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728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同时对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尤其是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的参数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实现大相对孔径、超大景深以及较大视场的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

Ultra large field depth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wavefront coding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belongs to the optical field, relates to a wave front coded ultra large field depth imaging system, including a wavefront coding imaging lens, a 1/1.8 inch image detector, and a decoding processing unit. The wavefront encoding imaging lens includ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phase mask plate, a third lens, a fourth lens, and a fifth mirror.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phase mask plate,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the fifth lens, the 1/1.8 inch image detector and the decoding processing unit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light path, and the wavefront coding imaging lens, especially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phase mask plate, the third lens, and the fourth mirror. The parameters of the film and the fifth lens are limit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per large depth of field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wavefront coding, which can realize large relative aperture, large depth of field and large field of view simultane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
本技术属于光学领域,涉及一种景深成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扩展光学成像系统的景深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虽然形形色色的方法被提出用于景深扩展,但是直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Dowski博士和Cathey教授于1995年提出波前编码的概念之后,景深延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以一维光学系统为例,其离焦光学传递函数OTF(OpticalTransferFunction)可以通过广义光瞳函数的自相关运算来获得,如下所示:其中,u和x分别是归一化的空间频率与孔径平面横向坐标;W20是最大离焦波像差系数;k是波数;而f则代表相位板通用表达式。对于传统成像系统来说,上式中的f项不存在,因此可以轻松得到离焦OTF的具体表达式为:可以看到,当系统未引入相位板时,其OTF对离焦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会在频率空间周期性地出现零点,从而造成不可逆的信息损失。但是一旦将E.R.Dowski博士所技术的三次方相位板(f(x)=αx3)引入到光学系统的入瞳面上之后,通过静态相位近似法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离焦OTF,如下:显而易见,此时离焦OTF的模,即MTF与离焦波像差系数是无关的,也就是说三次方相位掩膜板可以使系统MTF(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对离焦不敏感;虽然OTF的相位部分与离焦参量W20有关,但是只要调制因子α增大,其对W20的依赖度就会显著降低。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在添加了相位掩膜板之后,MTF在有效频率范围之内只是在幅度上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不存在零点或近零点,即系统出现离焦时,超出原始系统景深范围的信息并没有丢失,之后通过数字图像复原算法就可以被有效地恢复。同时,由于相位板对系统的通光量和分辨率都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波前编码是一种非常不同于缩小孔径法、中心遮拦法或切趾法的新型大景深成像方法。由于光学系统的景深与相对孔径的平方成反比——相对孔径越大则景深越浅,而波前编码技术具有大幅拓展景深的能力,所以非常适合应用于大相对孔径系统,此时对于与孔径相关的像差如球差和色差等也可以同步得到抑制。与此同时,景深的大幅拓展也使波前编码成像技术能够对与离焦有关的像差比如慧差、像散、场曲等起到抑制效果。由于这些像差与视场大小密切相关,所以对其进行抑制也就意味着允许光学系统具有更大的视场。因此,波前编码成像技术非常利于实现大相对孔径和大视场设计。相对孔径和视场的增大会大幅增加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难度,传统设计手段不得不使用更多的镜片或采用非球面镜片技术来实现大视场光学系统轴外像差的良好校正。然而,对于波前编码成像技术来说,就允许其在不过度增加元件数目并且全部使用球面镜片的条件下实现视场和相对孔径的扩展,从而能够以较低的设计和研制成本兼顾大视场、大相对孔径和大景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实现大相对孔径、超大景深以及较大视场的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所述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均是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26.75mm,通光半孔径为9.7553mm;所述第一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73.2mm,通光半孔径是9.3811mm;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与第一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2.5681mm;所述第二镜片是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4.689mm,通光半孔径为7.0391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的曲率半径为-101.62mm,通光半孔径为6.2167mm;所述第二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0mm,通光半孔径为4.7580mm;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与中间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562mm;所述第一镜片的后表面与第二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4.7939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是光阑面,后表面为平面;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3.2057mm;所述相位掩膜板后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4.0978mm;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mm;所述第二镜片的后表面与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0169mm;所述第三镜片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mm,通光半孔径为4.2815mm;所述第三镜片中间面的曲率半径为101.62mm,通光半孔径为6.0116mm;所述第三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4.689mm,通光半孔径为6.4246mm;所述第三镜片前表面与中间面之间的距离为3.4384mm,所述第三镜片中间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8661mm;所述相位掩膜板后表面与第三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6762mm;所述第四镜片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3.2mm,通光半孔径为6.8136mm;所述第四镜片后表面曲率半径是-26.75mm,通光半孔径为7.0273mm;所述第三镜片后表面与第四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0.4629mm;所述第四镜片前表面与第四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8261mm;所述第五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20.23mm,通光半孔径为7.1664mm;所述第五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6.37mm,通光半孔径为7.3062mm;所述第四镜片后表面与第五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0.1mm;所述第五镜片前表面与第五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8mm;所述第五镜片的后表面与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是22.216mm。上述相位掩膜板的2D掩膜函数形式是:x,y∈[-3.2057,3.2057]其中:α表征三次方形相位掩膜板的相位调制强度,所述α取值是0.01mm;x以及y均为归一化的孔径坐标,单位mm,所述x以及y取值范围均为[-3.2057,3.2057]。上述波前编码成像镜头的焦距是35mm,相对孔径是1/3.5,全视场角为30°,工作谱段480um~680um。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功了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同时对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尤其是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的参数进行限定。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可对2m至无穷远清晰成像,焦深可达0.62mm,与具有同等规格参数但未采用波前编码技术的常规光学成像系统相比,焦深拓展倍数超过40倍;在焦深拓展超过40倍的条件下,滤波解码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所述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均是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26.75mm,通光半孔径为9.7553mm;所述第一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73.2mm,通光半孔径是9.3811mm;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与第一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2.5681mm;所述第二镜片是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4.689mm,通光半孔径为7.0391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的曲率半径为‑101.62mm,通光半孔径为6.2167mm;所述第二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0mm,通光半孔径为4.7580mm;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与中间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562mm;所述第一镜片的后表面与第二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4.7939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是光阑面,后表面为平面;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3.2057mm;所述相位掩膜板后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4.0978mm;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mm;所述第二镜片的后表面与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0169mm;所述第三镜片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mm,通光半孔径为4.2815mm;所述第三镜片中间面的曲率半径为101.62mm,通光半孔径为6.0116mm;所述第三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4.689mm,通光半孔径为6.4246mm;所述第三镜片前表面与中间面之间的距离为3.4384mm,所述第三镜片中间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8661mm;所述相位掩膜板后表面与第三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6762mm;所述第四镜片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3.2mm,通光半孔径为6.8136mm;所述第四镜片后表面曲率半径是‑26.75mm,通光半孔径为7.0273mm;所述第三镜片后表面与第四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0.4629mm;所述第四镜片前表面与第四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1.8261mm;所述第五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20.23mm,通光半孔径为7.1664mm;所述第五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6.37mm,通光半孔径为7.3062mm;所述第四镜片后表面与第五镜片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0.1mm;所述第五镜片前表面与第五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8mm;所述第五镜片的后表面与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是22.216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所述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1/1.8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以及第五镜片均是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26.75mm,通光半孔径为9.7553mm;所述第一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73.2mm,通光半孔径是9.3811mm;所述第一镜片前表面与第一镜片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2.5681mm;所述第二镜片是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4.689mm,通光半孔径为7.0391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的曲率半径为-101.62mm,通光半孔径为6.2167mm;所述第二镜片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0mm,通光半孔径为4.7580mm;所述第二镜片前表面与中间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所述第二镜片中间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562mm;所述第一镜片的后表面与第二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4.7939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是光阑面,后表面为平面;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3.2057mm;所述相位掩膜板后表面的通光半孔径为4.0978mm;所述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mm;所述第二镜片的后表面与相位掩膜板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0169mm;所述第三镜片双胶合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376mm,通光半孔径为4.2815m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博雅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