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48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9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灯具,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用的假负载电路。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系统、电流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连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流检测电路系统与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在外部电源宽电压输入的条件下保持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一样。

A kind of intelligent false load with wide volt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ED lamp, in particular to a false load circuit used for LED lamps. A wide voltage intelligent false load, including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system, current control system, load power matching circuit system and operation comparator U3; the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system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external power input terminal and the external power output end, and the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he operation comparator U3. One end of the current control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power inpu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urrent control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phase of the comparator U3; one end of the load power match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ad power match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power consumption on the load resistor can be main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has wide voltage in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
本技术涉及LED灯具,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用的假负载电路。
技术介绍
为了不至于损坏后级电路或终端设备而在前级输出端口串接一个相似功率的负载件替代后级设备,称为假负载。在LED灯中,灯泡的检测系统中需要配备假负载。随着LED产品趋向多样化,假负载技术需要能在更宽电压的条件下工作。现有假负载技术仍不能在宽电压条件下保持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一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能在外部电源宽电压输入的条件下保持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一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系统、电流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连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流检测电路系统与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包括电流测器U2,电流测器U2的型号为ZXCT1082,电流测器U2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16接地,电流测器U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7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8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9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6和电阻R26并联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作为改进,所述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恒功率输入驱动U1、肖特基二极管D1、整流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1、电感LR1和极性电容E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型号为RT847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一引脚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与极性电容E1的负极连接,极性电容E1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在极性电容E1的两端,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容C4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四引脚与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通过电感LR1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2和电感C3并联与稳压二极管DZ1并联,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五引脚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设有电阻R1;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4和电阻R5接地。作为改进,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包括MOS管Q1、MOS管Q2、N型三极管Q3、MOS管Q4、N型三极管Q5、N型三极管Q6、整流二极管Z1、整流二极管Z2、整流二极管Z3、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Z2、负载电阻RZ1和负载电阻RZ2;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19与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2的漏极通过负载电阻RZ2接地,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7与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N型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MOS管Q4的源极接地,MOS管Q4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MOS管Q4的栅极通过电阻R23与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N型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运算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连接,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连接,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整流二极管Z1的正极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整流二极管Z1的负极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阻R14与整流二极管Z1并联;整流二极管Z2的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整流二极管Z2的负极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11与整流二极管Z2并联;整流二极管Z3的正极接地,整流二极管Z3的负极与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阻R24与整流二极管Z3并联;二极管D4的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负极通过电阻R12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负载电阻RZ1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负载电阻RZ1的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作为改进,所述运算比较器U3的VCC端通过电阻R10与运算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宽电压智能假负载之间设有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宽电压智能假负载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双向二极管接地。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在外部电源宽电压输入的条件下保持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一样。附图说明图1为宽电压智能假负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宽电压智能假负载的电路图。图3为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的电路图。图4为电流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5为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系统、电流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图1中A区域为检测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图1中B区域为电流控制系统,图1中C区域为负载功率匹配系统;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连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流检测电路系统与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运算比较器U3的VCC端通过电阻R10与运算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宽电压智能假负载之间设有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宽电压智能假负载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双向二极管接地。如图3所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包括电流测器U2,电流测器U2的型号为ZXCT1082,电流测器U2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16接地,电流测器U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7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8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9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6和电阻R26并联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恒功率输入驱动U1、肖特基二极管D1、整流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1、电感LR1和极性电容E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型号为RT847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一引脚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与极性电容E1的负极连接,极性电容E1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在极性电容E1的两端,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容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系统、电流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连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流检测电路系统与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系统、电流控制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电路系统和运算比较器U3;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连接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电流检测电路系统与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所述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入端连接,负载功率匹配系统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包括电流测器U2,电流测器U2的型号为ZXCT1082,电流测器U2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16接地,电流测器U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运算比较器U3的正相位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7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8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流测器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9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6和电阻R26并联在外部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电压智能假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恒功率输入驱动U1、肖特基二极管D1、整流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1、电感LR1和极性电容E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型号为RT8471,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一引脚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与极性电容E1的负极连接,极性电容E1的正极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在极性电容E1的两端,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容C4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四引脚与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通过电感LR1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2和电感C3并联与稳压二极管DZ1并联,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五引脚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设有电阻R1;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恒功率输入驱动U1的第二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运算比较器U3的负相位连接,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4和电阻R5接地。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信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佛达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