单元11和柱状结构12;所述柱状结构12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12设置在2个所述发光单元11之间;其中,所述柱状结构12为在远离灯条方向上呈逐渐缩小趋势的塔状结构,所述塔状结构包括多个互相堆叠的锥台121,所述锥台121的底面积大于其顶面积,且所述塔状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当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到达所述柱状结构12时,通过柱状结构12的两个侧面的两次折射,从LED发出的光经过该柱状结构后偏离原来的光线角度,使得发光角度被增大。可选的,构成所述塔状结构的透明材料,选用可透光的材料即可,例如亚克力板等。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灯条,通过设置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柱状结构,当灯条安装在背光模组上时,由于有更高的柱状结构支撑,使得发光单元不易受到导光板的挤压,从而不易出现荧光粉脱落的问题;同时,通过更高的柱状结构对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进行折射,使得发光角度被增大,可以起到打散光的作用,从而起到进一步改善Hot-spot的效果;此外,所述柱状结构采用在远离灯条方向上呈逐渐缩小趋势的塔状结构,一方面通过下大上小的结构保证了柱状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与直接设置一个锥台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单元和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设置在至少2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单元和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且所述柱状结构设置在至少2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每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结构为在远离灯条方向上呈逐渐缩小趋势的塔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状结构包括多个互相堆叠的锥台,所述锥台的底面积大于其顶面积,且所述塔状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状结构包括多个互相堆叠的锥台,所述锥台的顶面积大于其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宗杰刁凯刘杰赵洪宇章晗黎明陈花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