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758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包括种养稻田或鱼塘的选择和消毒、深水稻播种和移栽、乌鳢放养、深水稻管理、乌鳢饲养管理、收割深水稻和捕捞乌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相比单独种植水稻,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且得到的深水稻米和乌鳢的品质更好。

A method for raising and cultivating deep rice and snakehea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ecological combination and breeding of deep rice and snakehead, including selection and disinfection of rice fields or fish ponds, deep rice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snakehead rearing, deep rice management, snakehead rearing management, harvesting deep rice and fishing snakehead. The invention adopts a method of ecological combination and breeding of deep water rice and snakehead with a combination of ecological cycle and breeding.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rice, it can obta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quality of deep water rice and snakehead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稻田养鱼”在浙江省青田县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水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稻田养鱼好处很多,它可以大幅度提高稻、鱼产量,并能合理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稻田养鱼不占耕地,可以一田多用,通过人为控制建立起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乌鳢,俗称黑鱼,肉质细嫩,口味鲜美,且营养价值颇高,因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是人们喜爱的上乘菜肴。乌鳢对外界环境要求不严格,生活适应能力较强,在100~150cm的水域中都能生长,即使在溶氧不足的水域中仍能生存。乌鳢在养殖上要求不高,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渐成为特种养殖品种一族。传统稻田养鱼,由于水稻植株低矮,采用的普通水稻一般植株在1m左右,稻田水面深度一般不高于20~30cm,只能共养一些对水深要求不高的鱼类,如田鱼、泥鳅等。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同时,如果田间水位一直保持在40cm以上,水稻植株极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此外,由于普通水稻其防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在栽种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防病和除虫工作,一般使用农药,这样会影响水产动物生长,这样不仅会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还会对水产动物造成一定的农药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采用一种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相比单独种植水稻,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且得到的深水稻米和乌鳢的品质更好。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过程a、种养稻田或池塘的选择和消毒:选择面积为2000~3000m2并挖有鱼沟的稻田或池塘,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出稻田100~120cm,所述鱼沟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50cm和200cm;过程b、深水稻播种育苗和移栽;过程c、乌鳢放养;过程d、深水稻管理:对移栽后的深水稻进行施肥、水位调节及病虫害防治;乌鳢饲养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过程e、深水稻收割和乌鳢捕捞。进一步地,过程(a)中,所述鱼沟呈“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所述消毒包括:每亩稻田或池塘用30kg生石灰撒施消毒。进一步地,所述深水稻种选自芦苇稻或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所述深水稻播种前:先对所述稻田施肥,每亩施的肥料中包括纯氮10~11kg、五氧化二磷5~6kg及氧化钾10~11kg;或使塘底平整,同时将塘底暴晒3~5天,再注水20cm,并按每亩100kg的使用量向所述池塘泼洒生石灰。进一步地,过程(b)中,所述深水稻播种育苗和移栽包括:用1.5%的确灵500倍浸泡深水稻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发芽后的深水稻种播种到秧田中,每亩秧田播种量为4~6kg;然后每亩秧田用17.2%幼禾葆200g兑水40~50kg,均匀喷洒秧板除草;待在秧田中育苗23~27天后开始移栽至所述稻田或所述池塘中,每亩栽种0.4万丛秧苗,所述鱼沟内不栽种秧苗。进一步地,过程(c)中,乌鳢鱼种放养前,将乌鳢鱼种在3~5%的盐水中消毒5~10秒;每亩放养规格为80~120g/尾的乌鳢鱼种1000~1100尾。进一步地,过程(d)中,所述施肥包括:先施基肥,所述基肥采用复合肥,所述基肥的使用量为8~12kg,待播种后的深水稻种生长到二叶时,每亩追施尿素5~7kg。进一步地,过程(d)中,所述水位调节包括:移栽后灌浅水,待深水稻秧苗成活返青后继续浅水灌溉;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采取搁田,以后保持80~100cm的水位;待收获前15~20天开始要逐步降低水位,使鱼逐步回游到鱼沟中,直至断水。进一步地,过程(d)中,所述病虫害防治包括:施加生物农药,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或春雷霉素。进一步地,过程(d)中,所述饵料选自嫩草、水草、浮萍、菜叶、糠麸、复合颗粒饲料、淡水小杂鱼和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饵料的日投喂量为乌鳢总重量的4%~8%,日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的7:00~8:00,下午为17:00~18:00。进一步地,过程(d)中,所述乌鳢的病害防治包括:7~10月,每20天左右使用三氯异氰脲酸钠或二氧化氯1次,二种药物交替使用;每月使用阿维菌素1次,每次杀虫后,间隔2天,再使用一次杀菌药:每亩用三氯异氰脲酸钠或二氧化氯200g及阿维菌素30ml,全池泼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农业理论,采用生态循环、特色自然和种养结合的方法,将深水稻种植和乌鳢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空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改良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该套养方法相比单独种植水稻,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且得到的深水稻米和乌鳢的品质更好;另外,深水稻和乌鳢结合种养,有利于减少深水稻的病虫害以及乌鳢的病害,同时乌鳢排泄物和残饵也为深水稻的生长进一步提供了充足的肥料,深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该方法降低农业的成本、实现农民增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套养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如本文所用之术语: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过程a、种养稻田或池塘的选择和消毒:选择面积为2000~3000m2并挖有鱼沟的稻田或池塘,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出稻田100~120cm,所述鱼沟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50cm和200cm;过程b、深水稻播种育苗和移栽;过程c、乌鳢放养;过程d、深水稻管理:对移栽后的深水稻进行施肥、水位调节及病虫害防治;乌鳢饲养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过程e、深水稻收割和乌鳢捕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过程a、种养稻田或池塘的选择和消毒:选择面积为2000~3000m2并挖有鱼沟的稻田或池塘,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出稻田100~120cm,所述鱼沟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50cm和200cm;过程b、深水稻播种育苗和移栽;过程c、乌鳢放养;过程d、深水稻管理:对移栽后的深水稻进行施肥、水位调节及病虫害防治;乌鳢饲养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过程e、深水稻收割和乌鳢捕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a)中,所述鱼沟呈“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所述消毒包括:每亩稻田或池塘用30kg生石灰撒施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稻种选自芦苇稻或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所述深水稻播种前:先对所述稻田施肥,每亩施的肥料中包括纯氮10~11kg、五氧化二磷5~6kg及氧化钾10~11kg;或使塘底平整,同时将塘底暴晒3~5天,再注水20cm,并按每亩100kg的使用量向所述池塘泼洒生石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b)中,所述深水稻播种育苗和移栽包括:用1.5%的确灵500倍浸泡深水稻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发芽后的深水稻种播种到秧田中,每亩秧田播种量为4~6kg;然后每亩秧田用17.2%幼禾葆200g兑水40~50kg,均匀喷洒秧板除草;待在秧田中育苗23~27天后开始移栽至所述稻田或所述池塘中,每亩栽种0.4万丛秧苗,所述鱼沟内不栽种秧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稻与乌鳢生态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应强屠娟丽费伟英吴殿星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