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43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该电路包括USB电源通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3,所述USB电源通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本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Tablet以及其他不具备多路充电功能的平台,尤其在Tablet的USB接口需要长时间对外部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机台既能放电又能同时充电,电路都用分离元件搭建,未使用集成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A dual charge circuit compatible with USB and D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arging circuit, in particular to a double charging circuit compatible with USB and DC. The circuit includes the USB power channel, the DC power channel, the charging circuit, the battery, the 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 PMIC, the diode D1, the diode D2, the capacitance C1, and the capacitance C3. The USB power channel includes th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Q1, th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Q2, the capacitance C2, the resistance R1, resistance, resistance, resistance,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This technical scheme is mainly used in intelligent Tablet and other platforms that do not have multi-channel charging func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USB interface of Tablet needs to power the external equipment for a long time, it can ensure that the machine can both discharge and cha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circuit is built with separate components, and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s not used, and the circuit is si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
技术介绍
市场中常见的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几乎都只标配了一个USB接口,作为设备的充电与数据传输接口。无论是手机或平板都带有OTG(On-The-Go,安上即可用,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功能,可以通过设备的USB接口外接U盘,鼠标,键盘,游戏手柄等设备,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扩展性可玩性,特别是平板产品,由于其屏幕尺寸大的特点,外接键盘鼠标后,可以带来类似笔记本般的使用体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主机HOST端的平板需要向外部OTG设备供电,再加上平板本身的耗电,使得用户外接OTG设备后并不能真正的像笔记本一样长时间使用,不得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拔掉OTG设备并为机台充电,使得该使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旨在使得Tablet平板产品能够使用USB接口或者DC接口充电,在USB接口被外部U盘,鼠标,键盘等OTG设备占用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直流DC接口为Tablet充电,以保证机台长时间工作而不断电。本技术提供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包括USB电源通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3,所述USB电源通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1、电阻R4、外接的USB接口,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2、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3、OTG电源,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微控制单元MCU的ADC接口,所述电容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5、电容C2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所述DC电源通路的另一端连接DC电源,所述充电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包括电容C5,所述DC电源通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场效应管Q5、电阻R9、电阻R10,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9、电容C5、DC电源,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场效应管Q5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MCU的ADC接口,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接GND,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GND。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包括电容C4,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所述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阻R6、电阻R8、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池,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VCDT接口,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CHRLDO接口,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VDRV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Tablet以及其他不具备多路充电功能的平台,尤其在Tablet的USB接口需要长时间对外部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机台既能放电又能同时充电,电路都用分离元件搭建,未使用集成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包括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电源通路1、DC电源通路2、充电电路3、电池4、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二极管D1、二极管D2、7535容C1、电容C3,USB电源通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3,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1、电阻R4、外接的USB接口,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2、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容C1的另一端接GND,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3、OTG电源,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微控制单元MCU的ADC接口,电容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GND,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5、电容C2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电阻R5的另一端接GND,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DC电源通路的另一端连接DC电源,充电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该电路还包括电容C5,DC电源通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场效应管Q5、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9、电容C5、DC电源,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场效应管Q5的栅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MCU的ADC接口,场效应管Q5的源极接GND,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电阻R10的另一端接GND。该电路还包括电容C4,充电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所述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阻R6、电阻R8、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池,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其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VCDT接口,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CHRLDO接口,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VDRV接口。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包括DC电源通路2部分、USB电源通路1部分、充电电路3部分。其中USB电源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USB电源通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3,所述USB电源通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1、电阻R4、外接的USB接口,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2、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3、OTG电源,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微控制单元MCU的ADC接口,所述电容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5、电容C2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所述DC电源通路的另一端连接DC电源,所述充电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USB电源通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3,所述USB电源通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1、电阻R4、外接的USB接口,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2、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3、OTG电源,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微控制单元MCU的ADC接口,所述电容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5、电容C2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DC电源通路、充电电路,所述DC电源通路的另一端连接DC电源,所述充电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与DC兼容的双充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C5,所述DC电源通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场效应管Q5、电阻R9、电阻R10,所述二极管D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宇钟景维石庆马保军郑科毕代军刘学友谭小兵范德业张龙高超刘争许铁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道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