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38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包括正极汇流条、负极汇流条、二极管、跨接汇流条和电池串;若干串电池串并列排布,若干电池串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池串的一端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正极汇流条,另一部分电池串的同一端部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负极汇流条;电池串的另一端所有电池串均通过长导线连接在一起,跨接汇流条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连接,跨接汇流条与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之间均设置有二极管;跨接汇流条的另一端连接长导线;跨接汇流条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空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面叠片组件结构,跨接汇流条位于电池串之间的空隙,解决了双二极管遮挡电池的问题。

Double diode transverse plate type double-sided laminated compon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diode transverse plate double side stack component, which consists of a positive electrode confluence bar, a negative electrode confluence bar, a diode, a cross connection bar and a battery string. A number of series of battery strings are arranged together and the battery string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end of a part of the battery string is connected by short wires and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pole bar, the other part of the battery string is connected by a short wire and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ll the battery strings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battery string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long wires. One end of the cross connection bar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junction bars respectively. A diod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oles; the other end of the cross connection bar connects with the long wire; the cross junction is located in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battery strings in the middle. The double-sided lamination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crosses the gap between the battery bar and the battery string,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double diodes blocking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的器件。根据光电转换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碲化镉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砷化镓,燃料敏化,钙钛矿,III-V族多结电池等多个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叠片组件采用特殊的电池片互联的技术,优化电池栅线设计和创新组件封装技术,通过整体无主栅设计,有效增加了组件的受光面积,最大程度吸收太阳光并转换为更多的电力能源。对于常规单面叠片光伏组件一般采用单面受光的封装结构,光伏组件背部采用聚合物背板或者玻璃作为封装材料。由于只是单面受光,有部分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反射到光伏组件背面时,不能利用这部分反射光发电,因此可以采用双面叠片电池,并用在正反面都用透明玻璃进行光伏组件的封装,将构成可以双面受光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然而,在一般的双面受光光伏组件里,当一个或若干个单体电池正面或者背面受到遮挡时,也会发生和常规光伏组件一样的“热斑效应”,即这些受遮挡的电池不再发电,而是作为发热的电阻存在于光伏组件里,使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能力大减。针对热斑效应,常规的光伏组件通过在组件上将一颗或数颗旁路二极管集成在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内,其PN结结构与组件内太阳能电池形成反向偏置并联结构,起到旁路导通作用。现有单面叠片组件大部分只有一个二极管,有少数组件通过电池背面跨接一根汇流条而实现两个二极管。但对于双面叠片组件,由于跨接汇流条会遮挡背面电池形成天然热斑,所以现有双面叠片组件只有一个二极管。这样的话,当组件中一片或多片电池产生热斑时,整个光伏组件会被短路,大大影响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包括正极汇流条、负极汇流条、二极管、跨接汇流条和电池串;若干串电池串并列排布,若干电池串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池串的一端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正极汇流条,另一部分电池串的同一端部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负极汇流条;电池串的另一端所有电池串均通过长导线连接在一起,跨接汇流条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连接,跨接汇流条与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之间均设置有二极管;跨接汇流条的另一端连接长导线;跨接汇流条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空隙内。进一步的,最中间两串电池串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他相邻电池串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电池串之间的原始间距为2.5-3mm,最中间两串电池串之间的距离为其他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缩短1-1.5mm而形成的。进一步的,二极管与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并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双面叠片组件结构,跨接汇流条位于电池串之间的空隙,解决了双二极管遮挡电池的问题。双二极管的版型大大降低了组件热斑的风险,提高了组件可靠性;同时,背面无遮挡使得双面的高发电效率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汇流条放置于两串电池中间通过反射光使得进入电池的太阳光更多,提高了双面的发电效率;更进一步,跨接焊带放置于电池片之间而不是背面,可以降低电池的破片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正极汇流条;2、跨接汇流条;3、二极管;4、负极汇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包括正极汇流条1、负极汇流条4、二极管3、跨接汇流条2和电池串;若干串电池串并列排布,若干电池串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池串的一端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正极汇流条1,另一部分电池串的同一端部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负极汇流条4;电池串的另一端所有电池串均通过长导线连接在一起,跨接汇流条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连接,跨接汇流条2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之间均设置有二极管3;跨接汇流条2的另一端连接长导线;跨接汇流条2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空隙内。最中间两串电池串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他相邻电池串之间的距离。电池串之间的原始间距为2.5-3mm,最中间两串电池串之间的距离为其他相邻电池串之间的间距缩短1-1.5mm而形成的。二极管3与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并联。实施例1:对于72型横版叠片双面组件,共有12串电池,除图中最中间两串外,将其它每串电池之间的距离缩短1~1.5mm,共缩短10~15mm,则最中间两电池串的间距为12.5-18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汇流条(1)、负极汇流条(4)、二极管(3)、跨接汇流条(2)和电池串;若干串电池串并列排布,若干电池串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池串的一端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正极汇流条(1),另一部分电池串的同一端部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负极汇流条(4);电池串的另一端所有电池串均通过长导线连接在一起,跨接汇流条(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连接,跨接汇流条(2)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之间均设置有二极管(3);跨接汇流条(2)的另一端连接长导线;跨接汇流条(2)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空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二极管横版型双面叠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汇流条(1)、负极汇流条(4)、二极管(3)、跨接汇流条(2)和电池串;若干串电池串并列排布,若干电池串均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池串的一端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正极汇流条(1),另一部分电池串的同一端部通过短导线连接,并连接到负极汇流条(4);电池串的另一端所有电池串均通过长导线连接在一起,跨接汇流条(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连接,跨接汇流条(2)与正极汇流条(1)和负极汇流条(4)之间均设置有二极管(3);跨接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方凯郑直邢涛朱琛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