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式模板及包含此模板的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701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式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和加强组件,模板本体为由面板、多块肋板以及多块侧板形成的箱型结构;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加强单件,加强单件设置在面板上且与肋板位于同一侧。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载式模板,效果是:采用箱型结构,结构精简,便于制作和安装,且自身强度、刚度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衬砌施工时作为主要承力部件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模板系统,包括顶模板组、左侧模板组以及右侧模板组,三种模板中均包含有至少一块承载式模板。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板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可直接采将模板系统作为承力部件,既可以实现门架系统能同时与多组模板系统配合使用,又能为衬砌施工位预留更大的空间,便于施工。

A load-bearing template and template system including this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aring type template, which includes a template body and a strengthening component. The template body is a box structure formed by a panel, a plurality of block plates, and a plurality of side plates; the strengthening component includes at least one set of strengthening single pieces, and the single piece is set on the panel and is on the same side with the rib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load-bearing formwork, the effect is: the use of box structure,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make and install, and its own strength, stiffness, good stability,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ining construction as the main bearing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template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top template group, a left template group and a right template group. All of the three templates contain at least one bearing type templ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template system can be used directly as the bearing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yste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portal frame system with the multiple set of template systems, but also make the lining construction position more space and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式模板及包含此模板的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式模板及包含此模板的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中,台车是主要施工设备。目前的台车中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方面,现有的台车均以骨架作为主受力件,骨架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且设计重量较重,而模板作为成型面的庞大壳体结构但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强度、刚度低,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形或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不能单独承受较大载荷。2、受力方面,骨架和模板间由支撑千斤由销轴连接非稳定的刚性结构,衬砌台车施工时,模板及混凝土的自重和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压力依次经模板、纵连撑管、支撑千斤、门架立柱横梁、门架纵梁、门架、轨道,最后经枕木作用在仰拱填充面上。受力传递环节多,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和干扰的因素。因此,现有的台车容易因结构安装或连接件等安装或支撑不到位、结构变形等引起跑模或错位而导致衬砌面发生错台、变形或扭曲。综上所述,设计一款能够承载重量的模板以及模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制作和安装方便且能够很好地承载重量的模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承载式模板,包括模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上的加强组件;所述模板本体为由面板、多块肋板以及多块侧板形成的箱型结构,所述肋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肋板上;所述加强组件包括一组加强单件或者至少两组并列设置的加强单件,所述加强单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与所述肋板位于同一侧。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肋板与所述面板的连接处到所述面板端部的距离为0.05-5cm。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加强单件的长度方向与模板的纵向方向相同。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肋板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孔以及用于连接的螺栓孔。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栓孔处设有起到隔离作用的垫块。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加强单件为L型加强板。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两块所述L型加强板之间的距离为20-50cm。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L型加强板与所述面板的连接处到所述L型加强板的自由端端部的距离为5-60cm。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承载式模板包括模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上的加强组件,模板本体为由面板、多块肋板以及多块侧板形成的箱型结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一组加强单件或者至少两组并列设置的加强单件,所述加强单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与所述肋板位于同一侧,采用箱型结构,结构精简,便于制作和安装,且自身强度、刚度大,稳定性好;加强组件的设计,更进一步提高模板的强度,满足衬砌施工时作为主要承力部件的要求;(2)本技术中所述肋板与所述面板的连接处到所述面板端部的距离为0.05-5cm,最好是肋板与面板的纵向端部预留一定距离,方便焊接制作;(3)本技术中肋板上设置定位孔和螺栓孔,定位孔的数量最好不少于2个,螺栓孔上设置垫块,垫块可以减少相邻两环模板安装时的接触面,亦可对螺栓孔周边起加强作用,可以设置较大规格的螺栓,从而减少螺栓用量,安装和加工都方便;(4)本技术中所述L型加强板与所述面板的连接处到所述L型加强板的自由端端部的距离为5-60cm,通过不同高度L型加强板的组合使用使模板结构重量最优,同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最好,一般根据需要可间隔一至三个矮的L型筋板布置一个高的L型筋板。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模板系统,包括顶模板组、左侧模板组以及右侧模板组,所述顶模板组、左侧模板组以及右侧模板组中均包含有一块模板或至少两块串联设置的模板,所述模板为如上述的承载式模板;相邻两块所述承载式模板之间活动连接。在施工过程中,可直接采将模板系统作为承力部件,而门架(带有行走机构)可独立设置,既可以用于与其他模板系统配合使用(即一台门架同时能与多组门架系统配套使用),又能为衬砌施工位预留更大的空间(模板系统到位安装好后,门架移动至别的地方),便于车辆等通行。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1的承载式模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模板系统衬砌施工时的状态图;其中,1、模板本体,1.1、面板,1.2、肋板,1.21、定位孔,1.22、螺栓孔,1.23、垫块,1.3、侧板,2、加强组件,2.1、加强单件,3、顶模板组,4、左侧模板组,5、右侧模板组,6、撑杆铰接耳板,7、模板内部支撑架,8、连接件,9、工作窗,10、浇筑口,11、施工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承载式模板,参见图1,包括模板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的加强组件2,详情如下:所述模板本体1为由面板1.1、多块肋板1.2以及多块侧板1.3形成的箱型结构,所述肋板1.2设置(优选焊接)在所述面板1.1上,所述侧板1.3设置(优选焊接)在所述肋板1.2上。所述肋板1.2与所述面板1.1的连接处到所述面板1.1端部(沿纵向方向设置的端部,且为距离最近的端部)的距离为0.05-5cm。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一组加强单件或者至少两组并列设置的加强单件2.1,所述加强单件2.1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且与所述肋板1.2位于同一侧。优选:所述加强单件2.1的长度方向与模板的纵向方向相同(加强单件的长度可采用模板纵向长度的0.5-1.0倍);所述加强单件2.1为L型加强板;相邻两块所述L型加强板之间的距离为20-50cm。所述肋板1.2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孔1.21,具体是用于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两块模板本体连接时进行定位。所述肋板1.2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螺栓孔1.22,具体是用于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两块模板本体连接时进行固定。所述螺栓孔1.22处设有起到隔离作用的垫块1.23,可以减少相邻两环模板安装时的接触面,亦可对螺栓孔周边起加强作用。所述L型加强板与所述面板1.1的连接处到所述L型加强板的自由端端部的距离为5-60cm,即可以设置高L型加强板和低L型加强板,两种加强板可以相间设置,也可以采用别的排布方式(如:两块高加强板之间设有三块低加强板),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模板结构重量最优,同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最好。侧板1.3上还可以设置有多组撑杆铰接耳板6,便于后续立模时撑杆的安装。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模板系统,详见图2(衬砌施工时的状态图),包括顶模板组3、左侧模板组4以及右侧模板组5,所述顶模板组3、左侧模板组4以及右侧模板组5中均包含有一块模板,所述模板为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承载式模板;相邻两块所述承载式模板之间活动连接(此处优选铰接)。模板系统还可以设有模板内部支撑架7,模板系统和模板内部支撑架7之间以及模板系统与施工地面11之间均设有连接件8(包括撑杆,撑杆一端与撑杆铰接耳板6连接,另一端与模板内部支撑架7连接),通过连接件8的动作可实现立模和脱膜(立模和脱膜是均需和门架配合使用)。模板系统上还开设有工作窗9和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式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的加强组件(2);所述模板本体(1)为由面板(1.1)、多块肋板(1.2)以及多块侧板(1.3)形成的箱型结构,所述肋板(1.2)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所述侧板(1.3)设置在所述肋板(1.2)上;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一组加强单件或者至少两组并列设置的加强单件(2.1),所述加强单件(2.1)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且与所述肋板(1.2)位于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的加强组件(2);所述模板本体(1)为由面板(1.1)、多块肋板(1.2)以及多块侧板(1.3)形成的箱型结构,所述肋板(1.2)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所述侧板(1.3)设置在所述肋板(1.2)上;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一组加强单件或者至少两组并列设置的加强单件(2.1),所述加强单件(2.1)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且与所述肋板(1.2)位于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2)与所述面板(1.1)的连接处到所述面板(1.1)端部的距离为0.05-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单件(2.1)的长度方向与模板的纵向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式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曾勇龚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