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758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的方法,其步骤:A.品种选择;B.育秧床土准备;C.秧田准备;D.适时早播;E.播种、育机插秧;F.整地开沟;G.合理密植;H.肥料施用;I.水分管理;J.九黄收割、合理留桩;K.病虫害防治;L.再生季收割。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再生稻生产上的应用,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至10天左右,促进了腋芽萌发,提高了再生季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投入,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Cultivation method of whole mechanized low and medium stakes regenerated r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of mechanized middle low stay pile Regeneration Rice Cultivation in full mechanization. The steps are: A. variety selection; B. breeding bed soil preparation; C. seedling field preparation; D. timely early sowing; E. sowing, breeding machine transplanting; F. whole ditching; G. reasonable planting; 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 water management; J.; J. Nine yellow harvest, reasonable retention; K. pest control; L. harvest seas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ven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regenerated r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pening period and the non roller compacting area of the full mechanized regenerated rice was shortened to about 10 days, which promoted the germination of the axillary bud,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ice in the regenerated season, greatly reduced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the labor input, and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st increase obviously, and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Production incr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的方法。技术背景再生稻俗称“抱荪谷”或“秧荪谷”等,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的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方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增产、增收、米质优的特点,在当前种粮成本持续上涨、“双改单”及抛荒面积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再生稻已成为我国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和“双改单”稻区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和调优粮食结构、提高稻米质量、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提高种粮效益的一种重要稻作制度,在保障我国区域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生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要以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为主,但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致使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因而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逐浙地被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所取代,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成为主要种植模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根据留桩高度的不同,可分为:全程机械化高留桩再生稻(留桩高度≥40cm,机收后保留倒2节及以下节位再生腋芽)和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留桩高度≤30cm,机收后保留倒4节及以下节位再生腋芽),聂立孝等(2013)提出了适用于留桩高度≥40cm的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但不同留桩高度的全程机械化再生稻,其栽培方法相差较大,这一方法不适用于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此外,刘正忠等(2013)提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留桩高度每提高10cm,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延长4-6天,留桩高度≥35cm的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相差可达20天左右,影响了再生季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为探寻建立一种在全程机械化作业基础上的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为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提高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产量水平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这一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它考虑到全程机械化中低节位再生稻腋芽的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合适的栽培措施,实现头季稻后期保根和再生季稻前期促发,有效促进全程机械化中低节位再生稻腋芽的萌发和成穗率,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提高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产量,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用头季稻高产,再生季低节位再生能力强、生育期110~135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等。2)育秧床土准备:选用水稻育秧全营养基质结合育秧床土(1份基质:3份育秧床土)或育秧床土育机插秧,育秧床土选择透气性、透水性较好且有利于秧苗盘根生长的菜园土或稻田土,每亩大田需育秧床土125-150公斤,每百公斤晒干的育秧床土均匀拌入复合肥(16-16-16)125克,另按每立方土加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100公斤,粉碎过筛后堆闷熟化一个月方能使用。3)秧田准备: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100,对所选秧田进行旋耕耙平,开沟起垄,其中畦面宽130-135cm,畦沟宽40-50cm,厢面“平、实、光、滑、直”。4)适时早播:在3月1-25日旬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适宜播种期内尽量早播。5)播种、育机插秧:水稻品种选好后,晒种1天,晒种后每公斤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2500倍液等浸种36-48小时,洗净药液后用自动催芽机催芽,催芽时高温破胸阶段将温度控制在38℃,待谷种露白到70%时,逐渐降温,每半个小时降低3℃,直到降至28℃,停止催芽后自然降温至环境温度,摊晾脱水后播种。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等进行秧盘(硬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作业,播种量杂交稻75-80克/盘,每亩需20-25盘,播后在室内堆码暗化处理36~48小时,待根芽出齐后置于秧田,秧龄24-26天(四叶一心)时移栽。6)整地开沟:采用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秸秆还田机等耕整机械进行田块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田四周用开沟机开环沟,沟深20-25cm,沟宽30cm。7)合理密植:采用手扶式插秧机或乘坐式插秧机进行机插,机插密度为1.3-1.6万蔸/亩,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8)头季稻肥料施用:头季每亩纯氮施用量12-15公斤,氮肥分为基肥、1次分蘖肥(机栽后7-10天)、2次分蘖肥(机栽后15天)和穗肥,按质量比基肥:1次分蘖肥(机栽后7-10天):2次分蘖肥(机栽后15天):穗肥=3:1:2:4施用;纯氮、磷(P2O5)、钾(K2O)用量按质量比1:0.5:1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50%做基肥、50%做穗肥。9)头季稻好气灌溉、两次烤搁田:头季稻采用“三水三湿两干”的水分管理方法,即返青期、施肥施药、孕穗开花期灌寸水;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灌浆前中期采用湿润间歇性灌溉,每次灌水3-5cm,待灌水落干后,土壤呈湿润状态(取一土块,用手可压成各种形状而无湿痕),再灌下一次;做好两次烤搁田:第一次烤田在机插后30-35天、头季稻丛茎蘖数达到11-13个时排水烤田,烤至田开裂为止;第二次采用搁田,在头季稻收割前7-10天施用保根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后进行搁田,直至头季收割。10)施用保根肥:在头季稻收割前7-10天施用,亩施尿素10-15公斤,钾肥5公斤。11)九黄收割、合理留桩:头季稻在九黄成熟时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收割前田面晒至硬实,达到硬而不干,使收割机碾压时稻田土壤不明显沉降,减轻机收碾压毁桩,根据再生季安全齐穗期留桩10-30cm。12)再生季水分管理:再生季稻采取“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交潜”的水分管理方法,机收后2-3天至腋芽长出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腋芽长出5cm以上灌2-3cm浅水直至齐穗,后期干干湿湿。13)再生季促苗肥:于头季稻收割后5-7天,亩施用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14)病虫害防治:低指标防控“二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一般掌握二化螟枯鞘3%,用20%氯虫苯甲酰胺、5%甲胺基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每丛有5头,用10%烯啶虫胺、25%吡蚜酮、20%呋虫胺防治;纹枯病丛发病率10%用75%肟菌酯·戊唑醇、5%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防治;叶瘟始发期及时下药用2%春雷霉素、75%三环唑防治。15)再生季收割:再生季稻生长不整齐,适当迟收,让其全部成熟后再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是一种充分体现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产量和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的稻作制度,实现了产量与效益双赢;通过本专利技术在再生稻生产上的应用,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至10天左右,提高再生季根系活力,促进腋芽萌发,两季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左右,与单季中稻相比,再生季每亩多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头季稻高产,再生季低节位再生能力强、生育期110~135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2)育秧床土准备:选用水稻育秧基质结合育秧床土或育秧床土插秧,育秧床土选择透气性、透水性较好且有利于秧苗盘根生长的菜园土或稻田土,每亩大田需育秧床土125‑150公斤,每百公斤晒干的育秧床土均匀拌入复合肥125克,另按每立方土加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100公斤,粉碎过筛后堆闷熟化一个月方能使用;(3)秧田准备: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100,对所选秧田进行旋耕耙平,开沟起垄,其中畦面宽130‑135cm,畦沟宽40‑50cm,厢面“平、实、光、滑、直”;(4)适时早播:在3月1‑25日旬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播种期内早播;(5)播种、育机插秧:水稻品种选好后,晒种1天,晒种后每公斤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2500倍液浸种36‑48小时,洗净药液后用自动催芽机催芽,催芽时高温破胸阶段将温度控制在38℃,待谷种露白到70%时,逐渐降温,每半个小时降低3℃,直到降至28℃,停止催芽后自然降温至环境温度,摊晾脱水后播种;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秧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作业,播种量杂交稻75‑80克/盘,每亩需20‑25盘,播种后在室内堆码暗化处理36~48小时,待根芽出齐后置于秧田,秧龄24‑26天,四叶一心时移栽;(6)整地开沟:采用耕整机械进行田块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田四周用开沟机开环沟,沟深20‑25cm,沟宽30cm;(7)合理密植:机插密度为1.3‑1.6万蔸/亩;(8)头季稻肥料施用:头季每亩纯氮施用量12‑15公斤,氮肥分为基肥、1次分蘖肥、2次分蘖肥和穗肥,按质量比基肥:1次分蘖肥:2次分蘖肥:穗肥=3:1:2:4施用;纯氮、磷(P2O5)、钾(K2O)用量按质量比1:0.5:1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50% 做基肥、50% 做穗肥;(9)头季稻好气灌溉、两次烤搁田:头季稻采用“三水三湿两干” 的水分管理方法,即返青期、施肥施药、孕穗开花期灌寸水;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灌浆前中期采用湿润间歇性灌溉,每次灌水3‑5cm,待灌水落干后,土壤呈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做好两次烤搁田:第一次烤田在机插后30‑35天、头季稻丛茎蘖数达到11‑13个时排水烤田,烤至田开裂为止;第二次采用搁田,在头季稻收割前7‑10天施用保根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后进行搁田,直至头季收割;(10)施用保根肥:在头季稻收割前7‑10天施用,亩施尿素10‑15公斤,钾肥5公斤;(11)九黄收割、合理留桩:头季稻在九黄成熟时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收割前田面晒至硬实,达到硬而不干,使收割机碾压时稻田土壤不明显沉降,减轻机收碾压毁桩,根据再生季安全齐穗期留桩10‑30cm;(12)再生季水分管理:再生季稻采取“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交潜”的水分管理方法,机收后2‑3天至腋芽长出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腋芽长出5cm以上灌2‑3cm浅水直至齐穗,后期干干湿湿;(13)再生季促苗肥:于头季稻收割后5 ‑7 天,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14)病虫害防治:低指标防控“二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一般掌握二化螟枯鞘3%,用20%氯虫苯甲酰胺、5%甲胺基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每丛有5头,用10%烯啶虫胺、25%吡蚜酮、20%呋虫胺防治;纹枯病丛发病率10%用75%肟菌酯·戊唑醇、5%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防治;叶瘟始发期及时下药用2%春雷霉素、75%三环唑防治;(15)再生季收割:再生季稻生长不整齐,适当迟收,让其全部成熟后再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头季稻高产,再生季低节位再生能力强、生育期110~135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2)育秧床土准备:选用水稻育秧基质结合育秧床土或育秧床土插秧,育秧床土选择透气性、透水性较好且有利于秧苗盘根生长的菜园土或稻田土,每亩大田需育秧床土125-150公斤,每百公斤晒干的育秧床土均匀拌入复合肥125克,另按每立方土加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100公斤,粉碎过筛后堆闷熟化一个月方能使用;(3)秧田准备: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100,对所选秧田进行旋耕耙平,开沟起垄,其中畦面宽130-135cm,畦沟宽40-50cm,厢面“平、实、光、滑、直”;(4)适时早播:在3月1-25日旬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播种期内早播;(5)播种、育机插秧:水稻品种选好后,晒种1天,晒种后每公斤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2500倍液浸种36-48小时,洗净药液后用自动催芽机催芽,催芽时高温破胸阶段将温度控制在38℃,待谷种露白到70%时,逐渐降温,每半个小时降低3℃,直到降至28℃,停止催芽后自然降温至环境温度,摊晾脱水后播种;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秧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作业,播种量杂交稻75-80克/盘,每亩需20-25盘,播种后在室内堆码暗化处理36~48小时,待根芽出齐后置于秧田,秧龄24-26天,四叶一心时移栽;(6)整地开沟:采用耕整机械进行田块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田四周用开沟机开环沟,沟深20-25cm,沟宽30cm;(7)合理密植:机插密度为1.3-1.6万蔸/亩;(8)头季稻肥料施用:头季每亩纯氮施用量12-15公斤,氮肥分为基肥、1次分蘖肥、2次分蘖肥和穗肥,按质量比基肥:1次分蘖肥:2次分蘖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飞张志兴林文雄黄锦文方长旬潘艺萍林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