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18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外壳、连接在外壳的顶部的风机、连接在外壳内的换热器、连接换热器的进液管、以及连接换热器的出液管。外壳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进气口。风机位于出气口处。换热器包括:第一布液器、第二布液器、以及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翅片管;每个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导液管且以导液管为轴向外辐射的散热片;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一致。上述液体冷却装置,延长单位体积气体在换热组件中的行程和时间,从而增加气体和液体的热交换的时间和行程,提升热交换效率,增强液体的冷却效果。

Liquid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quid coo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fan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shell, a heat exchanger connected in the shell, a liquid inlet pipe connected to the heat exchanger,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connecting the heat exchanger.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nd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The fan is located at the outlet. Heat exchangers include: the first liquid distributor, the second distributor, and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array finned tubes; each fin tube includes a guide tube and a plurality of joint guide pipes and radiating radiators with a guide tube to be radiated out of the shaft; the extension of the radiato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guide tube. The liquid cooling device extends the travel time and time of the unit volume gas in the heat exchange module, thus increasing the time and travel of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gas and the liquid, improving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enhanc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设备是一种用于降温设备。作为冷却设备中的一种,液体冷却装置是一种以液体作为冷媒的设备,例如封闭式冷却塔,其利用流动的液体与目标设备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液体温度升高,在将这些升温后的液体与设备外部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液体降温,降温后的液体再回流到需要冷却的目标设备中。而传统的液体冷却装置中,气体与液体的热交换的行程和时间都不足,并且气体和液体的分布均匀度不好,导致热交换效率低,液体的冷却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其利用高效布液结构,使得气体和液体通过内部压力差带来的流动实现最大程度的均匀分布,并且具有风阻小、换热面积大、气体与液体的热交换的时间和行程长、气体和液体采用逆流热交换方式等优点,增强液体的冷却效果。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气口;连接在外壳的顶部的风机;风机位于出气口处;连接在外壳内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位于外壳中且靠近出气口一端的第一布液器、位于外壳中且靠近进气口一端的第二布液器、以及连接在第一布液器和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第一布液器设有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第一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一主均流器;进液端口通过第一主均流器连通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第二布液器设有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第二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二主均流器;出液端口通过第二主均流器连通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翅片管;每个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导液管且以导液管为轴向外辐射的散热片;导液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支均流器;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支均流器;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一致;相邻两个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连接换热器的进液管;进液管连接进液端口;以及连接换热器的出液管;出液管连接出液端口。上述液体冷却装置,作为冷媒的液体从进液管导入到第一布液器的进液端口,通过均流板和第一主均流器进行分流,然后通过第一支均流器进行分流后进入到换热组件的翅片管中,液体通过翅片管上的导液管流向第二布液器,最后通过第二支均流器汇流到出液端口排出,其构成了从上往下走的液体流向。而气体从外壳的底部的进气口进入后顺着第二布液器的进气间隙中进入到换热组件中,经过翅片管后从第一布液器的出气间隙排出,接着,气体在风机的驱动下,从外壳的顶部的出气口排出外面,其构成了从下往上走的气体流向,最终形成了液体流向与气体流向相逆的结构,并且气体在顺着翅片管上的散热片的延伸方向流通时,通过散热片与导液管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再者散热片与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降低气体流通时所遭受的阻力,降低气体流动的能量损失。此外,散热片为多块并且以导液管为轴向外辐射设置,使得每个翅片管都能提供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并且气体被散热片分流,不仅增加气体与翅片管的接触面,还减小了气体在换热组件上单位面积的流通量,延长单位体积气体在换热组件中的行程和时间,从而增加气体和液体的热交换的时间和行程,提升热交换效率,增强液体的冷却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的侧部将换热器包围密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液体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外壳内的气体加湿器;气体加湿器位于第二布液器和进气口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液体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外壳内的液体喷淋器;液体喷淋器位于出气口和第一布液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翅片管上相靠近的散热片之间相互错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布液器还设有连接在第一主均流器端部的分流侧管;分流侧管与第一主均流器之间相互连通;进液端口连接在分流侧管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沿导液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片形或弯曲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板为孔板或为百叶形状排布的导向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设有分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均流器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朝背离换热组件凸伸的子弹头形状或三角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液体冷却装置中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中的翅片管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翅片管沿导液管的径向方向所截取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换热器中的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的翅片管中的散热片的其他实施方式之一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5所示的翅片管中的散热片的其他实施方式之二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5所示的翅片管中的散热片的其他实施方式之三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图5所示的翅片管中的散热片的其他实施方式之四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布液器的半剖视图;图14为图13中的B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5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布液器的半剖视图;图16为图15中的C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布液器的半剖示意图;图18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布液器的半剖示意图;图19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0,10a)-液体冷却装置;20-外壳,21-出气口,22-进气口;30-风机;40-换热器,41-第一布液器,42-第二布液器,43-换热组件,44-进液端口,45-第一支均流器,46-第一主均流器,47-出液端口,48-第二支均流器,49-第二主均流器,410-翅片管,411-导液管,(412,412a,412b,412c,412d)-散热片,413-孔板,414-导向片,415-分流侧管;50-进液管60-出液管;70-气体加湿器;80-液体喷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11,以及图13至图19,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体冷却装置10包括:外壳20、连接在外壳20的顶部的风机30、连接在外壳20内的换热器40、连接换热器40的进液管50、以及连接换热器40的出液管60。其中,外壳20用于提供热交换的空间场所,风机30用于加速和控制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气口;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气口处;连接在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中且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第一布液器、位于所述外壳中且靠近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第二布液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液器和所述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布液器设有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一主均流器;所述进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一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所述第二布液器设有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二主均流器;所述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二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翅片管;每个所述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所述导液管且以所述导液管为轴向外辐射的散热片;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一致;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端口;以及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出液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气口;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气口处;连接在所述外壳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中且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第一布液器、位于所述外壳中且靠近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第二布液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液器和所述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布液器设有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一主均流器;所述进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一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所述第二布液器设有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两端的第二主均流器;所述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二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翅片管;每个所述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所述导液管且以所述导液管为轴向外辐射的散热片;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一致;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管;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本通许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